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中药的鲜药应用现状
我国对鲜药的临床应用有着丰富的经验。2000年《中国药典》中捣烂外敷的鲜品有20种之多,捣汁用或鲜品煎服的有11种。据调查,在2000多种常用中草药中,有近1/3在传统用法中是以“鲜”为主的。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鲜药的临床研究事业的发展。现据近年来国内报刊上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资料,对鲜药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现代研究状况作一综述:鲜药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最常见的适应证有:①外感风寒、温病及伤暑;② 咳血、衄血、吐血诸血证;③ 急性菌痢腹泻;④ 肺炎、肺痈、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白喉;⑤ 腮腺炎、乳腺炎、扁桃体炎;⑥伤科、外科病症;⑦恶性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⑧ 急危重症的急救与解毒等。可见鲜药在临床杂病、急危重症的救治等方面上,有其独特之处。鲜药在临床上传统使用方法与普通中药饮片不完全相同,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 直接入汤剂法;② 自然汁内服法;③ 蒸露法;④ 煎膏法;⑤捣烂外敷法;⑥ 自然汁外用法等。以上鲜药的传统使用方法,临床应根据不同病症及缓急轻重,结合实际情况辨证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传统中药的保鲜方法有:① 自然贮藏法;② 砂藏法;③砂植法;④ 冰箱贮藏法;⑤塑料薄膜保鲜法;⑥移栽法等。这些方法在当时无疑为中药材的保鲜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保鲜方面的应用进行过不少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限气(MA)贮藏技术法;②气调贮藏法;③辐照贮藏技术法;④ 真空冷冻干燥法;⑤ 冷冻贮藏法;⑥密封冷藏法;⑦ 应用保鲜剂保鲜法等。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鲜药的制剂工艺也逐步发展起来,通过提取及生化 处理等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药物的生物活性,达到鲜用的目的。
由于鲜药的培养、贮藏及运输成本较高,加上药材保鲜技术落后,使鲜品药难以在现代临床中广泛使用。一方面,民间使用鲜药的经方验方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即使是临床中医生,随着医药分家,对鲜品中药的识别与应用也知之甚少。20世纪80年代,国内中医药领域的有识之士呼吁恢复鲜药供应,并加强对鲜药保鲜技术等基础工作的研究。国内许多临床工作者及科研单位投入鲜药的研究开发工作中。随后,鲜药的保鲜技术研究、鲜药的化学成分及药效实验、鲜药的制剂开发等工作不断开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2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