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思念一个人的诗句
1. 关于梦中思念的诗句
2. 关于梦中行的诗句
关于梦中思念的诗句 1.梦里相思的诗句
雪莲仙子护花使者高山雅士诗弟
咏雪莲作品三十六首
五绝
一
寂寞他乡月,天山一阕秋。
人间知己少,脉脉点明眸。
二
沧海巫山梦,人间总有情。
高峰千古泪,皎洁月光明。
三
独笑高山上,风华绝世情。
不知沧海里,何处共弦鸣?
四
高处冰寒梦,天山窈窕姿。
风光徒落寞,谁与画娥眉?
五
一意沧桑老,风寒冰雪天。
无妨心骨傲,不与世间连。
六
花开冰雪里,绝世有红颜。
尘世逍遥梦,天涯几度还。
七
世间多落寞,谁与把心谈?
绽放峰高处,何人来此探?
2.关于梦思念的句子
1、我眼中有一道彩虹,那是你永不退色的笑容;我心中有一份情感,就是对你默默地朝思暮想。
知道我在想你吗? 2、人生峥嵘几度秋,岁月悠悠情悠悠。十年音容宛在今,思忆无尽何时休。
3、思念就像巧克力,苦苦的,甜甜的……不敢想你,怕会想你:不敢说想你,怕更想你……其实,我真的真的好想你。 4、还有人可以相思至少总比没有人相思好。
5、一点点的思念,似水流年。往事如烟,那些曾经的记忆在大脑里粘贴,我的世界角角落落都是关于你…… 6、情引眉梢,心绪你知道;愁种心苗,情思我猜着。
7、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象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一滴一滴凝成热泪。 8、真想你:不分白天黑夜,越是黑夜越是想;不分四季更替,即使寒冬亦温暖;不分距离远近,便是遥遥却深深。
9、谁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感觉一日不见如隔千年,宝贝,我有几千年没有见到你了,好想你! 10、有多久没见你,以为你在哪里,原来就住在我心底,陪伴着我的呼吸。 11、满天的繁星闪烁,爱在亘古的永恒里流传,你我诗意的传奇,是天边最美的那个星座!爱,竟然可以灿若群星! 12、一个人并不孤单,想一个人时才孤单。
13、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 14、当你想我时,我的眼睛就是天上的星星。当你念我时,我的手就是你身边拂过的柔风;当我想你时,你的笑容就是夜空中一轮金月,当我念你时,你的怀抱就是永远的春天。
15、一个人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别人早已经忘记了。 16、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7、我的思念,是被岁月催放的花朵,漫山遍野地开放!朵朵花儿,化成一只只蝴蝶,夜夜,飞入你的美梦! 18、相思恨转添,谩把瑶琴弄。
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 19、某些不可言明的怀念,往往在夜深人静时轰然来袭,刺痛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无力挣扎。
20、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21、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22、有一天我再次去了海边,面临大海,风从遥远的海面上吹来,山坡上开满了山樱花,有人说把你记忆里的人写在海滩上,被六月雨中的海水带走,()就可以不再思念了。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4、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25、大提琴的声音就象一条河,左岸是我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我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流淌的,是我年年岁岁淡淡的感伤。 26、狗不会瘦,因为它不会思念。
人会瘦,因为他思念着别人。人总是被思念折磨,在思念里做一头可怜的流浪狗。
27、日落花无颜,闭门夜难眠。待到重阳天,他乡月更圆…… 28、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29、毕业是个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一切都会在秋冬交替的刹那间随风而逝,唯有那一泓鲜亮山溪般记忆永远在我心中哗哗流动…… 30、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31、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32、怎知两载相思日,想煞三秋梦里人。
33、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34、人别后,月圆时。信迟迟。
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 35、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
所以,在那小小鱼缸里的鱼儿,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我宁愿是条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曾经遇到的人,曾经做过的事,都可以烟消云散。
可我不是鱼,无法忘记我爱的人,无法忘记牵挂的苦,无法忘记相思的痛。 36、想你的感觉就像:炒菜没放盐;苹果不太甜;喝酒少了烟;逛街忘带钱。
