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殖业什么前景最好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循环经济成为了各大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综合分析了畜禽养殖业中的生态养殖模式,我们认为畜禽养殖业中的生态养殖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且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以一种或少数的几种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配置其他相关产业,如种植业、园艺花卉、肥料业或其他养殖业来实现无污染排放,把资源的循化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和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系统内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上游环节出现波动将会导致下游环节的难以控制,甚至是失去原来的平衡。
目前,典型的畜禽生态养殖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即初级模式、中级模式和高级模式。
其中初级模式主要是以养殖鸡、猪等畜禽为核心,产生的粪便经过特殊微生物发酵后再用来养殖蝇蛆和蚯蚓,再把养殖好的蝇蛆和蚯蚓用来饲喂畜禽。饲养蝇蛆和蚯蚓的废弃物用来种植粮食和蔬菜,这些蔬菜和粮食可以用来出售,也可以继续用来饲养畜禽。
再中级模式中,畜禽养殖所排放的粪便用来养殖蝇蛆,养殖蝇蛆后的粪便饲养蚯蚓,养殖蚯蚓后的粪便种植粮食蔬菜,生产出的粮食和蔬菜可以继续饲喂畜禽。蝇蛆和蚯蚓可以用来养鱼和饲喂畜禽。微生物可以用来发酵粪便去除病原微生物和粪臭,也可以净化畜禽舍和鱼塘的环境和水质,还可以用来发酵由粪便转化来的肥料。
而高级模式是在中级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大规模养殖场、果园生产、桑园生产、养蚕、沼气池发酵、特种水产养殖、农村生活垃圾以及人粪处理、绿色蔬菜生产等环节,更能高效地处理人畜粪便,并将发酵后的粪便多次利用,能生产出种类更多的副产品。
在单一畜禽养殖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上述生态养殖模式进行生态循环养殖,而在多种畜禽养殖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不同畜禽的生态养殖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什么是生态养殖?
可行,已经有人养了LZ看下面资料1.蝉卵的采集。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雌蝉多集中在枝叶葱绿繁茂的杨柳树或苹果树的当年枝条上产卵。产卵后的树枝3-10天便会自行枯萎,仔细观察便会看到有颗粒状的卵粒附着在枯萎的树枝上。采下枯萎的枝条即可做孵化蝉的种苗,一棵卵枝内大约有蝉卵50-100粒。
2.埋殖卯枝的场地选择。埋殖卵枝的场地选择在杨柳树林、老苹果园和白柳条丛生的河滩地带。土质要求不沙化、不板结、无蚂蚁、无鼹鼠的疏松湿润壤土地带,也可选择上年出蝉猴较多的地方做埋殖卵枝的场地。
3.埋殖卵枝的方法。可在河边或润泽地里采挖白柳条苗,栽在疏松的壤土里,株距为35厘米,行距为90厘米。每667米平方米栽2300株。在白柳条的两行之间,挖沟3厘米深,埋人卵枝覆土3厘米。也可在杨柳树林里、老苹果园里,在离主枝干2米处,开沟3厘米深埋人卵枝,覆平土踏实即可。
4.养殖管理。蝉卵埋人地下后,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旱季要给白柳条、杨柳树和苹果树浇水。在浇水的同时,还要迫施农家肥,促使其繁茂生长,给幼蝉猴提供足够的吸食营养源,使幼蝉猴生长发育旺盛,增大个体,提高产量。另外,还须注意看护,严防人畜践踏和蚂蚁、鼹鼠等天敌的侵害。
5.采收。埋殖卵枝2-3年后,蝉猴便开始逐渐生长发育成熟。采收期一般在每年的夏至,若遇大雨,一个个膘肥体壮的蝉猴,便于凌晨的4-5点钟开始钻出地面,或在雨过天晴后,蝉猴也会随时钻出地面。很快会寻找柳条或树干往上爬行。2-4小时后便会蜕皮,变成蝉(知了)。根据蝉猴的这一习性,在每年的夏至过后,若无雨干旱,可给养殖场地浇透水,引蝉猴出土。在蝉猴出土前或在蝉猴成熟期前(防止突然下雨而措手不及),在离地30厘米的树干上围捆一圈光滑的塑料薄膜,蝉猴爬到塑料薄膜处,因塑料薄膜光滑,蝉猴不能继续往树上爬行,便可阻止蝉猴上树变蝉,从而缓冲一下时间以便采收。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43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