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养殖 >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推荐个就当地一些东西随意总结出来的垃圾文字...你看合你胃口不....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攸县麻鸭见解以及意见

随着社会的需求,作为中国八大“名鸭”之一的攸县麻鸭。其名气在国内鸭肉市场里面是否是名正言顺说之“八大名鸭”呢!记得前不久跟朋友谈起攸县麻鸭,朋友们都说不知道,这让我身处尴尬之地。现就攸县麻鸭做出以下见解:

鸭肉在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已知鸭品牌有《北京烤鸭》,《口水鸭》,《绝味鸭脖》,《鸭霸王》,《鸭掌门》等。就已其中的《鸭掌门》来举例,其在陕西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推崇。为什么陕西没有“名鸭”之地确能搞出如此特色鸭市场呢!值得我们攸县人深思,要做活攸县麻鸭市场必须完全必备以下几点:

(1) 品牌

攸县麻鸭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注册品牌,这是为什么。要发展攸县麻鸭首先就是要造势,正如“产品做的好不如广告来得巧”之言。当务之急就是注册一个以攸县麻鸭为特色的商业品牌,把特色带向全世界。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该以攸县麻鸭为特色品牌的扶持力度,减轻该品牌前期商业负担。加大力度给该品牌营造广阔经济市场,从而带动攸县麻鸭行业总体经济效益。提高总体经济效应的同时,应合理整顿该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打击非法“黑暗市场”

(2) 抓住商机

以中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前来中国考察。品牌有了,攸县麻鸭的商用价值也有。我们就得让它走出家门,加大力度让攸县麻鸭进入大型农贸商业活动。推动攸县麻鸭集团化,为之不晚。让攸县麻鸭进入世界开阔全球市场。考虑了全球市场,首先当务之急还是让攸县麻鸭走出攸县。就现在市场调查发现,攸县麻鸭市场多数还是自产自消的模式运行着。国内少数省份有攸县麻鸭的出现,这根本问题就得考究攸县麻鸭其商业模式的运行。据政府部门数据显示攸县年产200万羽麻鸭,其远销距离也就是2000公里以内。这就表明我们攸县麻鸭的没有品牌的问题。散户养殖,没有具体的营销目标。

(3) 养殖规模化

就现在攸县麻鸭养殖来说,还是多数以散户养殖为基准。散户养殖没有得到规模化,从而市场活跃力度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自产自消,给攸县麻鸭带来最大的阻碍。理应加大养殖规模,合理完善养殖规模化,减少投入。完全可以以合作社的模式来完成养殖规模化,这样以散户养殖为基础。带动全县养殖大亨加大对攸县麻鸭的养殖力度,提高攸县鸭业的整体经济活力。最终集成大型养殖基地,提高养殖效率,确保朝养殖规模化进军。加强养殖技术改进,养殖规模由散变总,由小变大的思路来运行。

(4) 加工工业化

攸县麻鸭的加工力度远远没有得到体现,鸭肉,鸭羽等一系列产品完全没有开发出来。应加强鸭肉加工工业化进程,没有完美的加工业,整个市场为之颓废不堪。加大力度投入加工行业的运行以及开创,攸县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的鸭业加工业。据政府部门公布少数加工企业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远远没有带动整个攸县麻鸭行业化。看似有了目标,然而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加大投入加工力度才是我们攸县麻鸭走出家门的重中之重,招商引资工作也得为这块做做考虑。

(5) 加大研究力度,深探麻鸭利用价值

攸县麻鸭在国内市场完全没有开发出新生力军,迄今为止攸县人都知道麻鸭可以做“血鸭”“啤酒鸭”等一系列菜系,而麻鸭的养生技术完全没有开发出来。说到这,广大攸县人可能还不知道其实麻鸭还能养生。据一系列数据表面攸县老母鸭其实还有药用价值,我们应加大深探,开发出其医用价值以及养生价值。鸭羽的开发也没有开发完善,攸县麻鸭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而这一链条,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苗头。遗憾的是我们攸县麻鸭做为中国八大名鸭的名头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个人见解,势单力薄,请勿当真。有请专业人事完善,不做如何考究。农民意见,知识甚少语句不通畅勿怪。乡下人-小马

请教特种养殖有哪些风险,我想养大麦虫不知市场如何?种虫到在多少钱一斤(非炒种)?

