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小满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小满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小满农事活动:田间管理

 小满田间农事——小麦产区

 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以增强麦子的长势,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风措施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

 干热风的类型:

 我国常见的干热风主要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枯熟型。

 高温低湿型热干风一般发生在小麦开花后20天左右至蜡熟期。它的特点是出现高温天气与干旱现象,有一定的风力影响、加剧了干与热的影响,这种天气使小麦干尖、植株枯黄、麦粒干秕从而影响产量。它是我国北方麦区干热风的主要类型。

 雨后枯熟型热干风通常出现在小麦灌浆后期,它的特点是雨后出现高温和乍晴天气,温度急升,湿度剧降,日晒强烈,热风劲吹,会造成小麦青枯和枯熟。

 除了这两种类型,还有旱风型干热风。此类干热风出现在新疆和西北黄土高原多风地区,属于非常少见的一种干热风。

 热干风的防御:

 一是要适时浇好灌浆水。浇好小麦灌浆水和麦黄水,可降低麦田近地表气温,提高田间湿度,确保小麦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要,延长灌浆期,增加粒重,是控制干热风危害最有效措施。各地应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对出现旱情的麦田应适时浇好灌浆水,确保冬小麦顺利灌浆。同时注意大风天气不浇水,以免造成倒伏。

 二是做好“一喷三防”工作。未来气温偏高,部分地区有干热风天气,应加强冬小麦后期管理,及时做好“一喷三防”工作,促进籽粒增重,确保稳产高产。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建造防护林带,改善农田小气候。共同构筑一个涵养水源、缓和旱情、减轻风速的农田环境,增强农田抗灾保障能力。

 小满田间农事——水稻产区

 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

 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但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使赣、浙、闽、粤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日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这些地区的早稻稻穗发育和扬花受粉。俗称"五月寒",又称为"小满寒"。

 小满稻田农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冬闲水田的移栽步伐,尽量减少因秧龄过长而造成减产;

 二是各地要抓住降雨的有利时机,指导帮助农民及时耕翻干板田和小春田,并做好水源、秧苗的调剂及时抢栽水稻;

 三是加强移栽后水稻本田管理:

 1、提倡水稻秧苗带药、带肥移栽。

 2、移栽前后本田施用百螺敌等防治“福寿螺”。

 3、移栽后3至5天及时补苗,移栽后5至7天亩施尿素5公斤或总含量为5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10公斤作分蘖肥;施分蘖肥时可亩用稻保I号1包或农得时15-20克拌肥于晴天下午均匀撒施同时治虫除草;施除草剂后4-5天内田间要保持水层3-5厘米。

 4、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苗稻瘟、螟虫等病虫危害。

二十四节气小满:小得盈满为小满

小满的由来和寓意

 小满的由来和寓意,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之前是立夏,小满之后是芒种,都是属于夏天的节气。小满来临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面分享小满的由来和寓意。

小满的由来和寓意1

 小满节气寓意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降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完全饱满,只是小满。

 小满节气的传统习俗有祭车神、祭蚕神、绕三灵、吃苦菜、和抢水等活动。这些传统习俗无不寄托着农民们对今收获满满的渴望,还有祝愿水源涌旺之意。

  小满的来历和风俗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不过在南方地区,小满也有着不同的表示,“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为了迎接小满的到来,各地区流传着不同的习俗。

 吃苦菜便是其中之一,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满前后也是吃苦菜的时节,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小满还有动三车的习俗,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

 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小满的由来和寓意2

  小满的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自然界植物比较茂盛、丰满了,麦类等夏收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还不到最饱满的时候。小满节气,除东北和青藏高原外,中国各地平均气温都达到22度以上,夏熟作物自南而北相继成熟,苏南地区5月底进入夏收夏种大忙季节。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小满的由来: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的谚语:

