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健脾胃的食物中药有哪些

介绍几种常用且效果佳的开脾胃药材:1.神曲神曲又名“六神曲”,是将面粉、青蒿、杏仁、赤小豆、麸皮及苍耳草等药材混合后,经发酵而成,性温味甘辛,能消食化积、健脾和胃、解表止泻,主治食积胀满、呕吐泻痢、腹痛、消化不良等,炒过的神曲更适合用于脾虚食少的情况。

健脾胃的食物中药有哪些

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神曲含有酵母菌、淀粉酶及挥发油,能抑制肠内病菌繁殖,又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肠胃蠕动,因此能改善胃肠功能,增加食欲。

2.山楂山楂性温味甘酸,是蔷薇科落叶灌木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能健胃补脾、行气散淤、消食磨积,主治肉积不消及疝气。明朝负责为皇帝健康把关的太医院,其首席太医刘纯曾以大批犯人做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山楂是最能提升胃气、促进食欲的中药之一。当时他并不知道山楂的成分,但是依据典籍记载及他的实验成果,他大力推崇病后恢复及养生食补的药膳中一定要加入山楂。

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山楂含有山楂酸、脂肪分解酵素及维生素c、柠檬酸等,能增加胃中酵素,帮助分解食物的脂肪及蛋白质,使肉食容易消化,因此在健胃整肠的治疗中,山楂确实不可或缺。

3.麦芽麦芽味甘性平,是禾本科植物大麦的颖果发芽干燥而成,能开胃健脾、行气消积,主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乳积不退。临床上小儿开脾胃时,多选用未经炒过的生麦芽。值得一提的是,哺乳产妇也是使用麦芽来达到退奶、断奶的效果,但要使用炒麦芽。

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麦芽内含淀粉酶、转化醣酶、维生素B及卵磷脂,对米饭、面等淀粉类食物有助消化的作用,并可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4.鸡内金鸡内金就是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属消化器官,中医取其作用而入药,性平味甘苦,能健脾补胃、消食化积、化坚消石,主治呕吐泻痢、恶心反胃、食积停滞、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等。

功效: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角蛋白及多种氨基酸淀粉酶和胃蛋白酶,能增加胃液的分泌量,提高胃酸浓度,并增强胃蠕动机能,因此能帮助消化。

5.狗尾草狗尾草也就是俗名“通天草”、“九尾草”的台湾民间常用草药,又称“台湾人参”,性味甘淡,人脾、肾二脏,能清热解毒、开脾健胃、降胃火、消食积水肿、活血通经。台湾民间常用来给胃口不开而食欲不佳的小孩开脾胃,吃了之后能促进生长发育,因此也有人将它用在转骨药方中。

功效:狗尾草是最普遍且口感佳的开胃药材,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不昂贵。使用时,先将新鲜的狗尾草洗净,加人大量清水,煎煮四至五小时后倒出药汤,再加人枸杞、排骨于药汤中,用电饭锅炖煮,肉熟后即可食用。每周吃三至四次,连续吃两周。

以上介绍的药材多需搭配其他中药使用,单味药使用的效果较不佳,而且需要考虑儿童的体质属性,因此仍须经专业的中医师诊断处方后再服用。

四神汤--最平实有效的开脾方由山药,

薏仁

,芡实,

经常服用,不仅能健胃整肠,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还能提高血球吞噬能力,增强人体抗病力.

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中草药药方

1 黄芪补气健脾

黄芪又名箭芪,绵芪,棉黄芪,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是补中益气的要药,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常用于食少便溏,久泻,内脏下垂,气虚水肿,气血亏虚等脾气虚证;更宜于脾虚气陷,表虚自汗等证。

黄芪多与人参, 党参,白术,大枣,山药,茯苓,当归等补益类药材合用,以增强其健脾,补气,养血的作用。

2 黄芪补脾吃法

黄芪30克,白术15克,人参片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黄芪,白术水煎取汁,粳米淘洗干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撇去浮膜,放入人参片,倒入煎汁,小火煮至粥成,放白糖调味即可。

此粥可大补元气,疗虚损,健脾胃,适合脾胃气虚所致的体虚乏力,食欲减少,腹胀腹泻,气虚浮肿,体虚自汗,心悸气短,精力不足,老年体弱,久病羸瘦,内脏下垂者食用。

3 山药补脾益气

山药又名土薯,怀山药,淮山。其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可补脾益气,滋养脾阴,是脾气虚弱,气阴两虚者的首选药食两用材料;山药富含营养又容易消化,可长期服用,对肺虚,肾虚也有补益作用,是中老年人忌久病虚弱者调补脾胃的理想食物。

