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花卉食品有哪些?

从古代食用腌韭菜花、面托玉兰花、兰花、玫瑰花、茉莉花、栀子花等记载来看,可供食用花卉的品种相当多,可以说花既可供观赏,又可给人美味。如玉兰花瓣制作玉兰饼、芙蓉花炒豆腐、茉莉花炒鸡丝等。

花卉食品有哪些?

茉莉花(学名: Jasminum sambac (L.) Aiton)是木犀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米。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圆形、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常明显,微凸起,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先端圆或钝。果球形,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茉莉的花极香,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叶药用治目赤肿痛,并有止咳化痰之效。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米。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圆形、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2.5cm,宽2-7.5cm,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侧脉4-6对,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常明显,微凸起,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叶柄长2-6mm,被短柔毛,具有关节。

生长环境:茉莉性喜温暖湿润,在通风良好、半阴的环境生长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最适合。大多数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冬季气温低于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而落叶藤本类就是很耐寒耐旱的了。

繁殖方法

扦插:于4-10月进行,选取成熟的1年生枝条,剪成带有两个节以上的插穗,去除下部叶片,插在泥沙各半的插床,覆盖塑料薄膜,保持较高空气湿度,约经40-60天生根。

压条:选用较长的枝条,在节下部轻轻刻伤,埋入盛沙泥的小盆,经常保湿,20-30天开始生根,2个月后可与母株割离成苗,另行栽植。

主要价值:室内栽培:常绿小灌木类的茉莉花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味浓厚,为常见庭园及盆栽观赏芳香花卉。多用盆栽,点缀室容,清雅宜人,还可加工成花环等装饰品。而落叶藤本类的大多数**的和芬芳的白色花则是国外许多人家花园里用来点缀冬天花园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花开满园,香也香不过它”,它就是“一卉能熏一室香”的茉莉花。茉莉花虽无艳态惊群,但玫瑰之甜郁、梅花之馨香、兰花之幽远、玉兰之清雅,莫不兼而有之。

鲜花与美食皆不可辜负

谢邀: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花为食”的饮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人与自然的接触中,用自己的味蕾在探索哪些食物既有着宜人的味道又可以食用的同时,带着芬芳味道的鲜花无意间触发了他们的味蕾,由此以花为食逐渐进入了先民的视野并成为他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选择。

以花为食,就是以四时花卉为食材,进行烹饪加工,做成菜肴或点心食用。早在商代,精通烹调术的大臣伊尹就善于用鲜花制作饮食美味。以花为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将近三千年

《诗经·幽风·七月》中的“春日迟迟,采繁祁祁”,说的就是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采白色野菊花的情景;《诗经·大雅》中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说的就是诗经时代的人们采摘木槿花当食材的情形;诗经《小雅·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说的就是人们采食用野豌豆花的场景。

诗人屈原《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此也可以得知,在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桂花酒、椒酒、木兰,秋菊这些以花为主要元素的食材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很常见了。

在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菊花以从食材进入文学领域,后来逐渐形成爱菊、赏菊与食菊并行的风雅传统。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孟浩然笔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是古人理想的田园生活中。从他们的诗句中,不难看出,菊花一直是诗言志的美好意象,菊花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除了菊花有“以花为食”的文化内涵之外,桂花也是既有作为食材同时也兼具深厚文化内涵的花卉之一。

唐代著名的点心“百花糕”,就是由武则天开创的一道以花为食的美食。有一年花朝节游园看花时,武则天被百花盛开的景象感染,她让宫女采下各种花朵,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命名为“百花糕”,这种花糕兼具花瓣的芬芳和谷物的香味,味道极好。从此以后,每逢花朝节,武则天都会制作百花糕并赏赐给群臣品尝。

后来的桂花糕也是从武则天的以花为食的创举中得到灵感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的。桂花除了制作桂花糕以外,还可以制作更多的食物,如桂花元宵、桂花饼、藕粉桂花糕等,另外,桂花还可制作盐渍桂花、桂花酒、桂花鱼骨、桂花里脊、桂花粥等食品。

到了宋代,以花为食的专著应运而生。宋代林洪著述的《山家清供》,全书广收博采,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水果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述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其中以花为食的记载就多达15种。

明代戴羲著述的《养余月令》,其书分纪岁序,而附以蚕、鱼、竹、牡丹、芍药、兰、菊等诸《谱》,该书记载的花食就有16种。此外,明代卢和在《食物本草》中说“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到了清代,顾仲还写出了花卉食谱《餐芳谱》,对花卉的食用部位、调理方法作了明确记述。

从屈原“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到武则天撷百花为糕分赐群臣;从林洪的《山家清供》、明代高濂的《食物本草》到清代顾仲的《餐芳谱》,时光的脚步不从停留,人们对以花为食的情结与日俱增,以花为食也成为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如今,以花为食已成为一种吃的艺术,将花卉引入烹调料理,不仅可以使菜色艳丽,而且能够利用花卉的香气和外型,增加饮食的情趣,满足人们味觉和视觉的享受。

