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我国各地的主要海洋鱼类不同名称汇总资料?
海洋鱼类 marine fishes
大多数以鳃呼吸、用鳍运动、体表被有鳞片、体内一般具有鳔和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现生鱼类共2万余种,其中海洋鱼类约有1.2万种,为鱼类中最繁盛的类群。
海洋鱼类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万米左右的深渊都有分布。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促成了海洋鱼类的多样性。但由于生活方式相同,产生一系列共同的特点: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鳃,鳍状的便于水中运动的肢体,能分泌粘液以减少水中运动阻力的皮肤。此外,在体型结构、繁殖生长、摄食营养、运动等方面都有其特点。
[编辑本段]物种分类
圆口纲(Cyclostomata)
最为原始的海洋鱼类。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Agnatha)。体表裸露无鳞,体形细长呈鳗形,骨骼完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脊索终生存在,无椎体。具有单独不成对的鼻孔,由内胚层形成的鳃处于肌肉囊中,并开口于体外。本纲为一些小型或中型的鱼形动物,现知全世界有2目、3科、14属、60余种。中国只有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的日本七鳃鳗 (Lampetra japonica)和盲鳗目(Myxiniformes)的蒲氏粘盲鳗(Eptatretus burgeri)为海产。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但常以钙化加固,无任何真骨组织。体表被有盾鳞。棘刺或裸露无鳞。脑颅无接缝,头部每侧具有鳃裂,开口于体外。肠短,内具螺旋瓣,无鳔。雄性具有由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称为鳍脚。行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为歪型尾。现知全世界软骨鱼类有12目、40科、130属、650余种。分布很广,全世界各海域都有,但以低纬度海域为主;从沿海至3000米的深海均有分布。中国软骨鱼类现知有10目、35科、73属、166种,可明显地分为“标准北方种类”和“标准南方种类”两个区系。“标准北方种类”经常生活于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标准南方种类”通常生活于南海,有些种类随着暖流,可到台湾海峡和东南部海域生活。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海洋鱼类中最高级的、也是现在最为繁盛的一纲。内骨骼出现骨化,头部常被有膜骨,骨骼具有骨缝。体表被有硬鳞或骨鳞,或裸露无鳞。外鳃孔 1对,鳃间隔退化,鳃丝为双行的鳃条所支持。通常有鳔,鳍条多分节,肠内无螺旋瓣。有些鱼有背肋和腹肋,耳石坚实。一般为体外受精,无泄殖腔。现知全世界硬骨鱼类有420科、3800余属、18000余种,其中海洋鱼类约有12000种。中国海洋硬骨鱼类有 197科、780属、1825种。
体型结构
体型一般可分为:
①鱼雷型,这类体型的鱼栖息于中层水域中,最善于游泳,如鲐、鲻梭、金枪鱼等。
②箭型。与鱼雷型相似,但身体更为延长,奇鳍后移,栖息于表层水中,善于游泳,如狗鱼、颌针鱼等,
③侧扁型。这种体型的鱼,背腹轴高度增加,左右两侧极扁,又可分为斑鰶鱼型、翻车鱼型和鲆鲽鱼型,分别栖息于近底层和底层。
④蛇型。这种体型的鱼身体细长,横断面几为圆形,一般栖息于海底植物丛中,如鳗鲡、海龙等。
⑤带型。身体高度延长为侧扁型,不善于游泳,如带鱼、皇带鱼等。
⑥球型。这种体型的鱼身体几呈球形,尾鳍一般不发达,如箱魨、某些圆鳍鱼等,
⑦纵扁型。这种体形的鱼背腹轴高度缩小,体型扁平,如各种鳐、鮟鱇等。
鱼鳍
海洋鱼类主要的运动和平衡器官,分为两类:成对的偶鳍,包括胸鳍、腹鳍;不成对的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尾鳍着生于尾部末端,有转向和推动等作用。可分为 3种类型:原形尾,上下叶大小相等,如鲐、金枪鱼;歪形尾,上叶比下叶发达,有助于向上活动,如鲨鱼;正形尾,下叶比上叶发达,有助于向下运动,如飞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yz/3_6576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