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中草药:桦木皮的功效与作用

桦木皮

中草药:桦木皮的功效与作用

(《开宝本草》)

异名桦皮(《灵苑方》),桦树皮(《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桦木科植物华北白桦或白桦的树皮。

植物形态①华北白桦,又名:红桦、桦皮树。

落叶乔木,高达15~20米。树皮横裂,纸质,分层剥落,白色,光滑,具白粉;嫩枝红褐色,有腺点。单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常2~3簇生;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7.5厘米,宽2.5~5.5厘米,基部截形、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不整齐钝齿,两面有黄白色或褐色腺点,侧脉5~8对,直达齿端;叶柄细。花单性,**,雌雄同株,排列为柔荑花序;雄花序常3个着生枝端,下垂,长约8厘米,每苞腋有3雄花,具萼,雄蕊2)雌花序单生枝端,每苞有3花,花柱2,每苞内具2小苞,共发展为果苞。果穗圆筒状,直立,长2.5~3.5厘米,具长梗;果苞3裂,黄褐色,内部有短细毛,中裂狭尖长三角形,两侧裂宽圆形;小坚果扁椭圆形,具2膜质翅,花柱宿存。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在潮湿的壤土上,但亦能耐干燥。分布山西、河北等地。

②白桦

落叶乔木,高15米左右。树皮白色,易剥落;嫩枝红褐色,光滑无毛,上有白色皮孔。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长5~6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侧脉5~7对。花单性,雌雄花均集成柔荑花序。果穗为球穗状,窄而长,下垂,通常长3.6~4厘米,宽0.6~0.7厘米,苞楔形,长0.2~0.5厘米,中裂片稍长于两侧裂片。

生于山地林区。分布东北、西北、西南和内蒙古等地。

以上植物树干中流出的液汁(桦树液)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伐下桦木,剥取柔软的外皮,晒干。

药材白桦的干燥树皮,呈大张的反卷筒状,卷筒的外表面(即皮的内表面)淡黄棕色,有深色横条纹。卷简的内表面(即皮的外表面)灰白色而微带红,上有疙瘩样的枝痕,黑棕色。质柔韧,折断略平坦,可成层的片状剥落。气微弱而香;味苦。

产东北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华北白桦树皮含白桦脂醇约35%,各种高级脂肪酸约35%以上,鞣质约7%(内皮含鞣质约11%)。初试尚含酚性物质、还原性物质、多糖类、皂甙、蛋白质、三萜类化合物、总甙、树脂和油脂。鲜叶含桦叶烯三醇、桦叶烯四醇等三萜类,含鞣质5.19%。小坚果含油11.44%。

白桦树皮含白桦脂醇约23%。

药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与平喘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白桦树皮的水、甲醇、乙醚及酸性乙醇的提取物以及乙醚析出物,都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中以水和甲醇的提取物以及乙醚析出物效果较好。小鼠腹腔注射桦树皮的水提取物、乙醇处理的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以及酸性乙醇提取物都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也是水和甲醇的提取物效果较好,乙醚提取物无效(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乙醇处理的白桦树皮水提取物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②抗菌作用

白桦树皮煎剂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卡他奈瑟氏菌及甲型链球菌的某些菌株有抑制作用。

毒性白桦树皮水煎浓缩液经乙醇处理,再加浓氨水沉淀后之滤液,回收乙醇加水溶解的部分,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92.92克生药/公斤。

桦木属植物的树皮,在发生腐脱的部位中,含某种成分,对大鼠移植的肉瘤-45有一定作用,治疗组的动物经治疗后体重增加,其作用方式与溶肉瘤素有所不同,二者合并应用,可能收到更好效果。

性味苦,寒。

①《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②《本草汇言》:"苦,寒,无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消肿解毒。治肺炎,痢疾,腹泻,黄疸,肾炎,尿路感染,慢性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牙周炎,急性乳腺炎,疖肿,痒疹,烫伤。

