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是开牛场的最近牛群很容易生病,怎么防治病虫害呢?
市场对牛肉、牛奶和奶牛相关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养牛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养殖项目。在养殖过程中,除了科学饲养和免疫预防外,还要注意养殖场管理。牲畜是疾病的主要原因,但您如何管理以预防它?然后小编请大家找找。
1、畜牧生产区的选择
为预防和管理该病害,第一批畜牧养殖场需要选在远离城市的地势较高、干燥、平坦、开阔的地区,在距居民区至少1公里的嘈杂地区,不要建设。您还需要相应地设置牧场布局。例如,生活区和生产区应该用一堵墙隔开。各区域出入口均设置消毒槽,牛粪场、病房等较危险区域将设置在距离生产生活区至少300米处,防止细菌传播并包围。保持卫生。
2、消毒系统
在不需要时,牲畜农场应该禁止外人进入。在每个入口设置一个装有高浓度消毒剂的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池中的消毒剂。工人进入每个区域时应更换无毒工作服,并在进入前使用紫外线消毒。进入牧场的每个人或汽车都应进行消毒,以避免外部病原体。保持牧场环境卫生,无牛粪,无异味。牧场通风良好,至少每六个月消毒一次,牧场设备经常消毒。 3. 检疫和驱虫
如果是第一次养牛,或者牛的产量不足,应从无病区和非感染区购买牛苗,进场时对牛苗进行消毒。新购牛苗不得与老牛混养。新牛分开饲养半个月,如果没有异常就一起饲养。根据牧场环境和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驱虫。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有两次大规模的驱虫发作。
4. 驱虫清洁
牛粪中含有大量细菌和虫卵。如果不及时清洁,很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和传播。也是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的高发环境。因此,有必要在某些药物中堆放粪便和其他污染物,发酵杀灭病毒,利用高温杀死细菌,减少各种感染和寄生虫的爆发。有些蚊子也是这些疾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应使用杀虫剂而不是喷洒来控制蚊子。
以上是牧场的管理措施。位置要远离市区,布局要合理,设置消毒池,牛粪场、病房、生活区要分开。保持牧场环境卫生,定期对人车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牛粪,灭蚊。如果需要注意,购买牛苗时要注意购买地区是否有疫情,注意检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各类生活资料的需求也被激发出来。与之相应的畜禽养殖产业也由散户小规模养殖的方式转变为规模化的集约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能够明显提高养殖效率,并且可以在相同时间内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与此同时,畜禽大规模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基于此,广大养殖户朋友在改变养殖模式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以此,保证经济效益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健康相互平衡。
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位置迁移破坏生态环境
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养殖过程中改变养殖地区以及缩减养殖面积,造成污染扩大和养殖粪污无法有效处理,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使用各种饲料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
为了避免畜禽发病,造成养殖损失;为了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等,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增强畜禽免疫力的做法相当常见。而过量的抗生素类物质残留在肉蛋类产品中,直接导致人类的身体免疫力降低、各种致病性细菌病毒的耐药性提高。
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90%用在了食源性动物身上,致使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
改善这一状况我们能做什么?(预防和治理途径)一、国家在行动
1、我国已制订《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要提高抗菌药物科学应用与管理水平,遏制细菌耐药发展与蔓延。同时,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式出台全面“禁抗”决定。
2、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第194号,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
3、我国也在加大科研力度组织实施重点攻关,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维护食品安全。
二、治理畜禽养殖----我们能做什么?
“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动物营养与保健,调整饲料营养设计,选用新型绿色添加剂产品。”刘宗平说。
而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改善养殖环境、建设“替抗”方案等,是降低饲料“禁抗”后对养殖业的影响,为人们提供质量好又安全的绿色食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最有效途径。
1、发展科学的养殖技术
不得不说,畜禽养殖是一门技术活!例如:养羊需要抓好秋膘及时配种;养鸡需要强制换羽并进行整群;养猪需要紧抓疫病防控等等。
科学养殖及关键在于(可能不全面,希望您的补充和指导!):
(1)科学选址
适合养殖的场址,能让养殖事半功倍!既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又便于养殖粪污处理、养殖产成品销售!
(2)改进饲料配方及加工方法
畜禽只有吃的好、吃的健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育肥效益、降低畜禽发病率等。
现阶段,国内主推的秸秆饲料广受追捧。究其原因,大家看看本号以往的文章便可得到答案!(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
(3)优化养殖环境
许多的畜禽常见病都是因为养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风、光照、空气质量等因素导致的。例如:低温过低导致的雏鸡拉稀;
(4)科学管理养殖密度和周期
养殖密度是一定养殖空间内所能容纳的生物量的红线范围。超过这个限度,则养殖效益和投资成本成负相关!
(5)运用有效的生物调控技术
养殖环境绿化、物种多样化等,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有效的生物调控技术,是基于生态系统的调控机理应用和发展的。我们在常规的养殖和种植过程中可以多多关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发现,及时更新自己的养殖技术体系。只有这样,广大养殖户朋友的养殖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2、科学合理规范用药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健康发展关乎国人身体健康,更加关乎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合理、规范、有效使用抗生素类制剂,是畜禽养殖现状改善和养殖效益稳定的最有力保障!
3、加强监管
现阶段,农业部每年制定食品残留监控计划,农产品检测中心具体落实监控。
未来,在监管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养殖数量符合生态环境健康发展规律。对养殖户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监管,若出现污染则进行相应的治理及改进措施。
4、发展生物饲料
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是消除畜牧生产污染的"治本"之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对人体安全又能促进畜禽生长的添加剂等手段外,还应用生态营养原理来开发环保饲料。
5、提高环保意识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提高养殖单位及个人的环保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问题。通过政府或环保人士的义务宣传和环保技能培训,来加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让广大畜禽养殖从业人意识到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全面提升养殖户的环保素养。
同时,根据一定区域内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建立完整的养殖制度。让养殖效益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2020年的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步伐,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创造更多可能的开始!
无抗饲料时代的到来,必定是绿色养殖、绿色农业发展的最好助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47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