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如何放养蟹苗
稻田养蟹的养殖过程:
一、养蟹稻田的种类选择
要养殖蟹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分,排灌方便,水质清晰没有污染,符合水质标准、交通便利的田块,特别是田埂不能漏水。一般可选择中低产田进行稻田养蟹,增产增效更加明显。
二、稻蟹工程的建设
1、开挖一套蟹沟
蟹沟通常由环沟、畦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环沟一般在稻田的四周离田埂3米左右开挖,沟宽3m左右,深1m左右,蟹沟的总面积大概占大田面积的15%左右。畦沟主要供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视田块的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cm,深30-40cm的畦沟,畦沟与环构相通,其形状可为“十、井、半”等形。暂养池主要用来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的。
2、一般的田埂低
矮、小,保持的水位低,为了养好须将田埂加高加固,并压实夯牢,大块的土要粉碎,不能在埂中留有缝隙,造成漏水逃蟹。加高加固的田埂可防止汛期溢水和鱼蟹逃逸。
3、进排水系统建设
进排水口用管道较好,水管内外都要用网包好,中间更换两次,网眼大小根据个体大小确定。特别注意的是管道与田埂之间不能有缝隙,应用水泥浇灌、夯实。否则,进排水时如有细微水流,都会引起蟹种的逃逸。
三、防逃设施建设
1、钙塑板防逃墙
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蟹稻田四周埋设,通常钙塑板高60-70cm,埋人士中10-20crn,高出地面50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接头处要紧密,不能留有缝隙,四角作成圆弧形。这种防逃设施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2、塑料薄膜防逃墙
选用农用塑料薄膜,用毛竹或小树桩作桩,每隔1米五根,沿稻田四周铺设,用铁丝固定,木桩支撑,通常用双层塑料薄膜,实践证明,这种防逃墙比较坚固耐用,且造价低廉,维修加固容易。
3、水泥板防逃墙
按设计要求,用钢筋水泥预制成一定规格的水泥板,沿稻田四周铺设,水泥板埋入*内 20-30cm,墙高50-60cm,四角做成椭圆形。水泥板内壁要尽量抹平抹光滑,墙基要夯实压牢,以提高防逃性能。
4、砖砌防逃墙
选用普通的红砖沿稻田四周砌墙,墙基人*20-30cm,底脚压牢,墙高40-50cm,临近稻田一面要用水泥抹平。墙顶要砌“倒檐”。
四、水稻的栽插
1、水稻要选择生长期长,分前力强,丰产性能好,耐肥抗倒,抗病虫,耐淹,叶片直立,株型紧凑的水稻良种。
2、插种方式为宽窄行双龙出海,适当增加沟、塘边的栽插密度,保证基本苗50000株左右。晚稻在早稻的宽行中直接免耕插秧。
3、栽插前施足基肥,秧栽插前2-3天使用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传播。
虽然说稻田蟹比专门养殖蟹的管理可能不会那么严格,但是在养殖过程中,还是要注意按照标准的流程来进行,这样水稻和蟹的产量都会比较好
稻田放养蟹苗通常在水稻插秧后进行。先将蟹苗放在蟹苗箱中,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使其适应水质和水温。
然后将蟹苗放入稻田中,蟹苗通常会在稻田中寻找洞穴和水源,建立栖息地。在放养前,稻田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蟹苗受到感染。放养时,需要注意控制蟹苗的数量,避免过度放养导致水质恶化。同时,还需要根据稻田的水质和蟹苗的生长情况,定期对蟹苗进行监测和管理。
稻田在放蟹苗一周前,将稻田水排干、晾晒,并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泼洒,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
稻田消毒后,在河蟹放养前可先施腐热的人尿粪,以培肥水质。蟹苗的品种为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
4月中旬投放到暂养池中,暂养池深1.2-1.5m,保持30-50cm水位,暂养池在放养前10d左右用生石灰消毒,杀灭病菌和寄生虫。长途运输购回的河蟹不能马上放入暂养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3min,提出水面10min,如此反复3次,再放入暂养池中。
6月初水稻返青后宜放养河蟹,放养密度应结合种源质量、个体发育程度、水质情况、饵料结构和质量、防逃设施牢固程度、当地热量资源、水稻生育期等确定。每667放养河蟹密度为400-1200只,一般个体体重30g以上的放养密度为400只左右,个体体重10-15g的幼蟹,放养密度为700只左右,个体体重10g以下的放养密度为800-1200只。放养前将河蟹用4%食盐水或15mg/kg高锰酸钾溶液或50-100mg/kg福尔马林溶液浸泡8-10min,放养时要注意均匀、分散投放,避免过于集中而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1.蟹苗选择
(1)选择活力强、肢体完整、规格整齐、不带病的蟹苗。
(2)选择脱水时间短,最好是刚出池的蟹苗。
(3)选择规格为100~160只/公斤的蟹苗为宜。
2.蟹苗消毒
蟹苗放养时用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浸浴5~8分钟或用3~5%食盐水浸浴5~10分钟。
四、蟹苗的暂养
1.暂养面积
暂养池面积应占养蟹稻田总面积的20%,暂养池内最好设隐蔽物或移栽水草。有条件的可利用边沟做暂养池。
2.暂养密度
每亩不超过3000只。
3.暂养池消毒
暂养池在放蟹苗前7~10天用生石灰消毒,每亩用量为75kg(含10公分水)。
4.暂养期管理
(1)科学投饵
做到早投饵,投饵量按河蟹体重的3~5%观察投喂,根据水温和摄食量及时调整;7~10天换水一次,换水后用2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用0.1克/立方米二溴海因消毒水体,消毒后一周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预防病害。
(2)科学管水
暂养阶段水浅、密度大、氨氮高、水质混浊,因此要特别注意水质调节,改善水质条件,主要做法:
①加深水层,调节水质,每加水或换水一次,使用消毒净水剂全池泼洒,净化水质。
②随时观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③要尽早将蟹苗放入大田,因为暂养池中蟹苗密度大,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和水温的升高,容易造成暂养池底质和水质恶化,使蟹苗发病,蟹苗也会因为密度大,在池边打洞,变成“懒蟹”。最好是在耙地后就将蟹苗放入大田
有以下步骤:
(1)养殖池准备,开挖环沟和引水沟,配备进排水设施,用生石灰消毒,培养水质种植水花生;
(2)幼蟹放养,在5月初按2公斤/亩的比例向池塘内一次性放养大眼幼体期的幼蟹;
(3)饲料投喂,大眼幼体的饵料以自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