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稻谷拍卖终于“落地”!释放了哪些信号?玉米咋走?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在新麦上市之际,玉米也蠢蠢欲动,但今年的情况已发生变化。
2020年生猪产能迅速恢复,直接大幅拉动了玉米的需求,而玉米经过前几年的去产能后库存处于低位,再加上全球疫情的爆发,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玉米价格冲天大涨。
为了降低玉米的需求,去年小麦在饲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估算,替代前,小麦的饲料用量仅不足1000万吨,而成替代后,小麦的饲料用量涨到了3000万吨以上。
但今年随着国际小麦走势日益偏紧,全球高通胀下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升级,因此今年小麦流入饲用的数量大幅减少。
但是另一方面,生猪产能已恢复,并且多方都看好下半年的猪价走势,这使得玉米的需求仍然高企。
而在今年的“增大豆、稳玉米”的政策下,玉米大豆兼种,使得玉米供给增长的预期下降。
再加上当前国际粮价飙升,运费大涨,进口玉米与国内玉米价格已形成了倒挂,这种情况下,进口玉米优势骤降。
这些因素都意味着,在玉米需求缺口下,供给变得令人担忧。
而在诸多替代中,定向稻谷拍卖就成了替代潜力最大的选手。
近日,随着新麦陈麦价格不断上涨,玉米也带起了一波走势,就在玉米涨涨跌跌之时,5月19日定向稻谷拍卖再次启动。
1、定向稻谷拍卖发生变化
今年玉米最大的替代选手就是陈稻谷了。
今年3月份启动陈稻谷的定向拍卖以来,截至4月底一共拍了5期,前4期每期投放100万吨,第5期投放了50万吨,累计成交450万吨,成交率100%。
后来因为疫情等原因,定向稻谷拍卖一度暂停。
而就在5月19日,再次重启。
而这次与前5次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首先是数量上的变化。
在前5期拍卖中,基本投放在100万吨,而5月19日的投放量增加到了201万吨。
其中黑龙江省120万吨,吉林省20万吨,其余地区例如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共61万吨。
其次是价格变化。
前5期拍卖底价统一为1500元/吨,而本次拍卖东北地区涨至1600元/吨,其他地区则涨至1700元/吨。
2、影响有多大?
随着拍卖的重启,市场最关心的是这将对玉米走势产生哪些影响?
首先,陈稻谷作为玉米的替代,一直不太被看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稻谷存放地大多在东北,距离相对较远,一方面增加了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受疫情等影响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所以运输时间也无法保障。
其次,按照相关成本来计算,最终成品到达厂家的价格恐怕也并不低,再加上加工相对复杂冗长,所以优势并不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次拍卖启动后,市场的反应并不明显。
同样,在此次定向稻谷拍卖重启后,目前市场也反应平平,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来。
所以总体来看,定向稻谷对玉米的走势会产生一定的拖拽作用,但是就此认为玉米就会下跌恐怕就未必了。
3、玉米咋走?
那么玉米会是什么行情呢?
短期来看,影响玉米走势的更多的还是供需基本面,一方面正值新麦上市,且价格“高开”,很多贸易商转战小麦,因此麦前腾仓仍在持续,玉米上量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天气快速回暖,基层仅有的一些粮源也有出货需求。
而需求方面,整体采购偏弱。
深加工获利空间未开启,且当前贸易商收粮后偏于惜售,因此企业目前大多以消耗库存为主。
再加上定向稻谷拍卖,使得玉米市场短期有降温风险,因此短期仍将以弱势震荡为主。
但从长期来看,待小麦上市高峰过后,玉米可能才会迎来新一轮变化。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东北三省水稻价格低、库存积压一般就是指黑龙江省粳稻吧,吉林省、辽宁省粳稻价钱稍好。有许多黑龙江省的农友向人们反馈建议,当地的大农场水稻跌价比较严重,1块2角钱1斤还没有人收,比较严重滞销品在农户手中,经常出现农户卖粮难,欲哭无泪,以为是政策措施打压水稻价格,实际上 具体情况经常出现在产销量因素。
最先,黑龙江省的粳稻种植面积是全国最大,有近600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大储粮,大量生产的水稻除供东北人口消费外,具体销往全国各地,但东北三省的人口近年来呈负增长趋势,自产自销根本食用不完这么多稻米。同时,受在今年的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大中院校采购粳米减少,使得东北三省粳稻加工积极性不高。
其次,黑龙江省运行托市大量收购己经一个半月,价钱始终提不上具体当地的储粮收容比较有限,以往水稻存储比较充足,再加上豆类、玉米热卖,一部分粮仓空间被别的粮食作物占据。东北三省水稻接近收获期遭遇频繁台风影响,对稻米的水分、出米率、腹白有很大影响,且在今年的水稻的水分普遍性偏大。所以粮仓收粮标准严格要求,标准水分、出米率合格,扣水分扣杂等,最后导致托市大量收购对价钱的提振效果不大。
最后,秋天是中晚籼稻和粳稻集中上市的最佳时机,受地理环境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米企、粮仓最先采购当地的及附加省市的水稻,江苏省在今年的粳稻价钱比较好的原因就是由于地理环境好,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等地大量收购水稻进行补库。南方水稻才能上涨,主要是水稻集中上市初期全国各地补库需求大,带动市场大量收购主体收粮,近期有一定的回落,也造成水稻经常出现有价无市,水稻滞销品在农户及烘干厂。此外,现进入“数九寒冬”了,东北三省粮食作物运输不便,更进一步限制水稻收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5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