猪圈消毒用什么药水?
CELA规模化养殖场整体防控消毒、杀菌、饮水净化、环保除臭解决方案,适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屠宰场等畜牧养殖和食品加工行业场所的消毒杀菌、畜禽饮用、食物保鲜及环保除臭领域。
解决方法: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提升养殖业科技水平带动产业升级。
只有通过解决养殖环境和饮用水的净化、杀菌,以抑制和清除病菌的源头,才是解决无风险或低风险养殖生产与食品安全兼顾的最终解决方案。
■人员及车辆消毒:车辆及相关人员进入生产区及畜禽舍时要进行喷淋、更衣、洗澡、紫外线灯方式的消毒。
现状:除部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外很少做到。
■畜禽舍环境消毒:每批畜禽出栏后要对畜禽舍、栏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并在此基础上按周期或疫情发生情况进行预防消毒和临时消毒。
现状:一般只做清舍时的环境消毒和饮水管线消毒,并需要定期更换消毒剂。非疫情期间很少做带畜环境消毒。
■饮水消毒:我国大部分养殖企业,水井是主要的畜禽取水饮用方式,氯制剂仍是比较广泛的饮用水消毒方式。
现状:由于水质问题和消毒剂的配置使用难度,不能保证畜禽饮水安全,导致大量的肠道疾病,增加了用药成本和死淘率。
■工具及其他消毒:养殖工具和器具的消毒。
现状:用一定浓度的消毒剂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洗消毒。
CELA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消毒整体解决方案对畜牧养殖主要有以下作用:
1、抑制毒素和病菌的产生;
2、迅速杀灭细菌、病毒;控制人兽共患病;
3、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正常化;
4、提高消化道的吸收功能;
5、提高动物免疫功能;
6、分解及降低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7、改善生态环境。
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消毒防疫功效和生态疗效两大方面,包括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存活率,降低料肉比,促进畜禽增长、缩短饲养周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出栏畜禽品质,降低环境污染等。
饲养鸡的环境
鱼池青苔是水绵等几种丝状绿藻的总称,鱼池长青苔,严重影响池塘的水质,致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生长缓慢,更有甚者还造成鱼种死亡,因此,要清除池塘青苔,常见方法有几以几种:1.施草木灰法:选择晴天上午,每亩水面用草木灰(干灰)25公斤~30公斤,上风口的岸边抛洒,使草木灰均匀覆盖在青泥苔上面即可,一般施草木灰3天后青泥开始死亡,7天内全部死亡下沉。2.蓝矾消除法:每亩用蓝矾2公斤~3公斤,兑水20公斤,进行井间喷洒。一般5天内可消除青苔。但蓝矾用量切忌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施枫树叶汁法:每亩水面用枫树叶30公斤,加水50公斤~100公斤,烧开后再煮半小时,取煮好的枫树叶汁全池泼洒即可。一般4天后可全部杀完青苔。4.马尾松叶法:每亩鱼池用新鲜马尾松叶20公斤浸泡后,磨碎加水成浆汁25公斤,泼洒全井,每天一次,连续使用2天~3天即可见效。5.硫酸消除法:每立方米用0.7克硫酸铜泼撒,可消除青苔。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深入,建设养殖小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大多数养禽户对鸡的 饲养 环境认识不够,所以鸡的饲养效益较差。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饲养鸡的环境问题吧。
饲养鸡的环境
1 通风不良的危害性 由于肉鸡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并且属于高密度饲养,随着鸡只的不断生长,需要的新鲜空气量也越来越多,排出的粪便也越来越多,产生的有害气体就越来越多,其中对鸡危害性最大的气体主要是氨气和硫化氢。 氨是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重小,在温暖的舍内一般升至舍顶,但由于氨产生在地面和鸡只周围,故在鸡舍地面含量也比较高,特别是在鸡舍内潮湿、通风不良时,舍内氨的浓度就更高了。鸡对氨特别敏感,氨对鸡的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上呼吸道的粘膜充血、水肿。病原体乘机通过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蔓延至胸气囊和腹气囊,引起鸡的呼吸道疾病后,采食量下降,不但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而且降低鸡对疾病的抵抗力,鸡甘保罗病和鸡毒浆体病发病率升高,生产性能大大降低。同时,由于鸡胸腹腔间无横膈膜,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后,会继发消化道感染,引起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从而使鸡的死亡率显著升高。因而鸡舍中氨气的浓度一般不应超过0.015%。 硫化氢是无色且具有特殊臭鸡蛋味的可燃气体,并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产自地面,又因其比重大,故越接近地面浓度越大。低浓度硫化氢的长期毒害可使鸡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生产性能下降;高浓度硫化氢会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因此鸡舍中的硫化氢浓度一般不应超过0.5%。
