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在草原上大规模搞大棚种植?
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不仅丰富了城乡“菜篮子”,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但是由于大棚蔬菜生产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含量的特点,生产过程中存在着重茬导致土传病害严重、盲目施肥、管理跟不上造成病害加重、有害气体和低温为害、盲目大量使用高毒农药、蔬菜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棚室蔬菜生产和发展,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较大的影响,生产潜力得不到正常发挥,经济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种植者的积极性。因此,很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大棚蔬菜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问题一:重茬导致土传病害严重
由于受利益驱动、区域专业化生产、种植习惯和技能等条件限制,种植模式单一,年年或季季种植同一作物,重茬现象普遍。大棚蔬菜生产多年重茬会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异化,最终导致土壤性能恶化,病原在土壤中越积越多,使得枯萎病、青枯病、茎腐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虫害逐年加重,蔬菜产量逐年降低。许多菜农反映:近几年大棚蔬菜(如辣椒、番茄、黄瓜、茄子等)死棵现象严重,花钱买了很多药都不管用!殊不知,造成这么严重死棵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重茬!
防止对策:合理轮作,起土换土,土壤消毒。
建立科学的轮作倒茬制度,避免同类蔬菜轮作,因为同类蔬菜有相似的病虫害,使下茬蔬菜病虫害更重。接茬种植玉米、蒜苗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大蒜根系分泌大蒜素能杀灭土壤中部分残留的有害菌。也可将表土起出,或利用下部新土,或换新土。化学药剂土壤消毒:⑴用甲醛溶液在定植前2周进行地面喷雾;⑵用80%露速净,或60%地旺,或蜡质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随耕地施入土中,可有效控制或减轻土传病害发生。
问题二:施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长期以来,菜农沿袭经验盲目施肥的做法很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无机肥轻有机肥。大部分菜农认为化肥施用简单、省事、见效快,有机肥(如堆肥、圈肥、饼肥等)施用麻烦、脏、见效慢,因而施肥主要以化肥为主,有机肥施用量较小。殊不知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过量施肥。菜农们为了获得高产高效,秉承着老习惯的“舍不得投入哪来高产”的思路施肥,施大肥,特别是速效氮肥(如尿素)的施用量远远超出理论施肥量。研究证明,当土壤养分贫乏、施肥量很低的时候,追肥的增产效果很明显;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当施肥量增加到作物养分需求时,施用再多的肥料产量也不会增加。过量施肥只会造成肥料浪费,污染环境,使棚内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土壤的理化性状恶化,阻碍蔬菜正常的生长发育,容易引起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和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影响大棚蔬菜的可持续生产。
3、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失调。目前大棚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重氮轻钾的施肥方法。一些菜农过于迷信氮肥的增产作用,盲目过量施用,而对钾肥又误认为土壤里富含钾,施的很少或仅靠有机肥来补充,结果造成土壤里氮肥过量钾肥短缺的现象,作物平衡吸收受阻,降低了作物对病害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造成蔬菜减产、品质和口感变差、不耐贮运。
4、忽视微肥。由于菜农习惯长期种植单一的蔬菜品种,而不同蔬菜对养分(主要指微量元素)吸收的特定性,往往造成土壤中某种微量元素的相对缺乏。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对蔬菜的健康生长同等重要。实际生产中,由于种植户对补充微量元素的忽视,造成土壤中因钙、镁、硫、硼、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的脐腐病、叶片黄化、畸形果、茎裂、花而不实等生理病害呈多发趋重态势
2014年蔬菜播种面积比甜菜多394公顷,2014年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2128.9万公顷,甜菜只有1734.9万公顷,2128.9-1734.9=394,所以2014年蔬菜播种面积比甜菜多394公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2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