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杂交水稻?解释一下是怎么杂交的?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交过程即把浸种、催芽的稻种直接播到地里,加以管理,使之成秧、分蘖一直到成熟。
要严格做到土地平整无杂草、排灌顺畅、不积水。要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良种,进行种子消毒和催芽工作,在催芽过程中,也应掌握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分和适时换气。直播栽培是将种子直接播入大田,播种要均匀,播后要埋芽。
扩展资料
1917年,日本学者发现了野生水稻雄性不育。
1926年,美国农学家琼斯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理论。
在1963年,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
1968年,日本科学家新城长友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一系列诸如赶粉等等杂交水稻育种新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三系法”配套育种。但是无论是Henry Beachell还是新城长友,其方案都存在着某些缺陷(不能稳产),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得水稻杂交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1958年大跃进中,中国就由农技人员与农民相结合,普遍开展了各种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试验。
1981年,“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荣获中国第一个国家发明特等奖,获奖人排名为: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等。袁隆平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百度百科-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技术人员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计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这就是技术人员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有了"三系"配套,技术人员就知道在生产上是怎样配制杂交水稻的了:生产上要种一块繁殖田和一块制种田,繁殖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当它们都开花的时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风力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达到繁殖不育系目的。技术人员可以将繁殖来的不育系种子,保留一部分来年继续繁殖,另一部分则同恢复系制种,当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开花的时后,恢复系的花粉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由于保持系和恢复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进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后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