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水稻为什么要“晒田”?“晒田”期该怎么加强田间管理?

水稻晒田是稻田水分管理的重要一环,对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起着重要作用。按照"寸水活蔸,浅水分蘖,中期晒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灌溉方式进行水分管理,这种灌溉的方式是注重了水稻生育期间有较多的时间接触空气,土壤中较少有毒物质的积存。

水稻为什么要“晒田”?“晒田”期该怎么加强田间管理?

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稻晒田的作用与禁忌。

一,晒田的作用

晒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深扎,粗秆壮禾,增强抗倒能力,减少土壤含水量,抑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促进对钾素的利用,强化好气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物质的矿化,达到以气养根,以根促苗,提高有效分蘖率,抑制养分消耗,促使叶片厚直,叶色褪绿转淡,顺利进入生殖生长,抑制杂草蔓延,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害,促进稻株健壮,增穗增粒。

二,晒田的禁忌

实践证明,水稻在分蘖期,穗分化期,抽穗开花期或灌浆期实行重晒田都不好。分蘖期重晒使穗数减少,穗分化期重晒使穗头变小,抽穗开花期重晒使空壳增加,灌浆期重晒增多空瘪粒。总而言之,晒田要适度。

三,如何进行晒田

晒田是一项"控中有促,先控后促"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晒田必须看苗,看田,看天进行。一般应掌握"看苗定先后,看土质定轻重,看天气定时间"的原则。

晒田一般在无效分蘖期到穗分化初期进行,此期水稻对水分不很敏感。对分蘖早,苗数足,长势旺的田应早晒,反之则要迟晒。沙田只宜轻晒。泥田,冷烂田,肥田,泡冬田重晒,瘦田只可轻晒。

晒田的程度一般掌握冷烂田,泡冬田晒到田中不陷脚,开小裂,甚至田边开较大的裂口为宜。黏土及重壤土稻田,晒到田边开细裂,田中起蚂蚁丝,不粘脚为好。中壤,炕冬田,瘦田只宜晒到田中紧皮,田边可见到细麻裂为宜。

轻壤及沙田只宜多次排水晾田,控水调肥,不宜晒田。对于不能排水晒田的望天田,高塝田,可通过灌深水,既防旱又能控无效分蘖。

四,晒田期的管理

水稻晒田期的主攻方向是,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促壮秆攻大穗,主要任务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巩固有效分蘖。

这个时期一定要慎重施穗肥,在基肥和分蘖肥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不追穗肥,但瘦田或前期肥不足,长势差,或晒田后叶色过淡的田块,要补充少量穗肥,一般施点尿素,可防止花退化。

总之,水稻适时晒田,可避免长期深水泡灌对水稻根系生长的不利,长期泡灌不利于根系向下伸长,易造成黑根,分蘖减少,病害流行等,不仅造成头重脚轻易倒伏,还不能充分利用下层土壤中的营养,也不利于调节土壤温度。

水稻移栽40天左右就需要晒田,可以挖掘排水沟,使水田变得干燥,晒田时间长短要由天气而定,一般控制在5-7天之间,在给水稻晒田后,需要立即往田地里浇灌清水,并且要堵住排水沟,促进植株分化幼穗,使其产量提高。

水稻移栽几天晒田

水稻移栽40天左右就需要晒田,晒田通常在植株的分蘖末期和拨节初期进行,养殖水稻时,如果晒田过早,就会影响有效分蘖的生长,而晒田过晚,则会使得新分蘖生长过旺,延迟幼穗分化时间。

水稻怎么晒田

在给水稻晒田时,需要立即在田地边缘处挖掘排水沟,将水田里的水引出,让田地间出现裂缝,水稻叶色暗淡,晒田能够控制住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并且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水稻生长根系。

水稻晒田时间

水稻的晒田时间需要根据天气和植株生长状态而定,比如长势旺盛且苗数较多的田地需要早晒和重晒,长势较差且苗数较少的田地需要轻晒,而环境气温低且湿度较大时需要增加晒田天数,一般把晒田时间控制在5-7天。

水稻晒田注意事项

在给水稻晒田后,需要立即往田地里浇灌清水,因为此时的水稻进入到幼穗分化期,对于水分需求较为敏感,缺水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使其产量变低,并且要为水稻追施尿素和钾肥,使其旺盛生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6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