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常见中药的保存方法四类常见中药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1、含淀粉类药材山药、贝母、泽泻、葛根、大黄、北沙参、明党参等中药材多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成分,这类药材保存通常要用双层无毒食用型塑料袋密封,然后放置在石灰缸、罐或坛内贮藏。
2、含糖分类药材党参、天冬、知母、玉竹、地黄、黄精、枸杞子等含糖类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以致遭受霉菌侵染而发生霉烂变质。因此,这类药材应先进行充分干燥,然后装入双层无毒食用型塑料袋内,放置在密封的缸、瓶、罐、坛内贮藏,也可将塑料袋密封后放置在冰柜内冷藏。
3、含挥发性物质药材细辛、白芷、牛膝、木香、月季花、玫瑰花、佛手花等药材多含挥发油,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否则受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等因素影响,容易引起变色、走气、走油,而导致质脆易碎。因此,这类药材宜选用无毒食用型塑料袋包装,袋中放入少量木炭,置于避光、干燥处贮藏;也可置于容器内密封贮藏,以防潮、防干燥走油,防虫蛀霉变。
4、果实、种子类药材杏仁、巴豆、芡实、核桃仁、柏子仁、莲子肉等果实、种子类药材多含淀粉、脂肪、糖类、蛋白质等成分,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其油分容易渗出,使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迹,引起变质、腐坏和走油。因此,这类中药材不宜贮藏在高温场所,更不宜用火烘烤,应置于陶瓷罐、金属盒、玻璃瓶内贮藏。
摘要:中药副作用较小,所以现代很多人习惯看中医治病,吃中药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在医院或药店代煎,然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那么,代煎中药在冰箱里到底能保存多久?下面就和懂视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中药怎么保存好熬好的中药如何保存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中药材发霉和虫蛀的现象较常见,特别是膏、丸等制作时,通常加入蜂蜜,因此特别招虫子。
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药材最好放冰箱内保存,特别是贵重药材,比如冬虫草、燕窝,既可防虫又防潮。
防虫蛀霉变,利用“对抗同贮法”合理搭配药材,如用花椒、八角、玉桂等具有辛辣香味的药材和某些药材放在一起可起到防蛀防霉作用,如花椒与蛤蚧、海马同贮;丹皮与淮山、白术同贮等。
防潮,一些药材先晒干去除水分,再放入密封的瓶盖进行保存,以防止变色走味,但北芪、陈皮、当归、淮山(山药)不宜在阳光下暴晒,北芪、淮山暴晒会使药材改变颜色,可用“焙干”的方法进行干燥;陈皮、当归暴晒会使药材气味散失,宜存放于冰箱。
五类药物需注意急救类药物
如硝酸甘油、救心丹、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心滴丸等,应注意避光、防潮、避免高温保存。此外,中医智提醒,老年人喜欢把急救药物或常用药物分装在小药盒中,以便随身携带。但一些老年人却在药物尚未用完之时,又补充添加。这样,新添加的药丸由于放置在上面更快被服用,而较早前放的药丸则可能一直压在底部,长期不用易过期,中医建议定期把小药盒彻底清空。
防暑类药物
如藿香正气水(丸)、保济丸、保济口服液、十滴水、仁丹等,其中,液体相对不稳定,中医建议,在有效期将至前应更换。另外,干/鲜莲叶、西瓜皮、灯芯花、木棉花等药材是常见的夏日消暑药材,不建议保存太多,随用随买即可。
消化类药物
如藿香正气丸(水)、保济丸、黄连素片、蒙脱石散等,可治疗腹痛、腹泻、腹胀、呕吐以及水土不服。妈咪爱、三联杆菌、双歧杆菌主要是由于治疗小孩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便秘、腹胀、肠炎等,需要放在2℃~8℃冷藏保存。
感冒类药物
维C银翘片遇高温或接触阳光容易氧化失效,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抗病毒口服液、克感利咽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应注意避光、密闭阴凉保存;小柴胡冲剂应避免受潮及高温存放;美林应遮光保存,开封后放在冰箱并在短期内尽快用完。
补益类药材
乌鸡白凤丸应注意防潮、霉变。阿胶应放在冰箱保存避免高温融化。当归不能在阳光下晒,最好放在冰箱保存,而当归头在低温贮存下变得硬如石头,使用时难以处理,中医建议最好买切好的当归片。红枣也容易生虫发霉,买回家后最好先晒一晒,再放冰箱或其他容器密封保存。人参、花旗参容易发霉生虫,最好放在冰箱保存。枸杞子接触空气后容易变黑,应密封保存。淮山(山药)不能暴晒,否则颜色易变红。党参含糖量高,注意防虫蛀、防潮。莲子应防虫蛀,最好放冰箱保存。雪蛤膏富含蛋白质,一般冷藏时间长了也会变质,应急冻保存。
药物保存小贴士注意避热、避光、防潮、防虫。
怎样保存家中的中药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养生已经被更多的普通人所认知,很多家庭中都会购买一些常用的中药材,做日常的保健之用,一些名贵的中药材也成为了馈赠佳品。如果对这些药材保存不当,容易使其变质,会影响药材的疗效。在此介绍一些常见中药材的家庭保存方法:
天麻:易生虫、霉变,应贮存在密闭、干燥的容器内。放置干燥通风处,以防回潮霉变。同时,在每年虫蛀季节前(3月-4月份),应取出反复暴晒,以防虫蛀。
参类药材:参类药材包括野山参、红参、糖参、生晒参、西洋参等,因含有较多的糖类、黏液质和挥发油等,所以容易出现受潮、泛油、发霉、变色、虫蛀等变质现象。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也可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虫草:如果量很少,而且储藏时间很短的话,只需将其与花椒放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置于冰箱中冷藏。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虫草保存不宜过久,否则药效会降低。
鹿茸:鹿茸要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边。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如果保存得当,三五年内鹿茸的药效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枸杞子:本品含糖较多,极易吸潮泛油、发霉和虫蛀;而且其成分的色质也极不稳定,容易变色,是中药材中较难保养的品种。可将枸杞子用乙醇喷雾拌匀,然后用无毒性的塑料袋装好,排除空气,封口存放,随用随取。此种方法既可防止虫蛀,又可以使其色泽鲜艳如鲜品。或将枸杞子置于冰箱中0-4℃保存。
藏红花:是著名的活血中药,它的贮存要注意经常保持油润,因此宜将它放入密封的小瓷缸内,置于阴凉处保存。
麦冬:含有粘性糖质,易吸潮泛油,若需长时间保存,应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冷藏避光保存。
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且易变色、生虫,长时间保存,要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另外,有一些患者从医院取回调剂好的汤剂,因各种原因短期内没有服用完,为保证汤剂质量,一定要将其冷藏保存,避免药材发霉、生虫。一旦发现汤剂中的药材已有变质现象,一定不要服用,以防药性发生变化损害服用者身体。
专家介绍:如何保存代煎中药
中药副作用较小,所以现代很多人习惯看中医治病,吃中药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很多患者会选择将所有的中药一次在医院或药店代煎,然后将煎好的药汤保存在冰箱里。那么,代煎中药在冰箱里到底能保存多久?
首先,我们要了解代煎中药汤剂的包装形式。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
我们发现,各家医院和药店在密封真空包装袋上提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尽相同。曾经有这样的研究,将不同方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放,通过观察药汁的变质程度,分别记录臭气、混浊、生霉及酸度等测定项目。结果发现,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保存7天不会有变质现象。另外,不同方剂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变质程度差异也较大,若药液内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含量较多,则变质更快。
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药汤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6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