山药气轻性缓,长期单用,对慢性轻度的脾虚证有效,但气虚比较严重时,多与人参,白术等补气药合用,此外,在食疗中也常与茯苓,薏苡仁,大枣,莲子,芡实等材料合用。

4 山药补脾吃法

新鲜山药,糯米各100克,白砂糖适量。

将糯米用水浸泡1夜,小火炒干,山药洗净,去皮,切大块,与糯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再加白糖稍煮即可。

此粥可健脾养胃,温中止泻,适合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饮食量少,泄泻者用;体质虚弱,虚劳羸瘦者及中老年T恤,久病虚弱者宜常食;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大便燥结者不宜。

血气不足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导致血气不足的原因有很多,那么,补气补血又能补肾补脾的中草药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中草药

 1、补气剂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等份。生苓白术散:人参,白术,山药,白苓各1000克,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桔梗各500克。

2、补血剂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等份。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6克。归脾汤:黄芪30克,白术30克,人参15克,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各30克,木香15克,甘草8克。

 3、气血双补剂

 八珍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5克。灸甘草汤:灸甘草12克,大枣30枚,人参,生地黄30克,阿胶6克,麦冬15克,麻仁10克,桂枝9克,生姜9克。

 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饮食小妙招

 1、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研究发现,维生素摄入不足,特别是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容易出现兴奋不安、头痛、脾气急躁、易激动的表现。

 适当在膳食中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有助于女性的精神调节。

 建议:选择全麦面包、麦片粥、玉米饼等谷物,橙、苹果、草莓、菠菜、生菜、西兰花、白菜及番茄等果蔬也含大量维生素。

 2、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当大脑中没有充足的钙时就会情绪不安,容易激动。摄取富含钙质的食物,使人情绪容易保持稳定,同时钙质可坚固牙齿及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症。

 钙质食物主要来源如牛奶、骨汤、各种豆类及豆制品。

 特别注意的是,大豆中含有异黄酮,是一种类似雌激素的物质,除补钙外,还可弥补女性雌激素的不足。

 建议:每天喝500毫升豆浆或食用100克以上的豆制品,对内分泌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

 有些女性不爱吃肉和新鲜蔬菜,爱吃糖果、糕点,这种偏食习惯造成铁摄入不足,导致女性情绪急躁易怒。

 建议:应适量食用一些含丰富铁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食物,如瘦牛肉、猪肉、羊肉、鸡、鸭海鲜等。

 4、多吃疏肝理气食物

 从中医角度来看,要调节女性经前期及更年期的不良情绪,多从疏肝健脾理气入手。

 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穴位 ***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如低血压患者,可自己 *** 百会穴,以拇指指腹 *** ,力度要适中,注意, *** 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 *** 50圈,每日2~3次, *** 20天左右就能见效。常 *** 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2、任脉上的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 *** 之间连线的中点

 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 *** 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 *** 此穴,更有奇效。 *** 此穴,可以开启“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 *** 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 *** 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膻中穴 *** 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 *** 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 *** 3~5遍。体质好的朋友 *** 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女性朋友 *** 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 *** 此穴位。注: *** 切忌用蛮力。

 3、肺腧穴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主一身之气,肺腧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常 *** 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 *** 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区域性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 *** 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4、脾腧穴膀胱经中的脾腧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溼热之气的。如果脾脏中的溼热之气散不出去,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 *** 、勤拔罐、勤艾灸。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如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 *** 。

 5、关元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

 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能够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痛经、眩晕、神经衰弱等症。

 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区域性有酸胀感即可。

 6、气海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

 是补气要穴。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溼理气的作用。中医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溼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 *** 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 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 *** 100~200次。再以左掌心,逆时针 *** 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 *** 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7、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

 人体保健穴位首推胃经上的足三里穴,被人们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民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该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溼、扶正祛邪之功能。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 :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每次 *** 5分钟,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面板。

 8、 *** 胆经上的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如不小心落枕,脖子就会好几天恢复不过来,这是因为睡眠姿势不当,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区域性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回圈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 *** ,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9、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患有慢性咽炎者,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10、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是肾经的首穴。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 *** 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民间流传的“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可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由下到上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经常 *** 涌泉穴不仅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哮喘、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疾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9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