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虾池塘应该如何进水
虾塘如何进水,这个问题所覆盖的范围很大,至少包括改造池塘进水,稻谷收割后进水等方面,这里着重就这两个方面简单的强调一下我的个人观念:
第一个,改造虾塘如何进水
新建改造的虾塘属于空塘状态,虾塘没有投放种虾,对进水的时机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不需要考虑其它不良因素。正常情况下,新塘需要在进水以后才能移栽水草或者投种种虾。新塘进水应遵循“先环沟、后台田”地顺序进水,环沟进水结束再梯次台田进水,台田的水位加至30厘米左右时,然后进行水草栽种,水草栽种知道星期以后,水草才浅水位根系的抓地力变强以后,再加深水至45—50cm水位。30cm水深属于浅水谓之长根,50cm水深属于深水谓之长叶,70cm以上水深谓之冬季保温或者夏季避暑水位。
第二个,稻谷收割后如何进水
稻谷收割后属于老塘上水,上水的目的是淹洞逼出种虾孵化虾苗。其顺序是稻谷收割后晒塘,环沟梯次上水,再台田上水30cm,浸泡收割后的秸秆,3天后变成红水再把红水排出,再加入新鲜的外源水30cm种植伊乐藻,浅水位7天后待伊乐藻根系抓地力变强后再加水至50cm,此水位根据稻田种虾打洞洞穴位置的高低调整,洞口越高且埂子适合加深水情况下,水位根据洞穴高度上下浮动直至淹没洞口。在冬季水位管理期间,应当坚持稳定水位为主,避免因水位挥发水深落差过大,频繁加水致使水体水温浮动过大影响虾苗生长。
第三个,夏季成虾养殖水位进水
夏季成虾养殖,历来都是养殖技术的一个难点。很多初级养殖户在没有完全弄清楚夏季精养技术要点的情况下,自身前期改造的稻虾塘口盲目进行精养,往往得不偿失。具体来说,精养第一个核心要素就跟水深有关,凡是不能加深水的塘口,精养成虾产量不高,规格不大,蜕壳翻倍率低,因为水位越低水温就越高,水温越高虾子的新陈代谢就越慢,摄食降低蜕壳就会变慢,这就是夏季养殖虾塘环境最难控制和营造的重点。
而大多数养殖户用稻虾池塘的水深在6—9月养殖成虾,池塘不能关深水情况下,上层水温过高,底部水温也过热情况下,虾子无所适宜环境,最终只能在水皮下10公分斜角45度打洞,利用泥土过滤清水降温避暑。因此,精养塘口要在面对高温35度以上的空气温度时,水深低于1.2米很难培植出适合虾子生长的温度环境。所以,精养塘口的水位最低不低于1.2米以上水深,才能通过人为移栽水草和水深相结合,给虾子营造适合生长的环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37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