2 保持鸡舍内良好空气的 措施
2.1 通风换气 在保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尽量保证鸡舍通风换气。应掌握的原则是:窗户门在早晨、晚上凉时小敞,中午热时大敞,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要循序渐进,不能在通风时,窗户门全部打开。当进入鸡舍,感觉气味刺鼻时,必须敞开通风,提高室内温度。饲养前期以保温为主,应用排风扇兼顾通风;后期以通风为主,兼顾保温。
2.2 加强鸡舍的卫生管理 粪便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时,形成有害气体。因此必须每天一次及时清除粪便,加大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鸡舍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5%~70%,超过80%则需加强通风,或在地面放些生石灰以吸收潮气。管理好鸡的饮水,避免饮水器溢水或漏水。防止鸡拉水样粪便,以减慢粪便发酵速度。
3 其他饲养环境要求
3.1 温度 鸡舍饲养环境首先是温度。不同种类、日龄的鸡,理想的温度范围不同。一般情况下,产蛋鸡最适温度在24~27℃,肉鸡最适温度为1~22℃,刚出壳的小鸡需要32~34、的温度。以后随着周龄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即每增加1周龄,温度降低约2℃,到第6周龄时,温度保持在22~24℃为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产蛋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会使产蛋率下降。成鸡产蛋的适宜温度为13~22℃,产蛋率最高的温度为1.5~18℃。
3.2 湿度 雏鸡要求的适宜相对湿度为60%~75%,成鸡为60%~65%,在这个相对湿度范围内,成鸡的产蛋率最高。在相对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鸡表现出精神振奋,羽毛清洁而有光泽,抗病力增强,产蛋率提高。
3.3 光照 一般为自然光照,还有就是电灯光,两种光度适宜,可促进骨骼生长,加快鸡的生长发育速度。鸡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日照时数和光照度的要求不同:鸡刚出壳头5天,需要24小时光照,光照度为5~10LX(勒克司),用25W或40W的灯泡照明即可。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日照时数应逐渐减少,每天减少1.5~2小时,到第20天有8小时光照即可。18周龄以后,临近产蛋期,日照时数应逐渐增加,最适宜产蛋的日照时数为17~18小时。因此,在鸡产蛋期间,必须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用人工光源补充日照时数的 方法 来提高产蛋率。光线也很重要,特别是红光和红外光 通过视觉刺激鸡的脑下垂体,增加激素分泌,加强生殖系统活力,可以提高产蛋率。
?
饲养鸡的环境
?
饲养鸡的环境
农民朋友养鸡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鸡舍注意不用红色光使用红色灯光会抑制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的生长,推迟其性成熟,导致开产晚;红光灯能使种公鸡的性功能受抑,使种蛋受精率低。
二、鸡缺钙注意不喂生蛋壳蛋壳内外常附有细菌和病毒,鸡吃后易得胃肠病或传染病。
三、驱虫注意不使用敌百虫敌百虫为广谱兽用驱虫药,对猪牛羊等大家畜均安全有效,而鸡应禁用。原因是:敌百虫属于有机磷药物,鸡嗉囊内多为碱性环境。敌百虫在碱性液态中,可生成挥发性很强的敌敌畏,鸡服敌百虫后最易导致中毒。鸡驱虫时一般选用驱虫灵或左旋咪唑片,效果很好。
四、免疫期注意不使用消毒药有的养鸡户在免疫接种期间,用消毒药饮水、拌料,结果使免疫失败,鸡群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消毒灵、强力碘、抗毒威、复合酚等消毒药,对鸡舍环境和鸡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出现免疫失败的后果。因此使用消毒药要在鸡免疫接种前后2天停用。
五、注意不把鸡、鸭、鹅混养
1.是混养易造成疫病的互相传播,如鸭、鹅也能感染新城疫病毒,在一般情况下,病毒潜伏于鸭鹅体内,成为带毒者,不表现任何症状。若与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将病毒传染给鸡,导致鸡发生新城疫。
2.是鸡鸭鹅混养在一起,会使饲料利用率降低,因它们对饲料的要求不一样,如果同喂一种料,必然造成饲料利用率降低,浪费饲料
3.是鸭鹅叫声大,而鸡喜欢安静,如果混养在一起,鸡受惊吓而影响产蛋量。
4.是鸭鹅为水禽,喜水,而鸡喜干燥,在饲养场地潮湿的情况下,鸡易发病,所以三者不宜混养。
5.圈舍注意不使用垫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与鸡粪混在一起容易起化学反应,生成氨气。直接刺激鸡的呼吸道,轻者可使鸡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下降,重者引起喉头水肿,出现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等急性病症,甚至造成死亡。
6.产蛋高注意不打预防针鸡进入产蛋期,其机体的生理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时如给鸡注射疫苗或菌苗,会打乱其规律,使产蛋下降或患呼吸道病。再者,鸡在产蛋期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给鸡打针会因受恐惧患应激综合症,导致产蛋减少,食欲下降。给鸡打防疫针最好是在开产前或停产后进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39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