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不长根是什么原因,根没盘好怎么办
1、水分:移栽后,大田中的水分过多,导致土壤温度偏低,并且不利于根系的呼吸以及生长。2、温度:移栽过后,遭遇持续低温,会对秧苗的生长以及生根造成影响,并且会使得秧苗容易出现生理性病害。3、秧苗质量:育苗期间,管理不到位,导致秧苗根系部分比较弱,移栽过后,缓苗较慢,不容易扎根。
一、水稻秧苗不长根是什么原因
1、水分
移栽过后,大田中的水分过多,水层过深,导致土壤温度偏低,不利于根系的呼吸以及生长,同时还会影响秧苗地上部分的生长。
2、温度
移栽过后,如果遭遇持续低温,则会对秧苗的生长以及生根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会使得秧苗容易出现生理性病害,导致秧苗僵苗。
3、秧苗质量
在育苗期间的时候,管理不到位,导致用于移栽的秧苗的根系部分本身就比较弱,移栽过后,缓苗较慢,不容易扎根。
4、缺少锌肥
水稻缺少锌肥一般表现为节间缩短、上下叶鞘重叠、叶枕并列、叶片扩展和伸长受阻、根系生长差、不发新根,新生叶片基部变白,中下部叶片中脉两侧出现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严重时,棕色斑点扩展到叶梢和茎上,下部老叶发脆、枝容易折断。
二、水稻秧苗根没盘好怎么办
1、温度
水稻培育壮苗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如果温度在8℃以下,可以会受到延迟性冷害,如果温度长时间低于4℃,根系会坏死,而当温度过高的时候,又容易导致稻苗徒长,只长叶不长根,因此合理掌控好育苗温度,白天降温,晚上升温,才能培育出壮苗,盘根好。
2、酸碱度
育苗的时候,土壤的ph过高,不利于秧苗的生长和生根,也就很难培育出壮苗。因此育苗期间,需要合理调节土壤的ph,让土壤保持在一种微酸性的状态(4.5-5.5之间)。
3、湿度
水稻3叶之前,没有完全形成通气组织,根系所需要的氧气主要从空气中吸收,如果湿度过大,田间积水严重,会导致根系部分缺氧,从而生根困难。因此在播种后至出苗前,苗床土保持在旱田状态,出苗后至3叶前,苗床缺水时再补水,并且一次性浇透。
4、病害
水稻发生立枯病,盘根就不好,因此在秧苗1.5叶期的时候,需要使用恶甲水剂或者是其它杀菌剂进行预防。
水稻根系属于须根系。根据发生的先后和部位不同,可分为种子根(胚根)和节根(不定根、冠根)两种。
种子根分为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初生胚根为1条,直接由胚的胚根长成,次生胚根为1~4条,由中胚轴上长出(只在深播或化学药剂处理时才发生)。种子根垂直向下生长,作用是吸收水分、支持幼苗,一般待节根形成后即萎枯。
节根是从植株基部茎节(包括分蘖节)上长出的不定根,数目甚多,是水稻根系的主要部分,因其环生于节部,形似“冠”状,故又称冠根。节根按着生位置可分为上位根和下位根。上位根较细较短,一般横向或斜向伸长,分布于土壤的上层和中层。下位根较粗较长,多分布于土壤中层或斜下层。随着分蘖的增加,根群也逐渐发展,可以有多级分枝。直接由茎节上伸出的称一级根,自一级根伸出的称二级根,依次可以生出六级根。一般老根呈褐色,新根呈白色,新根近根尖部分生有根毛,级次越高则根毛越少,六级根不生根毛。土壤疏松或通气性好时,根毛较多,长期淹水或氧气缺乏时根毛很少甚至没有,分枝根的级数和数量也少。
水稻根系的分布,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在分蘖期,一级根大量发生,但分布较浅,多数在0~20厘米土层内横向扩展呈扁椭圆形;在拔节期,分枝根大量发生,并向纵深发展,至抽穗期,根系转变为倒卵圆形,横向幅度达40厘米,深度达50厘米以上;在开花期,根部不再继续伸展,活动能力逐渐减退;接近成熟期时,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几乎完全停止,这时所需的养分全靠植株体内的养分转移维持。从总体上看,水稻根系主要分布在0~20厘米土层中,约占总根量的90%。从全生育期看,水稻在抽穗期根量达最大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3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