 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麦收寒天。

 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麦到小满日夜黄。

 小满三日望麦黄。

 今年乌麦拔得净,来年地里就干净。

 枪杆乌霉拔个遍,来年地里就少见。

 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去杂用镰砍,低穗剩田间。

 去杂去了,深挖细找,无一漏网,质量提高。

 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麦套花生能增产,技术措施要把关。

 小满节气到,快把玉米套(串)。

 麦田把水浇,快把玉米套。

 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

 先种后浇较牢靠,先浇再种遭鼠咬。

 挖得深,盖得薄,结得棒子像牛角。

 播时拌种,幼苗喷药,防治技术要配套。

小满的'由来和寓意3

  节气小满是什么意思

 小满(grain 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的气候、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生长状况有明显的不同,左河水诗“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脚走款丝商。”之句,则道出了小满时节大江两岸水稻小麦的生产生长状况,包括著名茶叶、蚕丝产区的商贸活动。

  小满有什么寓意

  小满的“满”释义有两种:

 一、为形容庄家作物的饱满程度,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二、为形容雨水盈缺的情况。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二十四节气小满的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父女两人。女儿不仅漂亮,而且非常聪明。这天,父亲有事要到远方去,留下女儿和一匹白马。这马长得非常健壮,跑起路来日行千里,像风一般地快。更奇特的是,这匹马十分通晓人性,它懂得人的话语。大家都说这是一匹“神马”。

 父亲出门时,嘱咐女儿说,要精心喂养和爱护这匹马,他不久就会回来的。父亲走后,家里只剩下这匹马跟女儿做伴儿。每逢她感到孤独时,就跟马儿说说话。马虽不会言语,但它会点点头、甩甩尾,表示出很亲热的样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父亲却一直不见回来。女儿非常想念父亲,更担心父亲在外遇到什么变故。

每年5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交小满节气。“小满”同前述的“惊蛰”、“清明”一样,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令。其意思是自然界植物比较茂盛、丰满了,以麦类为主的夏收作物的子粒逐渐饱满,但尚未到最饱满的时候。

 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日:“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陈希龄在《悟遵宪度抄本》中也云:

 “麦粒将已充足,亦为小满。”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夏熟作物尤指小麦的子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时节,除东北和青藏高原未进人夏季以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都在22C以上,为“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清”的真正物候意义上的夏季。而在长江以南地区,那满山的映山红红遍山野,洁白的桅子花、**的棣棠花、紫色的丁香花都在争红斗绿。

 民以食为天、以地为业,农事以物候节时而生、而存。所以,农人们在“小满”节后是十分繁忙的。长江及以南地区的谚语“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就说得十分明白。.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足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子也等待着农人们去春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子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得细心照料呀—“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缥丝。如《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缥丝,昼夜操作”。

 与此同时,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也正如宋人陈造在《早夏》诗中所说:“鲥鱼入市河豚罢,已是江南打麦天。”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收获。你说忙不忙!

 不过,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流行这样的农谚:“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说的是如果“小满”期间雨水偏少,就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干旱。因此,南方地区的农谚又赋予“小满”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用“满”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阳寸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这方面的谚语还有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就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均超越了作物颗粒饱满之意,而是指雨水多的意思了。

 “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沿长江江南早稻已进人分孽后期或拔节始期,应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孽,保穗增粒促高产。中稻此时要争取早栽,以利增加养分的积累继而提高有效穗数。此时也正是苗期棉花的快速生长期,要及时定苗、移苗、补苗,以利早发健长。

 另外,沿江棉区,此时雨水较多,加之土壤戮重、通透性差,应勤中耕松土,以促根壮苗。

 此时,淮河以北的黄淮、华北冬麦区,小麦已接近成熟、的麦收季节。同时,也是春播作物旺盛生长、夏播作物准备播种之时,自然也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小满”节后,上述地区的小麦就进人乳熟后期,最忌高温干旱天气。若在此时出现30℃以上的日平均气温和低于30%的空气相对湿度,并伴有每秒3米以上风速的“干热风”天气,就会给小麦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就有了“麦怕四月(指农历)风,风后一场空”,“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等地方农谚。这也意味着对麦田管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干热风”灾害的预测防御,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对北方的果树而言,此时正进人第一次果实膨大期,“小满”节令期间,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易出现初夏旱导致落果或致使花芽分化受阻。因此,要适时辛卜水防旱。

 另外,小满此时也是西北高原收获被誉为“软黄金”的羊绒的时期。在抓紧采绒的同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谨防早采使山羊受到强低温天气的影响,如流行于西北的农谚“小满温和春意浓……抓绒剪毛防冷风”,就说明采绒时要兼顾防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3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