有空时我会想你,没空时我会抽空想你,实在抽不出空我就--什么都不做了,光想你! 37、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38、星月不误,因为你已离去;清风不语,因为我在哭泣;我也不语,因为还在想你。
39、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40、看见的,看不见了。
夏风轻轻吹过,在瞬间消失无踪,记住的,遗忘了。只留下一地微微晃动的迷离树影。
41、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42、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3.梦见思念的人的诗句
梦见思念的人的诗句?梦见旧日情人,形容此刻思念的诗句把盏独饮今宵夜,晚来风急,月明星稀,天崖海角来相阔,支字片语,只能追忆;胶柱鼓瑟难相守,任人说去,空杯已尽,悲莫悲己空悲切,些许愁怅,诗意失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梦见想念的人,醒来是一场空诗句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关梦到以前相恋的人的诗句,今天非常有研究精神,只要是没有弄懂的问题,你都会花费精力去钻研一番。给同学和老师留下相当好的学习态度呢!不过也容易在一些小细节上浪费不少时间喔!形容天天想念一个人但难以梦到的诗词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相思似海深 梦事如天远日日相思泪断肠 惆怅梦里不见君形容总是梦到一个人的古诗下面两句怎么样(如果要原创的说声就是了):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2.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出自杜甫诗《梦李白二首》,这两句常常被人引用,尤其是频频梦见对方的时候,让人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感。
4.表达梦中想见的诗句
1.心期梦中见,路永魂梦短。——陆龟蒙《赠远》
翻译:心一梦中见,路永魂梦短。
2.扰扰陌上心,悠悠梦中见。——皎然《皎然》
翻译:纷纷扰扰陌上心,悠悠梦见。
3.刘曾梦中见,元向花前失。——白居易《晚归有感》
翻译:刘曾在梦中看见,元向花前失去。
4.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苏辙《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翻译:道州一去响应嫌远,千里相思山梦中见。
5.无心却向梦中见,千万人中何处传。——李新《跨鳌集》
翻译:无心却向梦中见,千万人中什么地方传。
6.柳惊花困芳心乱,蝶思莺情梦中见。——沈愚《邵氏诗词库》
翻译:柳花芳心里混乱困扰惊,蝴蝶想莺情梦中见。
7.梦中忽见别时容,步上高堂言未终。——乌斯道《丁孝子诗》
翻译:梦中突然见到分别时容,步上高堂说还没有结束。
8.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杨基《梦绿轩》
翻译:梦中看到绿色觉这才知道,要我也赋梦见绿诗。
关于梦中行的诗句 1.关于睡梦的诗句
刘昚虚 句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
薛莹 句 花留身住越,月递梦还秦.
段成式 句 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段成式 句 梦里思甘露,言中惜惠灯.
司空图 句 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
赵嘏 句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熊皎 句 厌听啼鸟梦醒后,慵扫落花春尽时.
孟宾于 句 仙鸟却回空说梦,清朝未达自嫌身.
张孜 纪梦句 上天知我忆其人,使向人间梦中见.
李远 句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北梦琐言》).
李景让 句 成都十万户,抛若一鸿毛.(见《北梦琐言》)
杨巨源 句 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以下见《纪事》).
卢肇 句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见《岳州府志》).
韩偓 三忆 忆眠时,春梦困腾腾.展转不能起,玉钗垂枕棱.
谭用之 句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贻僧》)
伍彬 句 踪迹未辞鸳鹭客,梦魂先到鹧鸪村.(《辞解牧》)
令狐楚 相和歌辞·从军行五首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令狐楚 杂曲歌辞·长相思二首 君行登陇上,妾梦在闺中.玉箸千行落,银床一半空.
令狐楚 杂曲歌辞·长相思二首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 杂曲歌辞·长命女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 杂曲歌辞·大酺乐(商调曲) 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傥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王绩 题酒店壁 昨夜瓶始尽,今朝瓮即开.梦中占梦罢,还向酒家来.
