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辨别茶叶
想要挑选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茶学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我们可以从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5个方面来判断茶叶的好坏。
嫩度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因素,可通过外形来审评,比如龙井的外形就要“光、扁、平、直”。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产地、季节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则说明原料不均、做工差、品质劣。
整碎和净度方面,主要看匀整性以及是否有碎末、茶梗等。
如何辨别新茶
1、观外形——通常绿茶色泽绿润,红茶乌润 。
无论是绿茶还是红茶,只要它们是春茶,叶子一般会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因为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2、察汤色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被缓慢分解或氧化,使绿茶的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隔年茶茶褐素的增加,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
3、品茶香
在贮藏过程中,茶中的各类构成味道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不管何种茶类,新茶的味道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喝起来淡而不爽口。
4、看茶底
茶叶泡完后,新茶茶底绿中带黄,显鲜嫩,而隔年茶茶底偏黄,没有鲜嫩感。
5、分辨“染色茶”
染色的茶叶往往显得过于鲜艳。购买时可把手指用冷水浸湿,然后捏一下茶叶,如果手指很快留下明显绿色痕迹,就说明有问题。将这种茶叶冲泡后,如果茶水颜色碧绿,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就很可能是“染色茶”。
普洱茶与其他茶叶的区别是什么?
茶叶等级高低的辨别方法
茶叶等级高低的辨别方法,对于喜欢喝茶的人来说,最怕就是买到劣质的茶叶了。那么关于茶叶,又有什么方法来辨别等级?如果你感兴趣,下面是关于茶叶等级高低的辨别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茶叶等级高低的辨别方法101、开汤前
1、看干茶: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
2、看干茶: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会有不自然的感觉。
3、闻干茶——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的为下。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否定的区别了。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02、开汤了
1、看杯盖–如果是用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03、品饮中
1、嘬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2、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看汤色–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4、看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04、品饮后
1、看叶底——叶底如女人的皮肤,藏不住秘密。这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今天只讲几点最简单的。
2、柔韧性: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是不是和皮肤很像呢?)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的好。
3、颜色均匀: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4、有光泽: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茶叶等级高低的辨别方法2茶是我们平日饮用养生的佳品。茶之所以有如此功效,都是由茶叶所含物质决定的。换言之,就是茶叶的成分决定了它具有适于饮用和滋养身心的功效。茶叶的成分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在内有十一大类之多,细分起来有上百种。它们的效用广泛,对于茶叶的香气、色泽、滋味以及营养的保持和疾病的预防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具体来说,茶的营养物质包括热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茶是一种低热能的食物。在以泡茶为主的饮茶方式的主导下,茶叶中所含的热能大部分都流失殆尽。又因茶叶中的蛋白质大部分都不溶于水,所以在饮茶过后吃掉茶叶有助于吸收茶中的营养。
阳光下的chaye
另外,茶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在为人体提供热量的同时,还能起到护肝解毒的功效。除了营养物质,茶中所含的茶多酚、xx等物质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正是这些药用成分的存在才有了茶的特性。而构成其特性的物质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茶多酚。它又称为茶单宁,占茶内质总量的20?0?是茶的主要物质。其中儿茶素又占茶多酚的60?0?茶多酚的功能众多。
它可以增强毛细血管的功能;可以抵抗细菌和炎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拥有灭菌的作用;可以缓和胃肠紧张,防炎止泻;可以与重金属盐和生物碱结合起到解毒除毒的作用;能够影响甲状腺的功能,有抗辐射损伤作用;能够作为收敛剂用于治疗烧伤;可以影响维生素C代谢,刺激叶酸的生物合成;能够增加微血管韧性,防治坏血病,并有利尿作用。