①《伤寒身偏方》:"浓煮汁冷饮,主伤寒时行热毒疮(豌豆疮)。"

②《开宝本草》:"浓煮汁饮之,主诸黄疸。"

③《本草衍义》:"烧为黑灰,合他药,治肺风毒。"

④《纲目》:"治乳痈。"

⑤《吉林中草药》:"解毒。治痈疮肿毒,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制成糖浆或冲剂。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宜忌《本草经疏》:"脾胃弱,易于作泄者忌之。"

选方①治五疸发黄:桦木皮、铃儿茵陈各等分。煎汤作茶饮。(《林氏家抄方》)

②治痢疾:桦树皮煅炭,研成细末。每次一钱,糖为引,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③治小便热短:桦皮浓煮汁饮。(《濒湖集简方》)

④治乳痈疽初发,肿痛结硬欲破脓:北来真桦皮,无灰酒服方寸匕,就之卧。(《灵苑方》)

⑤治吹乳:桦皮手掌大一方,皂角子七个。上二味烧成灰,好酒空心调服。(《普济方》桦皮散)

⑥治肺脏风毒,遍身疮疥及瘾疹瘙痒,搔之成疮,又治面上风刺及妇人粉刺: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银铫子内熬,候水减一半已来,取出,放令干)、荆芥穗各二两,枳壳(去瓤,用炭火烧存性,取出,于湿纸上令冷)、桦皮(烧成灰)各四两,甘草(炙)半两。上药除杏仁外,余药都捣罗为末,却将杏仁别研令极细,次用诸药末旋旋入研令匀。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日进三服;疮疥甚者,每日频服。(《局方》桦皮散)

⑦治汤火伤:桦树皮煅炭研末,外敷。(《吉林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多种炎症

取桦树皮7两,剥去。上层白皮,切碎,用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按此共煎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800毫升,加入蔗糖3两搅拌,再加水煎至1000毫升,过滤备用。每次50~100毫升,日服2次。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肾炎、牙周炎、外伤感染、尿路感染、疖肿及腹泻等共247例,均有效果,其中对乳腺炎疗效较显著。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桦树皮50克,制成煎剂、糖浆剂或冲剂,每日3次分服;或用50%针剂,每日1次2毫升,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均以10天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在不同季节先后观察1001例,有效率在80%左右。桦树皮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及消炎的作用,以祛痰、镇咳效果最好,平喘次之。疗效不受年龄、病程的影响,口服与注射效果相同。用药量如超过50克,或延长疗程,疗效并无明显提高。同时发现桦树皮尚有利尿、消肿、镇静等作用。对合并肺心病的数例患者,服用本药后尿量增加,浮肿消退;数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多数患者反映,服药后食欲增加。用药期间有轻微口干、胃难受、恶心等现象,但未发现严重过敏或毒性反应。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桦木皮,五疸皆湿热蕴于阳明所致,苦平能除湿热,故主诸疽也。藏器以之治伤寒时行热毒疮,宗奭以之治肺风毒,皆取其苦凉能散风邪热毒之义耳。"

②《本草汇言》:"桦木皮,苦寒善降,能散郁热风毒;轻浮柔软,能消乳毒痈疡。但寒淡清脆之物,如脾胃冷弱,易于作泄者,勿多服久服。"

③《本经逢原》:"桦皮,治湿热疠风痈毒,取其能辟恶气,杀虫匿也。《开宝》治诸黄疸,浓煮汁饮之,以其能利小便也。"

提醒您:桦木皮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尖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锦鸡儿(学名:Caragana?sinica?(Buc'hoz) Rehder)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灌木,高1-2米。树皮深褐色;小枝有棱,无毛。托叶三角形,硬化成针刺,长5-7毫米;叶轴脱落或硬化成针刺。花单生,花梗长约1厘米,中部有关节。荚果圆筒状,长3-3.5厘米,宽约5毫米。花期4-5月,果期7月。?[1]?

分布于中国河北、陕西、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大理、昆明)。生长于海拔约1800米的山坡灌丛或栽培。?[1-2]?