张文收 大酺乐 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倘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宋之问 答田征君 山游杳何处,迟回伊洛间.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
宋之问 在荆州重赴岭南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沈如筠 闺怨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韦庄 愁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借问高轩客,
何乡是醉乡.
关于做梦的诗句很多,上面这个是古诗词,还有现代白话文的描写,像下面这样的也可以算是吧
仲夏夜之梦灯光飘浮着,钢琴曲听来像粗心的人踢倒一桶玻璃珠.我让脑子一片空白,惨淡夜色让脸色看起来苍白,仿佛生与死的演绎鞭笞着瘦弱的身躯.记在早期,曾雄壮地要求天地给我一袭白衣.白衣红里,编织更多美丽的谎言,让自己无时无刻沉浸于谎言的绚丽之中,悄然忘记四面楚歌的现实.
可以自己再去找找看,
2.关于“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梦的诗句主要有:
昼梦
唐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归梦
唐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梦李白二首
唐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
唐白居易
尘缨忽解诚堪喜,世网重来未可知。
莫忘全吴馆中梦,岭南泥雨步行时。
答山驿梦
唐白居易
入君旅梦来千里,闭我幽魂欲二年。
莫忘平生行坐处,后堂阶下竹丛前。
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
唐白居易
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
月出清风来,忽似山中夕。
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
觉闻宫漏声,犹谓山泉滴。
梦旧
唐白居易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3.关于梦境的诗句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心累神劳无可眠, 闭眼梦仙把酒盏。
顺逆人生五味共, 醒眯醉眼繁情环.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缓。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只扉。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
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4.有关梦的诗句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宋代: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商山早行》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5、《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宋代: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译文: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5.关于"梦"的诗句大全
1、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2、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梦中惊醒。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扩展资料
梦,也有梦想的意思。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做梦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类已知的这两方面,人类依然无法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
梦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场景来自于 人们已有的认知以及记忆,这其中记忆所包含的内容有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人们梦境中所出现的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基于记忆基础的。
中国是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们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但《周公解梦》里对于梦的解释并非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的。
基于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条件,这本书对于梦的解释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局限性。其中将梦赋予能够解析人的未来祸福的能力,但是基于现今人类对于梦的认识逐渐科学,人们发现梦并不能预测人的未来祸福。这一观点最早出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
人在做梦时生理表现为眼球快速运动以及伴有梦话等。被人们广泛认同的是梦发生在人睡眠状态的浅睡眠状态。
梦,既真实,又虚幻,这属于心理,还是想象,人们至今还不能解释。
参考资料:
6.关于梦的诗句
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二、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zhidao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回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四、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答——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译文: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五、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译文: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1梅
墙角数枝梅, 淩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因为梅花的清纯雅洁,人们也常用梅花来描写一些品格高尚的人.
