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吃什么
主要有这么几样:
粟,也就是今天北方人称的小米。是汉代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甚至也被当做口粮的代称:“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盐铁论》)。甚至入粟都可以拜爵,可见其地位。
麦,主要包括今天所说的小麦、大麦。小麦在汉代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属于主食作物中的新兴势力,在汉代的关中地区获得了大规模的推广,其种植的范围也扩大到南方。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就出土过大麦、小麦的实物。
稻,也就是今天讲的水稻。汉代主要是淮河以南地区的主食,有“饭稻羹鱼”的说法。在北方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有种植,而当时最南边的交趾一带,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两熟。
菽和黍。菽是大豆,黍是黄米。这两种放在一起说,主要是因为这是两种到汉代已经逐渐退出主食序列的作物。大豆在汉代已经成为贫民阶层才会食用的作物,有钱人一般是不用的。有“民有糟糠菽粟不接口”的说法。而黄米的种植面积在汉代也是进一步的减少,不过因为其耐寒耐旱,在西北苦寒的地方还有些种植。
考古发现,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粮食有稻、粟、麦葵、麻等。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汉代的北方人以粟、麦为主食,也兼食稻。南方人以食稻为主。麦在主食中的地位提高了,平民主要吃以麦粒煮成的麦饭,高贵一点的吃法是以羹浇饭,还有把麦磨成面,做蒸饼或煮粥,稻的吃法与现在差不多。
直到今天我们都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张骞。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黄瓜、大蒜、香菜、苜蓿、石榴、葡萄、胡桃等蔬菜水果。
以五谷为主体,以肉食和蔬菜水果为辅助的饮食结构
一、五谷。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耕文明立国,汉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使得这一时期谷物种植业得到较快发展,主食种类更为丰富,主要包括粟、黍、稷、麦、稻、菰米、荞麦、青稞、芋、高粱、等等。
西汉时期,中国人将豆子作为主食之一,也作为副食和调味品。豆腐、豆豉、酱等豆制品十分受欢迎。稻,也就是水稻,有籼稻、粳稻、糯稻之分。在汉代,水稻在江南普遍种植,但是北方地区还不普遍。除此以外,在北方还有高粱、荞麦、胡麻等作物。
到了汉代,稻、黍、稷、麦、菽这五谷已经很普遍了。不过由于耕种区域的分布黄淮及以北地区的人们以黍、稷、麦为主食,而南方和西南地区的人们则以稻米为主。同时随着杵臼、碓、磨等粮食加工技术的发展,榖物摆脱了过去只能煮成饭或者粥的局限,有了更多的食法。譬如面食,就是当时一种新兴的主食。在汉代,面食的做法十分多样:用水煮称为汤饼,用笼蒸称为蒸饼,用火烤的称为炉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3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