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
另一类是生物碱。它占总量的.3%,包括xx、茶碱和可可碱等。xx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可以调节体温,消除支气管的痉挛现象;能够护肝解毒;可以降低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是xx与多酚类物质复合使其具有xx的药效而无xx的副作用。对茶叶的成分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就对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是无论是了解茶的成分也好,茶树的三种形态也罢,都还只是纸上谈兵。现在,我们就要一起进入与茶亲密接触的地带——判断茶叶的好坏。我国茶品种类众多,仅就六大茶类、十大名茶再加上不同工艺加工的茶品,就令我们眼花缭乱。
炒茶
到底选哪一种好呢?如何选择才能得到自己最中意也最适合自己的茶呢?其实,对于茶叶好坏的判断主要根据两个方面:一个是茶的品质,另一个是茶的级别。自古道“好山好水出好茶”,优秀的生态环境是出产好茶的先决条件。山清水秀之地多产好茶,比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等都是如此。适宜的温度、湿度、日照时间、特殊的土质再加上优良的品种,一代好茶就此诞生。古人曾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来形象地说明环境与物种之间的关系,这个道理对于茶同样适用。我国的茶叶原产于云贵川的大山当中,适于在亚热带气候中生长。
西湖龙井茶
它能够在10℃以上开始萌芽,是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30℃以上,茶就会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不过,有时候,尽管只是一小段路程的差距也会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让我们以大家比较熟悉的太平猴魁为例。“两叶抱一芽”是上等太平猴魁的特点之一,也就是说,制成太平猴魁的茶叶要选左右两片迅速生长的,这样制成成品之后就可以将芽头抱在两叶中间。可是,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我们会发现所谓的“两叶抱一芽”只有太平猴魁最好的产地猴坑山上的茶叶才有这样的特点,与猴坑山相隔不远的山中所产的茶却无法做到。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曾有专家建议将原产南方的茶移植到北方去。
太平猴魁
但是,就像古人所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茶的级别并不是由地域决定的,而是与采摘的时间和部位有关。通常情况下,采摘时间早的要优于采摘时间晚的,比较嫩的芽头要优于相对较老的枝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茶都是如此。不同的茶品有自己不同的特性。以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为例,制作它的最佳原料并不是最嫩的芽头,而是谷雨前几天长出的第二片叶子。相反,最嫩的芽头却只能成为“金寨翠眉”的加工原料。而后者要比前者在品质上差很多。
采茶
另外,茶的级别高低还直接受加工程度的影响。即使是同一天采摘的鲜叶,即使制作茶叶的是同一个人,也会因为茶加工程度的不同而成为不同等级的茶。
区别有五点:外观颜色,口感滋味,汤色叶底,功效作用,制作工艺。
1、外观颜色
生茶茶饼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分转为黄红色,白色为芽头;熟茶茶饼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
2、口感滋味
生茶,口感强烈,茶气足,茶汤清香,苦而带涩,但好的茶是苦能回甘,涩能生津;熟茶,浓稠水甜,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
3、汤色叶底
生茶叶底柔软、新鲜、有伸张性,即使存放发很久的古董茶,也能让人感觉到其活力和天然神韵,汤色清澈、明亮、透;而熟茶冲泡后叶底褐红、乌润,汤色红浓明亮。
4、功效作用
生茶茶多酚的含量很高,是防癌的好饮品。白天喝生普很醒脑,有一种荡涤身心的清澈感,对血管的疏理也比较明显;熟普经过发酵,具有大量有益人体的菌种,并且茶性温和,暧胃,养胃。
5、制作工艺
生茶,鲜叶采摘后经萎凋、杀青、揉捻、晒干,即晒青毛茶,之后把晒青毛茶又高温蒸,放入固定模具定型,晒干后成为紧压茶品,或饼、或砖、或沱;熟茶,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即为熟散茶,再经过蒸、压、定型,成为熟茶紧压茶。
扩展资料: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1、投茶量:
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
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
2、冲泡普洱茶:
普洱茶冲泡需先冲一次热水,称为“洗茶”。“洗茶”概念出现于明代,《茶谱》(明朝)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
“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也可冷饮。
3、泡茶水温:
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水温的高低因茶而异。
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
4、冲泡时间:
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
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
5、飘逸杯冲泡法:一个飘逸杯分为外杯、内杯和杯盖组成。外杯是玻璃的,内杯是一个带阀门的高温塑料小杯,内杯带有滤网和阀门开关,只有打开阀门时,内杯中的茶汤才会通过滤网从内杯下方流到外杯中。
百度百科-普洱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4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