对于您的提问,对于现在搞特种养殖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我和大家讲讲,希望能对农民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随着现在农村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农民朋友开始特种养殖,基本上对于特种养殖 就是新、奇、特,对于市场的不定因素,要进行适当增加或者减少养殖,对于特种养殖来说要有机遇性,平常的养殖较为稳定,所以对于农民朋友特种养殖的选择很重要,比方说我邻居家养殖的獭兔就获得很好的经济收益,因为本身獭兔的成本就比较低,然后养獭兔饲料少,基本上到了夏季的时候对于草来说就是最好的饲料,也是生态养殖的需要,对于有的地区经济发展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养殖獭兔也是一个很好的增收项目。

而且对于獭兔养殖其繁殖能力快,也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但是要注意獭兔的病害防治,有的时候獭兔生病了要及时的治疗,经常的清理兔舍,以便于更好的养殖,也是在去年取得了很多的经济收入,对于养殖其他的特种养殖成本高,而且不稳定,所以农民朋友需要谨慎投资,尽量要做到养殖技术不好就少量或者是适量养殖,现在对于特种养殖来说还是看个人的想法以及眼见,然后抓住机会,但不能盲目的选择,然后要多学习养殖方法以及向别人请教养殖经验,做到更好的特种养殖,然后对于特种养殖来说还是的需要加强管理以及产业发展才是致富的关键,希望能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最后,大家觉的现在特种养殖的前景怎么样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每天都会分享三农种植养殖的科学管理方法,喜欢文章的可以关注,以便于查看更多的三农种植养殖的科学管理的好经验。

这些是百度百科上节选的资料,确切的实际情况还是自己去市场认真考察分析,找专家和行家取经为妙。风险的话肯定有,这类生物是新型产业,指不定有什么问题,潜力与蕴含价值无法详细体现,不过光从产品看还是很有发展价值。(以下的价格只是国际与从前的数据,具体价格还是多咨询几个不同的市场定夺。)

大麦虫近年从东南亚国家引进,是一种步甲科种类的幼虫。老熟幼虫最大体长6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黄粉虫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幼体蟋蟀和黄粉虫。雌性成虫体形比雄性成虫个体明显偏大。由于它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相信不久就会替代黄粉虫进入大宾馆、大饭店把它经过精细加工,成为人们的盘中大餐,将更受大中城市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大麦虫的老熟幼虫最大体长达到6cm左右,其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同类科目的其他昆虫。由于大麦虫个体大,社会养殖量少,早期主要是作为名贵金龙鱼、银龙鱼等高级观赏鱼类的专用饵料。随着生产养殖技术的成熟,社会养殖量逐渐加大,价格趋于平缓、稳定,尤其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等优点,开始逐步向各类人工饲养爬行类宠物(壁虎、蜥蜴、龟等)推广应用。在海外的专业鱼场及高档宠物繁育场均将大麦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活体饵料,大麦虫逐步将发展成为与黄粉虫、蟋蟀、蝗虫、蚯蚓相当甚至取而代之的趋势。

大麦虫体形较大,体壁甲壳质所占比例较小,利于饲喂对象的消化,完全可以替代蟋蟀或与蟋蟀、蝗虫结合利用,尤其对于体形较大的捕食性动物、蜥蜴、两栖爬行类更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和饲料的成本的降低,大麦虫目前的饲养成本可以基本与黄粉虫相当(产量和黄粉虫差不多,人力成本略高),大麦虫不但是各种宠物和各种珍稀畜禽的绝佳饵料,蛹而且还可以作为高档菜肴供人们食用,目前生产处于起始阶段,同时大麦虫养殖与开发属于农业生产范畴,没有技术、贸易壁垒和政策限制,与其它产业相比,无疑有巨大竞争能力。

