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袁隆平发明了什么水稻?,什么时候成功的

回答

袁隆平发明了什么水稻?,什么时候成功的

袁隆平院士发明(培育)了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推广,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指将2个在遗传上有差异但其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所得到的具有杂种优势的第1代杂交种即为杂交稻。

一、袁隆平发明了什么水稻

1、袁隆平院士发明了杂交水稻(与杂交水稻对应的是常规水稻)。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以及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2、杂交水稻是指选用2个在遗传上有差异、但二者的优良性状又可以进行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出来的具有杂种优势的第1代杂交种便为杂交水稻。

3、一般的杂交稻是指由2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恢复系进行杂交后所得到的第1代杂交种,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

4、我国是世界上第1个成功研发、推广杂交稻的国家。杂交稻个体具有高度的杂合性,杂种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每年都要制种。

二、杂交稻是什么时候成功的

1、袁隆平院士于1972年成功发明杂交水稻。

2、1966年,三系杂交水稻的发现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我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上,此为袁隆平院士的第1篇重要论文。

3、为了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袁隆平院士会与其助手前往海南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在路上会将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但研究过程并不顺利,经3000次试验都未能成功。

4、1971年11月23日,袁隆平院士的助手在海南试验田发现1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之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并由袁隆平院士领导研究。

5、1972年,杂交水稻被列为我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由此开始,30个左右的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此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院士成功选育出了不育系“二九南1号”,这也是我国第1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

最早江南水稻栽培技术农书作者,杂交水稻什么时候问世

杂交水稻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的改变了中国粮食不能自给的现状,使中国人民牢牢的将饭碗端在自己的心里。如果要使中国粮食持续保持自给自足的能力,国家一定要研究杂交水稻,争取使杂交水稻的产量变得更高。种植杂交水稻之前要先进行整地,整地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

一、杂交水稻对世界的影响

1、杂交水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改变了中国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使中国人民将饭碗可以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粮食领域的话语权。而且杂交水稻在亚洲、非洲以及其他洲也有被广泛推广,这对全球粮食增长,以及解决全球饥荒、解决贫困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如果想要保证中国未来粮食持续保持自给自足的状态,国家一定要继续袁院士的杂交水稻研究,争取使杂交水稻的产量更高,且能够在各种气象条件和土壤环境下种植。政府在关于粮食领域的科研力度一定不能减少,尤其是在小麦等主产粮食领域必须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让中国完全提高粮食自给率并有一定数量可以出口。

3、种植杂交水稻之前一定要进行整地,必须按照要求对土地进行精整,一定要达到畦面平整无杂草、排灌顺畅、不积水的标准,并按畦宽4-6m挖1条宽为0.6m、深0.1m的沟。种植时要适时早播,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是保证水稻直播栽培全苗和安全齐穗的重要措施。

二、杂交水稻是什么时候问世的

1、杂交水稻的问世时间是1973年。1964年,袁隆平首先在我国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1971年2月被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在1973年时,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2、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在1975年冬,国务院提出了迅速扩大试种杂交稻的决议,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当年在全国多点示范的面积达5600多亩(1亩=1/15公顷),1976年示范推广的面积高达208万亩。

3、1976-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12.56亿亩,增产水稻达到1000亿千克以上。1987年,杂交水稻增收粮食达到150亿千克,当时辽宁省一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27亿千克。

我国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农书是《陈旉农书》,此农书的作者是陈旉,陈旉在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74岁时写成此书。在1963年就已经有了杂交水稻,当时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技术及首次成功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我国的杂交水稻是在1972年问世的。

一、最早江南水稻栽培技术农书作者

我国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农书是《陈旉农书》,此书是中国宋代南方地区农事的综合性农书,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到宋代达到了新的水平,其作者是陈旉,陈旉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出生于南北宋交替、南宋偏安江南的战乱时期,他在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74岁时写成此书,《陈旉农书》全书共有3卷,一共有22篇,有1.2万字左右。

二、杂交水稻什么时候问世

在1963年就已经有了杂交水稻。当时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技术及首次成功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我国的杂交水稻是在1972年问世的,在1972年杂交稻被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此期间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南1号成功,其成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在1973年在不育系、保持系的基础上,利用世界各地数千品种水稻,进行测交筛选,此期间袁隆平及其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

三、杂交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区别

1、杂交水稻:杂交水稻选用两个遗传有差异,可与互补的优良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其种子的腹部呈凹形,且谷壳比较轻薄,同时外稃和内稃交界处有一个小黑圆点。

2、普通水稻:普通水稻属谷类作物,其种子腹部呈直线,而且谷壳较厚,其外稃和内稃交界处没有黑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9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