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请问做药膳火锅都有那些药材

家常药膳火锅

请问做药膳火锅都有那些药材

原料:

瘦牛肉、牛肝各200克,鱼丸、毛肚、豆腐干、菠菜各150克,人参5克,黄芪10克,当归、枸杞子各15克,大枣20克,甘草5克,午餐肉、水发粉丝、水发海带、葱、土豆、平菇各100克,鲜汤2000克。调料选用:豆瓣酱100克,菜油150克,醪糟汁100克,姜35克,大蒜20克,泡辣椒25克,盐15克,味精5克,花椒10克,牛油50克,熟鸡油、白糖、酱油、醋、葱滑各适量。

制作方法:

1、牛肉去筋络,切成大而薄的片;牛肝去皮膜,切成同牛肉相当的片;毛肚洗净,片开,切块;午餐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条片;豆腐干洗净,切成条;水发粉丝切段;水发海带切条;蒜拍破,切节;菠菜择好洗净;平菇撕成条;土豆去皮,切片。将以上各料分别装盘,上桌摆好。

2、将人参、黄芪、当归、枸杞子、大枣、甘草放入沙锅或药罐中,加水烧开,熬半小时,澄出药液500毫升。

3、将熟鸡油、白糖、酱油、醋、葱花拌成调味碟,每人一碟,放上桌,以供蘸食用。

4、炒锅置火上,下菜油,烧至四成热,放豆瓣酱、泡辣椒节炒香,下大蒜、姜末、花椒炒几下,在下醪糟汁、盐、味精煮开,加鲜汤、牛油煮开,加入三分之二药液,打去浮沫,舀入火锅中,上桌点火,汤开后,加原料入火锅汤熟,蘸调味汁食用。吃的过程中,可随时加原汤及药液调味。

加入中药锅底的滋补火锅可健体驱寒,在寒冷的冬季格外受人们青睐。据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药师陈家骅介绍,药膳火锅类似于中药的煎药锅,是最能发挥中药长处的烹饪方法,用得好,可以在享受口福的同时获得健康。他说,冬季人体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环境、生理环境,吃合理科学的药膳火锅,可以治疗脏寒类、风寒类疾病。

脏寒类疾病是由内寒引起的脏腑阳气不足,分为脾胃虚寒和肾阳虚两种类型。

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胃炎、食欲差、食量较小、十二指肠溃疡、肠炎、四肢发凉、倦怠乏力、饮食稍不注意即容易腹胀腹泻等。虚证者,宜用人参(小红参)、山药、黄精、莲子、甘草等作为火锅底料,这些药物属于药食两用种类,药性平和,补益中气;寒证者,还可加入肉桂、甘姜、生姜、小茴香、大茴香、山奈、肉豆蔻、胡椒、荜菝、草果、草豆蔻等常用的调料,能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这些药物做火锅底料,其他蔬菜可以自由选择,高蛋白、高脂肪、油腻的食物应尽量少用。值得注意的是,辣椒既能散寒,又能温胃,但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人不能吃。

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肢冷畏寒,生殖功能衰退(男性阳痿、早泄,女性宫冷不孕、性冷淡等)。宜用巴脊天、肉苁蓉、锁阳等作为底料。除此之外,肾阳虚者还可经常食用鹿头汤、附子狗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风寒类疾病即寒湿病,主要由外寒、外湿引起,如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既有外伤又有外寒湿的老年陈旧性腰腿疼等。用辣椒、花椒、桂枝、*羊藿等作为火锅底料,可以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陈家骅介绍,以上所说的火锅底料品种,都是甜的,好吃不苦。但药膳火锅并非人人能吃,首先,需要辨证施补,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底料;其次,具体的底料种类应根据医师、药师、厨师三者结合而定,选择药食两用品种,并兼顾口味;第三,要坚持适量原则。值得一提的是,体弱及年老者,吃辣的火锅应注意不要出大汗,否则会留有后患。

寒冷冬季,火锅特别“火”,但食用火锅也有诸多禁忌。陈家骅介绍,火锅里的油特别多,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脑血栓、血液黏稠度高、胆固醇高、肥胖等患者不宜吃火锅。另外,中焦、下焦湿热的人也不宜吃火锅。中焦湿热即脾胃湿热,营养过剩、应酬多的人往往有中焦湿热的表现,如腹胀、纳呆(食欲低)、大便黏腻不爽、口臭、口苦、舌苔黄厚腻、脉滑等。下焦湿热主要表现为阑尾炎、尿道炎、痛风性关节炎、男性前列腺炎、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

中药砂锅保存方法

首先中药锅太重加上药和水更重,如果按照普通茶壶的把手,怕不牢固耐用。所以大多设计成一个粗把子的把手。如果这样的把手壶嘴和把手分开对面设计。则人在倒药时,人两手抓住把手,既幅度太大,人的手腕弯不过来,也易造成药到的过急从壶放药口淌出来。而把手与壶嘴90度的设计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1、买回的砂锅,清洗干净后,要记得先做处理再正式进行煲煮,以减少锅体加热后的破裂机率,并为煲锅延长30%的使用寿命。

 2、加入一整锅冷水,用小火烧滚20分钟,熄火,放到水温完全自然冷却。

 3、熬煮一锅粥。(利用其之淀粉,填补锅子的缝隙,使质地更紧实)

 4、使用之后,应放置10~15分钟,待锅身降温了再清洗,以免温差太大,容易破裂。而且必需赶快冲洗,不可以浸泡,否则锅子会吸入污水,导致发霉发臭。洗后要擦干,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再收藏起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4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