锦鸡儿供观赏或做绿篱。根皮药用,能祛风活血、舒筋、除湿利尿、止咳化痰。[2]

(概述图参考来源:?[3]?)

中文名

锦鸡儿

学名

Caragana?sinica?(Buc'hoz) Rehder

别称

老虎刺、小叶锦鸡儿、黄雀花、土黄豆、粘粘袜、酱瓣子、阳雀花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尖草根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尖根草的根是药材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排钱草泡酒的功效2、毛草根的功效与作用3、谁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啊据说有保胎的功效4、这是什么中药,我们这叫尖尖叶。

不过是土话。

排钱草泡酒的功效排钱草泡酒的功效

排钱草泡酒的功效。

排钱草为直立亚灌木,枝圆柱形,柔弱,被柔毛,叶片类似排成串的铜钱。

排钱草味淡、苦。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排钱草泡酒的功效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排钱草泡酒的功效1

一、排钱草的简介

排钱草,别名龙鳞草、午时合等,豆科排钱树属植物排钱树的地上部分,可以入药,鲜用或切片晒干使用。

排钱草为直立亚灌木,枝圆柱形,柔弱,被柔毛,叶片类似排成串的铜钱。

排钱草味淡、苦,性平,具有解表清热、祛风除湿、散瘀消肿的功效。

二、功效与作用

1、解表清热,排钱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肺炎双球菌和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所含的总黄酮及酚酸物具有抗炎作用,能辅助改善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

2、祛风除湿,排钱草味苦性寒,入膀胱经、肾经,能清膀胱湿热而利尿,有祛风除湿的作用,故对风湿痹痛、水肿等有有缓解作用。

3、散瘀消肿,排钱草苦凉,散瘀消肿,可治痈肿疮毒、蛇咬伤、疮癣、湿疹、跌打肿痛等症,一般多外用。

此外,也用于肺结核病及脱肛等病症的治疗。

三、适宜人群

感冒发热者、关节炎患者。

四、禁忌人群

血虚者、孕妇。

五、不宜同食

磺胺类药物,排钱草味苦、淡,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和磺胺类药物一起食用,药效会产生冲突,可能会对肾小管和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损伤。

六、食用方法

煎排钱草:取适量排钱草,放入药锅中倒入水,小火慢熬1个小时即可。

排钱草泡酒的功效2

一、排钱草的简介

原生形态,排钱草,又名:笠碗子树、尖叶阿婆钱、钱串木、钱排木、阿婆钱。

灌木,高0.6~1米。

枝纤细,被柔毛。

3出复叶,顶端小叶矩圆形,长6~12厘米,侧生小叶比顶生的小2倍,先端钝,或近尖,基部浑圆形,边缘稍作波浪形,革质,上面绿色,秃净或两面均被小柔毛;叶柄长6~8毫米。

总状花序顶生及侧生,长8~30厘米或过之,由12~60个伞形花序或丛生花序组成,每一伞形花序隐藏于2个长1~3厘米的圆形、叶状的苞片内;花柄长2~3毫米,与萼同被短柔毛;萼长约2毫米,裂齿披针形;花冠蝶形,白色,长约6毫米,旗瓣椭圆形,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2体;雌蕊1,花柱内弯。

荚果矩圆形,秃净或被小柔毛,边缘具睫毛,通常有节2个。

花期7~9月。

生于荒地、山坡疏林下。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二、排钱草的功效与作用

排钱树的地上部分。

本植物的根(排钱草根)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生草药性备要》:“味淡苦,性平。

”入肺,脾,肝三经。

清热解毒;祛风行水;活血消肿。

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疳;风湿痹痛;水肿;膨胀;肝脾肿大;跌打肿痛;毒虫咬伤。