2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3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4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析一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5王冕《白梅》赏析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6
早梅
早梅发高树, 迥映楚天碧(1)。
朔吹飘夜香(2), 繁霜滋晓白。
欲为为万赠, 杳杳山水隔(3)。
寒英坐销落(4), 何用慰远客(5)。
注解:
[1]迥(jiǒng窘): 远。楚天:即楚地天空。永州古属楚地,柳诗多以“楚”称永州之地。
[2]朔吹:吹着的北风。
[3]杳杳(yǎo yǎo咬):远得没有尽头。
[4]寒英:英,花,寒英是指寒冬开的花。坐:这里是旋即的意思,即不久,很快地。销落:凋谢,散落。
[5]何用:即用何,宾语前置。
今译: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
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
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
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
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
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
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
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赏析:
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柳宗元也正是这样,在《早梅》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众花摇落独暄妍”(林逋《山园小梅》)。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这两句诗与陆游《落梅》绝句里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意同,都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 “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连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前两句由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吏,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这是因为柳宗元作诗的情境与陆凯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 “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个用世之心极强、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过的是远离政治活动而浪迹山水的生活,贬谪所造成的痛苦时时激荡在内心,反映在他的诗歌里,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这首诗就是这样,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7
早 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梅花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不畏严寒,不畏风雪,独自绽放。但他的这份执着却无人理会。
诗人抓住了一个“早”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疑”字和“畏”字,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兰》:
傅 玄《秋兰篇》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宾,希风永叹。
《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苏轼诗选注》
《菊》:
菊城吟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尽醉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为大家盘点了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包括颐和园、拙政园、网师园等十大园林的相关介绍:地址、相关历史、组成部分、艺术特色等等。
一、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历史背景: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
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2、相关介绍: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3、艺术特色: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听政的大殿。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群臣,接待外国使节。现在央部还保存着清代的原来陈设。展前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仁寿殿之北,有一组戏园建筑。为德和园、颐和园,古代各种建筑形式应有尽有。
排云殿,是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贺拜的地方。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它北靠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在长廊上漫步,可以欣赏湖山的景色,而且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可供观赏。
乐寿堂,是慈禧在园内居住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当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并点缀着一块名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型优美。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颐和园共有各种建筑3000多间,游览颐和园,除了园林以外,观赏各种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内容。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颐和园的信息。
二、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1、历史背景: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园名。
园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可直通远香堂。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历历在目。
2、相关介绍: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也是最著名的。占地5公顷,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留听阁。
远香堂耸立在一个不高的青石台基之上,四周廊庑环绕,堂中四壁皆为透空的长玻璃窗,可观四面不同景致,所以又称四面厅。香洲是一组造型优美的建筑,西而最高处是一座二层楼阁,叫澄观楼。东面是一个三面而透空的茶亭,澄观楼与茶亭之间一个较低矮的连接部分就是正厅香洲。
留听阁在卅六鸳鸯馆西北,阁内有雕刻成云龙图案的楠木落地罩和螺铀雕漆屏风等,雕刻极其精巧。西园的北半部池水环抱着岛屿,岛上有浮翠阁、与谁同坐轩、倒影楼、波形走廊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采。
三、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
1、相关介绍:
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是渔夫、渔翁的意思。网师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占地仅0.53公顷,但园内山池厅堂布局紧凑。东部住宅区正门在阔家头巷,是封建官僚中型住宅的代表作,大门照墙内盘槐当前,并设有东西巷门。
2、艺术特色:
樵风径在水阁西侧,为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走廊,取意于宋之门问诗句:“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和杜牧诗句:“陶潜宫罢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径风”。
月到来亭循樵风径北行可至月到来亭。取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为名。亭中悬大镜一面,镜中之景与镜外之景交相映衬,别有韵味。
殿春移西部内园,占地一亩,园中有屋字、亭廊、泉石、花草,集中体现了苏州庭院布置的匠心,取得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从看松读画轩那一排花树掩映的镂窗花墙中望出去,只见一片精巧闲静,古朴幽雅的景致,这就是殿春移。
