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田村邮编是多少
后田村位于东肖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是闽西人民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亩,山地面积7421亩,林地面积6155亩,森林覆盖率85%,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计286户1031人(其中党员29人)。2007年全村财政收入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6元。
后田村是龙岩著名的革命基点村。1928年3月4日,东肖暴发了威震闽西的后田工农武装-,创造了“五个第一”,即打响了福建省武装--反动派第一枪;建立了闽西第一支红色武装;在此建立的0后田支部,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农民党支部;培养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民党员和第一个农村女党员;在土地革命中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是全国开展保田斗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成为“土地革命之先声”。
后田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后田人民发扬革命传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建设美好家园。2001年完成后田-馆广场水泥硬化886平方米;2002年完成自来水管道改造2.5公里,完成村部广场水泥硬化916平方米;2001—2006年共完成村道硬化3.96公里;2002—2006年共完成标准化渠道5.07公里;2004年成立后田村老人协会,完成停车场水泥硬化425平方米;2006年完成李厝桥水毁修复改造工程;2007年完成后田门楼工程和人民广场建设。
后田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要实现全村的共同富裕,必须选准一条适应本村村情的发展路子。后田人民在充分调整、分析优劣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种养植业。2007年,全村粮食播种面积约580亩,总产24.94吨;蔬菜种植面积约300多亩,总产420吨;花生种植面积60亩,总产25.2吨;生猪存栏1.3万头,年出栏2万多头,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后田村品牌带动战略稳步推进。后田人民充分继承和发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永不言败、不怕牺牲、为民谋利”的革命传统,参考上杭古田品牌运作模式,全面开展“学古田、做后田,创品牌、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修缮后田-馆,兴建后田-陈列馆,制作“土地革命之先声”大型背景标语,完善后田-馆广场建设,成功举办后田-80周年暨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70周年纪念活动,整合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逐步建立后田红色品牌。
后田村附近有后田爆动旧址——火星祠堂、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龙岩龙_洞、竹贯古村落、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苏坂蜜柚、龙岩山麻鸭、新罗米粉干、段母包饼、沉缸酒等特产。后田村名人陈锦辉
陈锦辉,东肖镇后田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于雇农家庭。民国16年(1927),在郭滴人引导下,带头参加村秘密农会,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同年冬加入***,为龙岩第一个农民党员。不久龙
介绍一下闽清
永安鸡爪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永安鸡爪椒,福建省永安市特产蔬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品以“果皮绿色、光滑、光泽性强,果直、空腔小,肉质脆、嫩、微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江西及香港、澳门等地。
永安鸡爪椒,品种名称为:七叶鸡爪辣椒,1996年,永安市有关部门从浙江省杭州蔬菜研究所引进七叶鸡爪辣椒品种。经过永安市良种场和蔬菜科技试验场对鸡爪椒的试验,表现为早熟、抗病、抗寒、抗热性强等特点,且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生产情况
永安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具有一定的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长达302天;这一地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为鸡爪椒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永安市鸡爪椒每年11月初播种,次年2月初定植,从定植至采收期为62天左右,4月上旬开始上市,是具有市场空档优势的好品种。鸡爪椒在永安逐渐形成了其明显的地域特征品质,即果皮翠绿、光滑光泽、果肉薄嫩脆、微辣、芳香等,可适用于熟食、干制或泡制等,深受消费者青睐。永安市以市场为导向,推广种植鸡爪椒,使其成为永安市的品牌蔬菜。2008年永安鸡爪椒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1.2亿元,共带动种植农户16560户,人均年增收1200元。形成了永安鸡爪椒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成为永安市农业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保护范围
永安鸡爪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永安市所辖行政区域。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居闽江中下游,是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1503.83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350800。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
经济社会概况
全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3.8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工业总产值73.81亿元,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9.87亿元,增长14.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7亿元,增长5.6%。不含水口电厂财政总收入24997万元,同口径增长1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39万元,同口径增长13.1%。出口总值1482万美元,下降34.9%。实际利用外资604万美元,增长6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亿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元,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4217元,增长1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9‰。
工业经济。陶瓷发展以实现全县百条先进建陶生产线和建好池园电瓷城为目标,引导企业改燃降耗、信贷融资、确立品牌、开发产品、提升质量、组建集团。全年新上金陶、中陶等13家建陶企业,全县先进建陶生产线达73条,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生产基地县”荣誉称号。池园电瓷城建设扎实推进,二瓷盘活后高压电瓷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上崇业、沪云、杉一等电瓷企业25家,电瓷行业生产终端产品份额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全县陶瓷业新增产值3.5亿元。工艺品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引进了奇圣、恒达、福闽等9家工艺编织项目。金盛钢业、森尼味精分别投入6000万元和4200万元进行技改扩产。重视质量创新工作,自力等4家建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精艺瓷、微晶玻璃和福晶磁性材料等项目填补了福建省陶瓷产品的空白,豪业公司豪业牌干压陶瓷砖和老山精食品公司梅塔牌闽清糟菜获福建名牌产品,飞天公司“飞天牌”商标获省著名商标,大世界等10家企业被评为市十大陶瓷品牌,广安天然气项目投产供气。
农业经济。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0万公顷,其中优质稻面积1.2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11.9万吨,增长10%。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培植壮大茶果、畜牧、林竹、水产、食用菌、蔬菜等六大产业。全面启动“环闽清绿色屏障工程”,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年造林0.15万公顷,完成林改205个村、面积14.49万公顷。种植西红柿等蔬菜1.23万公顷,栽培食用菌7200万袋,库区网箱养殖总规模突破1万箱。加强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老山精食品、茶口粉干厂、丰达农场等1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评为2003~2004年 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重点基地,茶口粉干厂还被列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昌溪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全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40多人,其中外出务工2500多人。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登记参保人数6499人。
招商引资。加强项目平台建设,金沙、白中沿“白金”连接线的两个工业集中区已完成规划论证,8个县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入驻企业15家,其中坜埔工业集中区已摆满项目。利用水口电建公司的闲置土地,整合引进三德水泥、福闽工艺品及美洲水泥膏等3个规模以上工业项目。全县共引进62个项目,其中外资项目3个,总投资1405万美元,内资项目59个,总投资10亿元。已有富顺陶瓷、千顷现代农业、恒达工艺品等17个项目建成投产,沪云电瓷电器、福闽工艺品30个项目已落地建设。
社会事业。陶瓷、食用菌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全年共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5项,实施星火项目7项。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1720万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实施各级改造项目14项,面积3.37万平方米。完成县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县、乡(镇)、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逐步健全。连续5年获得省级计生工作“二类先进县”。
改善发展环境
京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已完成190公里。修订完善了《城区总体规划》,梅溪斜拉桥、实验幼儿园综合楼、城区垃圾转运站、梅山陵园(殡仪馆)、县医院传染病区改扩建等工程投入使用,城区防洪堤二期工程已完成占总工程量的87%,新会场主体工程已完成,解放大街南侧中段整体拆迁改造已转入拆迁补偿、安置阶段。完成池园叶洋等6个村350人造福搬迁任务。外交学院福建博一学院一期工程已完成规划、可研、立项等工作。云龙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嵩滩埔水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城区电网改造全面铺开。
旅游业发展
致力打造“名山、碧水、古民居”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十八坂商品交易会暨第五届古民居文化旅游节。引进5000万元的白岩山开发项目,进山公路已铺设水泥路面10公里;雄江天江度假村建成营业;黄楮林温泉景区(一期)项目,对外试营业反映良好,双休日游客近千人;启源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酒店;宏琳厝、水口电站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30.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696万元,比上年增长27%。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5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