大麦虫于2005年刚从国外引进试养,各地在生产养殖技术上,还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之中,所以在我国尚未形成规模产量,而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以金龙鱼、银龙鱼为代表的名贵大型捕食性观赏鱼的迅速发展,亟需大麦虫这类个体较大、营养较为全面的活体饵料进入市场。活体饵料种类的多元化和产量的提升,是促进各类特种养殖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政府及社会对特种养殖业都十分关注并投入巨大精力,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这对大麦虫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大麦虫生产养殖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在我国尚未形成规模产量,而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近年以金龙鱼、银龙鱼为代表的名贵大型捕食性观赏鱼的迅速发展,大麦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大麦虫的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含量29%,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它可作为高蛋白鲜活饲料。用于饲养蛙、鳖、蝎子、蜈蚣、蛇、优质鱼、观赏鸟、药用兽、珍贵毛皮动物和稀有畜禽等,以及一些肉食性名贵水产的需要,亟需大麦虫这类个体较大的活体饵料进入市场。活体饵料种类的多元化和产量的提升,是促进各类特种养殖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相信不久就会慢慢地取代目前黄粉虫养殖的大部分市场。目前,我国政府及社会对特种养殖业都十分关注并投入巨大精力,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首先大麦虫(超级面包虫)的起源问题,实际上大麦虫完全个新品种,也就是由黄粉虫和黑粉虫杂交出来的一个新品种,第二是大麦虫(超级面包虫)的个体大小的误区,一般正常的第一代黑粉虫和黄粉虫杂交出来的的大麦虫是3.5厘米左右(即是到化蛹前大麦虫幼虫的大小),那些所谓说能长到7厘米的是喂了一种女性避孕药,该避孕药的成分可以使大麦虫推迟生长周期从而达到7厘米,并且这种大麦虫(超级面包虫)变成成虫以后是无法产卵繁殖的。第三从经济角度上说因为大麦虫对青饲料的要求很高,和自相残杀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生长成本较高。一般目前大麦虫的主要用途就是和4代以上黄粉虫杂交防止种虫退化,在就是其皮较薄更适合喂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宠物,像龙鱼,蜥蜴等等。(个别养殖厂大量养殖大麦虫还是有经济价值的,但他如果大家都养的话就供大于求啦)第四,大麦虫的营养成分和黄粉虫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反而因为其水分含量较高导致有效物质较少。

大麦虫养殖效益分析

1、投资概算设备投资,以15平米房间为单位,可载40×60公分标准饲养盒500只,按每只饲养盒6元计算为3000元;3~6个饲养架600元;人工费300元;其他100元,总计4000元。500只饲养盒年可饲养足龄幼虫1500公斤。

2、经济效益 采用标准饲养盒,可保证每盒达到1公斤以上的虫产量。3公斤精、粗干饲料加5公斤青菜下脚料即可生产1公斤足龄幼虫。

按目前市价计算,每生产1公斤大麦虫所需成本如下:⑴精粗干饲料:3公斤×1.6=4.8元;⑵青菜下脚料:5公斤×0.2=1元;⑶人工费:按一个辅助劳力年产1500公斤、月薪按400元算,为3.2元。⑷水电等其他费用:0.1元。以上4项费用合计:9.1元,即成本价为9100元∕吨,扣除虫粪收入1000元∕吨,实际成本价为8100元∕吨,即每公斤为8.1元。

税利按目前市场行情估算: ⑴、国外大麦虫每条市价为15美分,按每公斤700条计算,价格为840元×1500公斤=1260000元,除以生产成本1500公斤×8.1元=12150元,即一个15平方米的饲养房,年可获利1247850元(此测算依据来自网络报道,只能作为参考。) ⑵、按国内每公斤最低价80元算,1500公斤×80元-生产成本12150元即年可获利107850元。

3、综合效益 大麦虫可开发的系列产品有:新型特种高蛋白饲料、虫油、食品、甲壳素、绿色保鲜剂、微生态制剂和高档有机肥(用下脚料)等,并可带动或促进其它特种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45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