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追溯哪些茶叶有追溯码

茶叶也是可以用追溯码的

追溯哪些茶叶有追溯码

每一个采摘茶叶的员工都有个二维码采摘信息卡,二维码记录采摘者的姓名、采摘数量、采摘区域、采摘面积、品种和采摘级别。

在茶叶加工的时候,每个工序都有一个二维码作为信息的载体记录各加工工序的信息;工序中的操作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身份登录终端号来操作硬件设备对二维码信息的读取记录上传工作。

茶叶包装的时候,每个包装上的二维码都是根据产品茶的追溯信息制作成的产品码,小包装进行装箱时,扫描箱子上的二维码和小包装上的二维码,进行信息关联,产品义一物一码(一袋一码),袋箱关联、箱垛关联。关联数据上传到二维码追溯系统。

在产业加工好之后入库,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与贮藏批次单进行关联,再把贮藏批次单上的二维码和贮藏室上的二维码进行信息关联。

在销售的环节,操作人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和分销商单据上的二维码(赋予了各分销商的基本信息),让分销商的信息关联到产品袋码里去。

我们只要扫一下茶叶包装上的防伪码,就会有茶叶的所有信息,可以一路追溯到根源。

 茶叶用追溯码可以解决的问题:

1.对企业加强产品管理和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的产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通过二维追溯码,能够有效的甄别该茶叶的生产过程是否安全,有效的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2.而企业通过茶叶质量追溯码可以对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监控,防止产品跨区销售和窜货,防范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

3.扫码后有图文等形式解读商品,全方位打造品牌形象二维码可以贮存丰厚的商品信息,这些商品详细信息可以通过二维码追溯系统,直接添加进去,这样可以让消费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更好的了解商品。

4.树立品牌形象,追溯与打造品牌形象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可谓双赢。

5.解决防窜货问题,防止不同区域之间的经销商的窜货行为,有效管理不同市场的产品价格问题。

双井绿茶产于修水县双井村,五代毛文锡所著的《茶谱》记载: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非常喜爱家乡的双井茶,常常将双井茶分赠给好友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并赋诗赞赏。欧阳修的《归田录》中还将它推崇为全国草茶第一。后来,双井茶的品质不断得到提高。1985年获优质名茶称号。

《归田录》

宋·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

双井芽生先百草。

双井绿茶已有千年历史,产于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家乡、江西修水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修水在隋、唐属洪州,毛文锡约公元935年所著《茶谱》载:“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宋时列为贡品。

山谷家乡双井茶,

一啜犹须三日夸。

暖水春晖润畦雨,

新枝旧柯竞抽芽。

这是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山谷(字庭坚)对家乡所产双井茶赞美的诗作。友人也常和诗赞赏。黄庭坚在《双井茶送子瞻》(子瞻为苏东坡字)诗中曰:“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黄庭坚把珍贵的双井茶送给老师苏东坡,自有一番尊师之心。诗中对苏东坡十分崇敬赞赏,说是:落硙霏霏雪不如”。

诗曰:

江夏无双种奇茗,

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

自看雪汤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

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

画舫何妨宿太湖。

江西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

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

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

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

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

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

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在此诗中对双井茶作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双井茶的品质所以较好,首先是这种茶萌发得早,“穷腊不寒春气早”,因而采摘极早而很细嫩,“十斤茶养一两芽”,接着说茶芽上白毫很多,茶叶包装也很精致,用红纱做茶袋,令人悦目。特别是此茶味道好,使得“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了。

司马光以《双井茶赠范景仁》亦写诗一首,曰:

春睡无端巧逐人,

驱呵不去苦相亲。

欲凭洪州真茶力,

试遣刀圭报谷人。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双井茶亦甚赞誉,谓:“昔贡所称,大约唐人尚茶,茶品益众,双井之白色……皆产茶有名者。”

元代柳贯有诗云:“旧闻双井龙团美,近受麻姑乳酒香;不到洪都领佳境,吟诗真负九回肠。”诗中既赞扬了双井茶,又赞美了江西南城所产的麻姑茶。清代龚鸿著有《双井歌》一首,歌曰:

茶叶妙品称无双,

双井闻名在修江。

春到庄前芽先吐,

云腴竞摘吠村厌。

士女纷纷归来晚,

筠篮满贮唤小双。

问道今年何处好,

明月湾前与钓矶。

这些诗文,将“双井绿”独特之色、香、味、形,描绘得淋漓尽致,无怪双井绿问世以来,名扬天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