四、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清晖路,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相关介绍:
该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清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经龙氏数代精心营建,至民国初年,格局始臻定型。
2、艺术特色:
顺德市委市政府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面积为2.2万多平方米,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之特色。园内水木清华,景致幽雅,碧水、绿树、石山、小桥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花卉果木葱笼满目,艺术精品俯仰即拾。
集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凸显出我国古园林“雄、奇、险、幽、秀”的特点。其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笔生花馆、归寄庐、小蓬瀛、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
五、寄畅园
寄畅园位于惠山横街,毗邻锡山和惠山寺,面积15亩。
1、历史背景:
明正德中1506—1520年,秦*以惠山寺僧舍改作别业,万历时,园再传至秦耀,理荒杂草,变造陵谷,列十二景,借王羲之诗意,改名寄畅园。明末清初,园曾分割。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将其合并,并加改筑,延请造园名家张钦掇山理水,疏泉立石,园景益胜。
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必到此园,乾隆仿此园于颐和园中建“惠山园”(谐趣园)咸丰同治年间,寄畅园多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茸。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园西南角建于雍正时之贞节祠划入园中,后陆续重修园内景点。
2、相关介绍:
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假山依惠山东麓山脉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水流注其中,潺潺有声,园内大树参天,竹影婆婆,苍凉廓落,古朴清幽。
经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山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各,属山麓别墅园林。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绮园
绮园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花园弄。绮园原为“冯氏花园”,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
1、历史背景: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园主冯缵斋于此建宅三进,次年冯缵斋综合其岳父黄燮清经营的明代故园拙宜园、砚园两废园之精华,在自己住宅“冯三乐堂”后辟地修建园林,建成了现在的绮园。成为浙江园林中的一颗名珠。
2、相关介绍:
绮园占地一万平方米,水面约两千平方米,树木遮盖面积达七千平方米,整个园林几乎为绿树所覆盖,园内树木近千株。其中古树名木四十余株,均经数百年风雨。
树木有耸立于山巅,有静障于山谷,有展翅于山崖,有俯仰于水畔。还有小竹丛丛,以及攀附高树的藤蔓,蒙络摇缀,翠盖如云。
3、艺术特色:
整个园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其特点是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点缀建筑,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近;园自成一区,不附属于住宅区;用大面积水域,以聚为主,散为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大假山前后皆有丘壑,与苏州园林因面积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不同。园从西侧入口,中建花厅,前架曲桥,隔池筑假山,水绕厅东流向北,布局与苏州拙政园相近,水穿洞至后部大池。
园内有潭影九曲、蝶来滴翠、晨曦罨画、海月小隐、古藤盘云、幽谷听琴、风荷夕照、美人照镜、百鸟鸣春、泥香三乐等景点。
七、莲花池
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中心,是一座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总面积2.4万平方米,池水面积7900多平方米,盛夏时节荷花满塘,故名莲花池。
1、历史背景:
莲花池的"古"源于其悠久的历史。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始建,明清两代都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
雍正十一年(1733年)于此建莲池书院和行宫,乾隆、嘉庆、光绪、慈禧等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小住。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2、相关介绍: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园林内主要有水东楼、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和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亭、观澜亭等建筑。
秀丽的宛虹桥、曲桥和元代建的白玉桥,参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间,构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园景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幽雅别致,素有“城市蓬莱”之誉和“小西湖”之称。
八、豫园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南市区,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历史背景: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从1559年至1577年建造完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起名为“豫园”。
豫园曾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是一座揉和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相关介绍:
豫园内园系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建,全园面积仅2亩许,但山石池沼、大厅堂室、亭轩楼台一应俱全,花墙小廊,布置得宜,益使小园曲折迂回,疏密有致。
内园还新建有古戏台一座。“点春堂”,因宋代文豪苏东坡的诗句“翠点春妍”而得名,“点春堂”曾是太平天国时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所。
3、艺术特色:
豫园的围墙,上饰游龙蜿蜒起伏,把园林30多亩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区,以虚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园林丰富的景层,成为豫园内一大特色。园外商肆栉比,中国著名的豫园小商品市场就在这里,与园林建筑浑然一体。
毗邻豫园的城隍庙,原为一座古庙,光绪年间,在庙前后逐渐聚集了不少江湖艺人,加上附近开设有不少茶馆、食肆,这一带变得异常热闹,极富地方色彩。
九、圆明园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1、历史背景:
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
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2、相关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将圆明园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经过多年整修,遗址公署已初具规模,大部分山形水系得以恢复,再现了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江南景致。
园内有数十万株树木,复建的少量园林建筑重现昔日光彩,一些重要遗址得到保护整修,形成了以西洋楼为代表的宏大遗址群落。
十、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1、历史背景:
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园内种竹千杆,因竹叶形如“个”字,故名。
2、相关介绍: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
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个园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有春季的山林,夏天的荷塘,秋日的残阳,隆冬的雪狮,无不形象生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3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