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为什么在稻田里养泥鳅比较好养?

稻田里养殖了泥鳅,就不用给稻田施肥了,因为泥鳅的粪便就是天然的养料,足够稻田生长之用。稻田里养殖泥鳅也有一个好听的合作方式,称为“共生关系”,泥鳅给稻田提供营养,水稻里的微生物就是泥鳅的食物。

为什么在稻田里养泥鳅比较好养?

稻田里怎样养泥鳅?

1.稻田养泥鳅,水源要求:排灌水方便,保水性较好,与未养鱼稻田条件相同,没有在田间挖鱼沟和鱼溜,只在进排水口埋设管道和设拦鱼网固定扎牢。

2.整地和施底肥 栽秧苗前半个月,整田耙地,每 667米2 施尿素 1 . 5 千克、二铵(作者注:硫酸铵和氯化铵) 10 千克做底肥。四周田埂加宽、加高 50 厘米。

3.防逃设施? 放鱼前,在田埂稻田一例围高 60 厘米、埋土里 30 厘米的塑料薄膜,用木杆制成骨架,支撑塑料薄膜保持平直。注排水口设水管用网固定扎牢。

4.放养鱼种每 667米2均放 461 . 5 千克,尾均重 3 . 4 克,每 667米2 均放 135 746 尾。

5.饲养管理? 投喂饲料和施肥。投喂饲料主要是豆腐渣,每天投 5 千克,共投喂 250 千克。共施肥 2 次,施鸡粪 500 千克。阴天和气压低闷热天不投饵也不施肥。一般 5 一 7 天换水 1 次,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色变浓,要及时换水,水深保持 10 一 20 厘米。每天检查注排水闸周围是否有漏洞,栏网是否损坏,防止逃鱼。经常观察鱼活动情况,检查是否有病,防止敌害残食。管理人员昼夜看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稻田中套养的泥鳅不仅可以利用稻田里的天然饵料,减少成本,而且能翻松土质促进肥料分解,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稻田产量和稻米质量。又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简单,是初养者的一个较好选择。现简单介绍稻田套养泥鳅的技术要点。

工具/原料

泥鳅 稻田

步骤/方法

1/5分步阅读

稻田选择

稻田套养泥鳅,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包水能力强、土壤较肥沃的稻田。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深80cm左右的沟,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进排水口建两道防逃网,内侧用金属网,外侧用聚乙烯网。网目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有条件者,可在田埂四周支起木桩,并在田上方罩鱼网。

2/5

鳅苗放养

1、放前处理。先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2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2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2、放养时间。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3/5

水稻管理

1、品种选择。种植水稻的品种应是矮杆,耐肥力高,特别是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施肥原则。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

3、注意防治。稻田防病、治虫、灭草时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无法避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施药时应叶面喷施,下雨前不要施农药。可以定期施用少量的生石灰。

4/5

泥鳅管理

1、水位控制。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20cm,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节应及时加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烫死泥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2、饵料投喂。由于施了大量的基肥,放养后不必立即投喂,半个月后应注意投喂人工饲料,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等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占50%),根据水温等具体情况,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

3、注重检查。在稻田搁屈、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

4、严格“五防”。包括防逃、防鸟、防乌鳢、防贼、防药。

(1)防逃。由于稻田较浅,泥鳅容易漫水逃跑,应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加固田埂;

(2)防鸟。为防傍晚鸟类过来偷吃泥鳅,可在稻田上方罩渔网;

(3)防乌鳢。对于洪灾发生时,不慎游进的乌鳢要及时清除,以防血本无归;

(4)防贼。安排人员昼夜巡逻,以防有人使用电瓶等工具偷捕泥鳅;

(5)防药。严防四周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5/5

泥鳅捕获

1、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左右,泥鳅活动频繁时进行;

2、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

3、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