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宋茶
中国唯一一棵700多年标志性的单丛茶活化石“宋茶”,生长在坐西南朝东北的山坡,海拔高度约1150米的乌岽管区李仔坪村东北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下的古茶园,系南宋末年村民李氏几经选育后由文氏家族传至今天为百香名茶所拥有,乃第十一代传人。树龄约700多年。树高5.8米,树姿开张,树幅6.5×6.8米,覆盖面积达0.066亩。“宋茶”属乌龙茶类,成茶条索紧卷、沉重,色泽乌褐油润,汤色金黄明亮,香气浓郁,滋味甘醇,韵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耐泡。是单丛中的佼佼者
品潮汕工夫茶,喜爱凤凰的茶客最爱炫耀的莫过于宋种单丛了,这个品种在不同时期曾名“大叶香”、“岩上珍”、“黄栀香”、“东方红”,既有时代的色彩又展示其身份的显赫。
中国茶叶以品种繁多而著称,凤凰单丛也添列其中,特别是这些年凤凰单丛以“香高韵长”、“形美、色翠、香郁、味甘、耐冲泡”的特质为世人称绝,凤凰镇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1955年5月,乌岽山文永集互助组特选巧制两市斤寄送毛泽东主席品尝。在1955年12月28日得到中央复信致谢;据国际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丁俊之撰文介绍1972年2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品尝了后高兴的对周总理说:“此茶比美国花旗参还要提神”。乌岽山民称赞它长得高、长得旺、茶叶好、产量高,出类拔萃,堪称为王。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唐?陆羽《茶经》)中华始祖神农炎帝为子孙的幸福发现了第一片茶叶,之后这种让人“神清气爽”的叶子,从一味最好的解毒草药变成了国饮,中国也成茶叶发源地和生产大国。这漫漫的茶路,距今有五千多年了吧。
高山出名茶,名茶总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宋茶也一样的。
传说宋末皇帝赵昺,被元兵追杀,向南逃奔。帝和随从若干人一进凤凰山,便往乌岽而来,一直爬上天池山,帝与群臣,累得满身大汗,饥渴难耐, 年幼的宋帝,坐在草地上,呼天唤地……。这时,空中飘来一朵瑞云,飞来一只凤凰鸟,凤鸟口中叼着一束树叶,飞到人群上空,把叼来的树叶掷于帝面前,长鸣一声,向远方飞去随从人员有识茶叶者,立即摘下嫩叶献给帝道 “此乃是茶叶,圣上将茶叶含入口中,缓慢细嚼,可以解渴”。让昺帝嚼食,嚼后生津止渴,精神倍爽。并把剩下的茶叶赐与群臣止渴,为数不多的茶叶顷刻殆尽,只剩下茶枝和一对并蒂的茶果。帝在茶果中取出茶籽,扒开泥土,将茶籽播在地里,并道:“就让此茶生长在乌岽山上吧”,不久,乌岽山一带山麓果然生长出丛丛茶树,赐名为“宋茶”,后人称“宋种”。生长在海拔1150米左右处草坪地的石山间。后人慕帝王赐名“宋茶”名声,争相传种。经过一代又一代长期繁衍种植,至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茶区初见端倪。同时由于凤凰茶品质优异,便成为清朝庭贡品和中国名茶之列。凤凰茶农,祖祖辈辈,历经几百年,将“宋种”茶精心培育社筛选,现已发展出各种香型的单丛茶,成为中国名茶(乌龙茶)之乡。
现在“宋茶”为百香辉繁茶业有限公司所管养,依托700多年“宋茶”的悠久茶文化底蕴,努力打造凤凰单丛第一连锁品牌。
唐宋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两宋的茶叶生产,在唐朝至五代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全国茶叶产区又有所扩大,各地精制的名茶繁多,茶叶产量也有了大量增加。
宋梅尧臣在其《南有嘉茗赋》说:“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宋代茶业的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他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那时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也成了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宋徽宗赵佶对茶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还写了茶叶专著《大观茶论》一书。本书对茶的产制、烹试及品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从而也推动了饮茶之风的盛行。
在宋代,茶已成为当时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宋李觏《盯江集卷十六?富国策一十》云:“茶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于近世,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意思是说,无论君子小人、富贵贫贱,都喜欢饮茶。与柴米油盐酱醋一样,茶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茶文化的形成与唐宋时期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唐宋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一起来看看。
唐宋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秦以前,茶生产和利用源于巴蜀
这一时期是我国发展和利用茶的初始阶段,即从最早和利用茶发展到开始人工栽培茶树的阶段,丹茶的生产和利用局限于巴蜀地区,但是茶作为贡品已有记载。
二、发展时期?两汉南北朝
从秦汉到南北朝是我国茶业的发展时期,从这一时期我国茶业的栽培区逐渐扩大并向东转移,茶叶亦成为商品向全国各地传播且作为药物、饮料、贡品、祭品被广泛应用,饮茶之风遍及南方。
三、兴盛时期?唐宋时期
栽茶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生产和贸易中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的浙江福建一带;饮茶之风在全国遍及,有关茶书著作相继问世;隋唐时期茶业以江浙为中心,《茶经》问世;当时的茶叶生产和技术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转到东南福建一带。
茶业的发展简史
四、鼎盛时期?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散茶兴起,茶文化走向民间,栽培面积生产量曾一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茶叶生产技术和传统茶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散茶成为生产和消费的茶类,茶叶产品开始出口销往世界各地,茶叶外贸机构得到发展。
五、方兴未艾?新中国成立
中国茶业再现辉煌,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经济飞速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5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