我国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以花为食的传统。黄花菜,又叫金针菜,新鲜的黄花可以食用,晒干后也是某些美食中必不可少的好伴侣。用南瓜花调面炸饼,清香黄亮,别具美味,鲜嫩的洋槐花,因其清香微甜,更是成为人们儿童生食的佳品。

梅花可以做梅花粥,也可以做梅花汤饼。月季花可制作月季花酱,还可制作月季花糕、月季果酱、月季糖豆瓣等。茉莉花是熏制茶叶的极好原料,用鲜茉莉花熏制而成的茉莉花茶,既有浓郁爽口的茶味,又具馥郁宜人的花香。白兰花香浓烈,是香料工业和熏制茶叶的上好原料,同时白兰花也可粥食。其他如荷花、樱花、昙花、康乃馨、洛神花等等皆可食用。

以花为食已升华为融汇养生和营养学的中国饮食文化。在我们常见的花卉中,芬芳怡人的玫瑰花可清热解渴、益人容颜;月季花能活血消肿、治疗痈痛;菊花素有“延寿客”的美誉,可明目、养肝、益寿;兰花能清除肺热,桂花有暧胃散寒的功效,茉莉花生发强肌,桃花美人容颜等等。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鲜花之中含有多种于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以花为馔,不仅色香味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疗疾祛病、延年益寿的医疗、保健功效。

以花为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生活意趣与养生哲理的凝练,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既可观赏又可以做美食的花不胜枚举,比如笔者曾经吃过的菊花、玫瑰花、木槿花、茉莉花、桂花、昙花、南瓜花等等。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以花为食了。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出自屈原的《楚辞》,诗人以早上饮木兰坠下的露水,晚上吃秋菊落下的花瓣象征自己的高洁品质。

如今,可供食用的花更多了,除了本土的花,还有引进种植的花卉品种,比如昙花等。

这些可供食用的花可以用来煮粥,做羹汤,炒鸡蛋,或者做花卉饼,花样多多,深受人们喜爱,比如菊花粥、桂花糕、茉莉花粥、玫瑰花饼、南瓜花汤、昙花羹,等等。

木槿花颜色亮丽,吃法主要有做汤、炒肉丝、煮粥等,还可以炒鸡蛋,色、香、味俱佳。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杨万里《咏桂》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深受国人喜爱。桂花糕已有300多年历史,以糯米粉、糖和桂花蜜为原料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桂花清香,是一道香甜可口、老少皆宜的传统特色点心。

玫瑰花鲜花饼用精选的重瓣玫瑰做馅,香气馥郁,轻轻地咬一口,玫瑰花的芳香在舌尖瞬间绽放,齿颊留香。

昙花盛开时柔美、飘逸、洁白无瑕,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昙花不仅可供观赏,还可食用,有清热润肺的功效。

我吃过的花卉美食最多的是昙花羹,因为种植昙花多年,这些年来我家阳台一共收获了将近300朵昙花。昙花年年开,除了赠送亲朋好友观赏品尝,自家也年年饱了眼福和口福,可惜没有一一留下昙花美食的照片,这里分享其中几张照片。

据说一些药店有售晒干的昙花供药用,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新鲜昙花制作的美食。记得昙花第一年开花时,我用自家晒干的昙花炖煮排骨汤,发现香气和口感远不及新鲜昙花。

后来我都在花开的当晚将昙花装入保鲜袋再入冰箱保鲜,只要不沾水,可以保鲜三、五天,打开冰箱门的那一刹那,花香四溢,烹煮后依然香滑爽口。

昙花除了煮冰糖昙花羹,还可以煮昙花排骨汤,昙花鸡蛋羹,或者炒鸡蛋,依个人喜好,随心搭配不同食材,甜咸皆宜。去年夏天酷热,我用昙花煮过苦瓜,加一点盐调味,风味独特。

从小到大,吃了无数的南瓜,却不知道南瓜花也可以吃。在桂林实习时,偶然听当地人对话,才知道他们用南瓜花煮汤吃。当时虽然天天在食堂用餐,却从没见过这道汤,无缘一尝。据说南瓜花营养丰富,堪称“全能蔬菜”。

前几年在阳台试着种了一次南瓜,总算得以一尝。南瓜花虽然不如昙花脆嫩滑爽,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因为雄花居多,所以物尽其用,摘了几次多余的花煮汤。

虽是植物,亦有灵性。摘了几次南瓜花后,花越来越苦,也就不再摘花做菜了。花越来越苦,大概是植物出于自身繁衍需要而启动了自我保护模式。

植物界的神奇,令人惊叹。花卉美食,令人垂涎。花与美食皆不可辜负,种一株昙花吧,除了观赏昙花一现,还可以品尝各种昙花美食,一举多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