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由于稻瘟病的流行性、暴发性和区域性,防治上一般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最好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或轮换种植;及时处理病谷、病稻草,以减少菌源;搞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种子播种前晒1-2天,用泥水选种,再用1%生石灰水浸种2-3天,也可用50%多菌灵兑水浸种;施足基肥,根据苗情分期分次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灌水要浅水勤灌、干干湿湿,分蘖后期适时搁田,以促进稻株健壮,增强抗病力。
(2)药剂防治方法
稻瘟病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勤检查,查到发病中心后及时用40%硫环唑悬浮剂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本田水稻返青后勤查,当叶瘟病株率达3%时40%硫环唑悬浮剂或50%异稻瘟净乳油兑水喷雾,以后视病情发展和天气变化隔6-7天再喷药1次,叶瘟病的防治应着眼于保护易感染的分蘖盛期; 穗颈瘟应在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各用药1次,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硫环唑悬浮剂喷雾防治。
(1)种子处理。水稻种子应选自无病田或轻病田留选。
(2)抗病品种的选择。抗病品种的选择是控制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
(3)加强种植管理。确保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水稻健康生长,配合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稻瘟病的环境条件。
(4)适时喷药。稻瘟病的化学防治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稻瘟病防治,与气候条件相结合,应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如果在孕穗期稻瘟病的发生普遍且迅速上升,特别是急性斑块的增加或叶枕瘟发病率高,水稻的稻瘟病防治应注重防治抽穗期。
另外,当天气条件有利于疾病流行时,有必要确定田间防治,做好农药防治工作...
稻瘟病防治方法:在水稻破口期和水稻齐穗期,可以抓住这两个时期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如果出现连续阴雨高温高湿天气,稻瘟病可能爆发流行,最好在第二次喷药7-10天后,每亩再喷施100毫升稻瘟灵防治1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