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为什么种植水稻会产生甲烷

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在自然界中,植物腐烂会产生甲烷。农业生产中,稻田中释放的甲烷一直备受关注。这是因为,在淹水的条件下,稻田土壤中的腐烂植物体等有机物,被产甲烷细菌分解,产生了甲烷。甲烷轻于空气,当它进入空气之后,会不断向高空聚集,与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等,共同加剧温室效应

为什么种植水稻会产生甲烷

淹水植稻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有利于甲烷生成菌的生长。在土壤中生成的CH4通过水稻植株的输导组织以扩散、气泡等形式进入大气。蔡祖聪(1998)等研究证实,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甲烷通量具有较大的季节性变化。

稻田CH4排放与土壤质地有关。不同质地的稻田土壤CH4排放通量有明显的不同。砂质稻田土壤的CH4排放通量显著大于壤质稻田土壤,壤质稻田又显著大于粘质土壤。土壤质地越粘,排放的CH4量越少。但如果砂质稻田土壤的渗漏性较好,经常不能维持完整的水层,稻田CH4排放通量就有很大的空间变异性,其CH4排放通量极显著地大于壤质稻田,且土壤质地越粗,空间变异越显著。

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而水稻的种植方式也直接导致了它释放甲烷的直接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的水稻种植都是放水漫灌,在淹水的条件下,稻田土壤中的腐烂植物体等有机物,被产甲烷的细菌分解,从而产生大量甲烷。

同时,甲烷的质量轻于空气,当它进入空气中后,就会不断向高空聚集,与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等混合,共同加剧温室效应。

因为水田里有些水生物腐烂发酵,产生甲烷气体 这跟沼气池里的农作物秸秆发酵产生甲烷是一个道理。

稻田是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中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可从品种、耕作方式、种植方式、施肥、改良剂及灌溉6个方面了解中国稻田管理对CH4排放的影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4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