治疗血吸虫病肝脾肿大,取排钱草干根30克,加水3碗煎成1碗,1次服。

隔天服1剂,7剂为一疗程。

亦可制成丸剂,每次1.25克,日服2次,14天为一疗程。

疗程多少,依病情决定,各疗程的间隔时间为7~14天。

服用煎剂者,药后可能出现轻度恶心、四肢无力等副作用,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例患者服药1~4个疗程经3个月后,有90%以上自觉症状显著改善,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肝功能有好转,其中谷丙转氨酶好转比较明显。

治疗慢性传染性肝炎,用法、剂量同上。

观察9例(4例合并血吸虫病),经1~2个疗程,在1~3个月后,自觉症状均有显着改善,肝肿大亦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变软,压痛减轻或消失,肝功能检查部分病例有好转;个别病例胸部蜘蛛痣在半个月后消失。

排钱草泡酒的功效3

一、排钱草泡酒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祛风行水活血消肿

很多人不喜欢喝排钱草,是因为其苦味,

2、排钱草是可以泡酒的中药材,《福建民间草药》里就已经记载过,其源药为豆科植物牌钱树的地上部分。

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行水、活血消肿的`功效和作用,如果正确服用排钱草对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疳、风湿痹痛、水肿、膨胀、肝脾肿大、跌打肿痛、毒虫咬伤都是有良好作用的。

二、如何食用

食用排钱草对肺、脾、肝均有好处,淡味道较苦,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

很多人不喜欢喝排钱草,是因为味道较苦,排钱草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本味药材用量在6-15克,鲜品60-120克,或也可以用本味中药材把握好本味药材用量以后用来泡酒喝。

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味中药材,捣烂药材敷于患处。

食用举例: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

排钱草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用量在,2-5钱鲜者2-4两,或也可以用本品把握好用量以后用来泡酒喝。

外用:捣烂药材敷于患处。

-《中药大辞典》

三、排钱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华本草》记载排钱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行水、活血消肿的功效。

对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疳;风湿痹痛;水肿;膨胀;肝脾肿大;跌打肿痛;毒虫咬伤都有良好的作用。

在《中药大辞典》记载排钱草具有祛风利水、散瘀消肿。

治感冒、风湿痹痛、水肿臌胀、喉风、牙痛、跌打肿痛。

一、《生草药性备要》记载: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

二、《岭南采药录》记载:治月内锁喉病、牙痛、以之浸酒能去瘀生新、又能去湿消滞。

毛草根的功效与作用茅草根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肺热喘急的功能。

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毛草根的功效与作用,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⑤《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⑥《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⑦《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雄蕊2,花药**,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

颖果。

花期夏、秋季。

毛草根的基本简介

名称茅草根(《江苏植药志》),白茅根(《本草经集注》)

异名茅根、兰根、茹根(《本经》),地菅、地筋、兼杜(《别录》),白花茅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药材》),茅草根(《江苏植药志》),坚草根、甜草根(《河北药材》),丝毛草根(《中药志》),寒草根(《闽东本草》),白茅根(《本草经集注》)。

化学成分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

另有报道,从本品分离出白头翁素。

根茎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及芦竹素、印白茅素等

炮制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

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正》:甘,凉。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胃、小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肠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毛草根的植物形态

白茅(《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茅草。

多年生草本。

根茎密生鳞片。

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

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

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谁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啊据说有保胎的功效这是苎麻。

又名白叶苎麻。

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

其单纤维长、强度最大,吸湿和散湿快,热传导性能好,脱胶后洁白有丝光,可以纯纺,也可和棉、丝、毛、化纤等混纺。

它的根的确有你说那个功效。

请查百度百科验证。

这是什么中药,我们这叫尖尖叶。

不过是土话。

看果实像堇菜属的植物,可参考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学名:Violaphilippica),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

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长5~12mm,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

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1]

味苦、辛、寒。

归心、肺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中文学名

紫花地丁

拉丁学名

ViolayedoensisMakino

别称

野堇菜、光瓣堇菜、光萼堇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

侧膜胎座目

亚目

山茶亚目

堇菜科

堇菜属

尖草根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尖根草的根是药材吗、尖草根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