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三叶期幼苗受损,茎基部变褐腐烂,变褐而死亡。这是什么病?
水稻二、三叶期幼苗受损,茎基部变褐腐烂,心叶枯萎蜷缩,全株呈绿色或褐变死亡。它是一种水稻幼苗腐烂病。水稻烂苗病是烂种子、烂芽、死苗的总称。
1.萌芽生根前,因脚、黑头黑根,甚至腐烂死亡,故称烂芽;播种后,种子不发芽,逐渐变黑腐烂,称为烂种子;当幼苗在二、三叶期死亡时,死苗称为死苗。近年来,水稻苗腐病是苗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生该病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生理性烂苗,在低温、阴雨或冷后暴晴缺水时表现出急性绿萎,或因长期低温而黄萎。长期低温,根系吸收能力差;另一种是由真菌引起,开始时零星出现,然后迅速向四周蔓延。严重时水稻全苗死亡,主要由禾谷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米腐霉、小球藻等引起。
2.发生特征:苗期低温、阴雨天气易发病。温差过大,也容易生病。施用不成熟的有机肥容易发生病害。潮湿、发芽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很容易造成种子腐烂。水深、缺氧或突发高温高温等容易造成苗场烂芽。
3.防控措施:立足农业防控,狠抓化学品防控。
(1)农业防治应改进育苗方式,因地制宜采用旱育疏苗技术,或采用覆膜育苗。苗场宜选择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平地。在芽期保持边缘湿润,不要过早浇水。如遇暴风雨、冰雹或霜冻,可在短时间内浇水保护芽。苗田应多次施足底肥,少量追施,增加磷钾肥的比例。
(2)苗一叶期化学防治,药物防治。露地育苗二、三叶期,应在强冷空气到来前及时处理。在阴天或晴天的晚上施药。
4.抢救措施
①一叶一心以前,每天早晚换入清水或排水落干,并用硫酸铜1000倍液喷施,或每亩用硫酸铜0.2公斤,用纱布包裹放在入水口处,使其随水徐徐溶化而流入秧田以制止死苗的扩展。
②一叶一心以后,针对绵腐病,用25%甲霜灵800倍液防治。针对立枯病,用65%敌克松700倍液防治。
③二叶一心前后,是防治烂秧死苗的关键时期。发现烂秧后,应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叶面喷施微肥——“伯示麦”磷酸二氢钾800-1500倍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3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