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人性格和河南人不同
差异较大
信阳跟河南的差距就是因为太大,所以不怎么认同是河南人。各方面加起来,说有百分之百的差距,肯定太夸张,但是肯定有百分之七十的差距。
先说方言和口音,河南话音重硬,信阳话音轻柔软,河南话一声跟普通话一样。信阳话一声不太清楚,河南话二声猛一往上冲上去,信阳话二声不往上冲,河南话三声加重带拐弯,信阳话三声不加重,不拐弯,河南话四声猛一往下压,信阳话四声不往下压,河南话尾音有的拉长音,有的往上甩,信阳话尾音收的特别干净,河南话一声变三声,但一声变二声的也不少,三声变一声,但三声变二声的也不少,也有四声变三声,二声变四声,信阳话里就没有四声变三声,没一声变二声,没三声变二声,河南话靠肚子猛一往外发音,信阳话是看嗓子慢慢往外发音,好比一百米的距离,河南话发音河南好比冲刺跑,信阳话发音像正常慢走。
出信阳以外河南好多地方应该说这些方言,中不中,弄啥嘞,谷堆,苦楚,光叉,夜个,布老盖,如果方言里把这些词语都带上的,或者基本上都带的。都是正宗河南人。这些话信阳人都不说,各廖,这呛,那呛,说话爱带求字,热求了,网卡求了。信阳人也不说。
然后说饮食,信阳八县三区,每家一天最低一顿米,信阳以外河南还是吃馒头面条面占大多数,但有的抬杠说也有吃米的,是有吃米的,但水稻面积都没信阳多,怎么有信阳吃米的多,信阳水稻面积四百二十万亩,别的市水稻都是几十万亩到一百多万亩之间,而且出信阳外,不是河南每个市每个县都种水稻,说地形,信阳山多,基本上都是大山包围着,沟塘湖河随处可见,说到这肯定会有人说信阳以外河南也有山,也有河,有水,肯定有一点水,没一点水,怎么生活,信阳以外河南还是平原多我,山多的地方,不多,有山也是很少很少,我坐车到了驻马店开始,一直到郑州,跨了河南好几个市。根本看不到沟塘湖河,连水影子都没有。说什么驻马店是楚文化的,楚文化,驻马店这么这么多吃馒头面条的,方言里带中不中,谷堆,苦楚,光叉,喝糊涂,标准的河南口音,这就是楚文化呀。
还有说南阳话跟南阳话区别大的,能有多大区别!河南话就是中原官话。中原官话又分几个片区,郑开片,南鲁片,商阜片,蔡鲁片,漯项片,这几个片区说话区别不大。都好比一个姓张的,儿子姓张。爸爸姓张。爷爷姓张。到了汾河片有点区别了,好比是有的有叔伯弟弟也姓张,信埠片又是一家姓张的,跟这家姓张的沾亲带故的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正方言区别大的,基本上算是信阳,纯固始方言跟纯信阳新县方言基本上没法交流,因为新县方言比固始方言难的多,假如新县人能听懂百分之四十的固始话。
固始人只能听懂百分之十的新县话,那什么南阳话,郑州话。许昌话。平顶山话,漯河话。新乡话。周口话,濮阳话,鹤壁话。安阳话,用方言交流,基本上无障碍
信阳,属于河南省唯一一个南方城市。与省会郑州距离较远,信阳也是河南省人口大市。全国十大宜居城市里,河南省唯一一个上榜的城市。
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信阳有丰富的水资源。信阳作为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处,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在信阳表现得淋漓尽致。信阳受到楚文化熏陶时间最长,河南大部分城市都是以面食为主,只有信阳以米饭为主食。弄啥嘞,得劲,乖乖!这样的河南话基本上每个人都会说几句,只有信阳人不会说。信阳方言与河南方言相差过大,正所谓,十里不同音,在信阳更是如此。信阳北部说的方言接近于河南话,西部靠近湖北,说的发言接近于湖北话。信阳如此多的方言,倒也让信阳多了些与众不同之处。
信阳的气质与河南大部分城市格格不入,但这也丝毫不能影响信阳是河南的一份子。
信阳自古属楚国,受楚文化影响,在饮食,语言都和湖北相近,造成信阳人性格温婉,豪气,与其他地区河南人有很大差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23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