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胃酸吃什么中药?

胃酸 烧心 吃什么中药调理药

胃酸吃什么中药?

1、从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码一天三顿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这同时会对睡眠时间产生影响,因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要改,并不是说晚上吃夜宵可以弥补过来的,因为人的生物钟虽然可以前后移动,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差别。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查一下相关人体生物钟的资料。

2、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为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纤维类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胃病的人应该戒菸、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 *** 性食物,这些都是最伤胃的。胃的脾性喜燥恶寒,因而冷饮和雪糕也必须要戒,食物以热为好,这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考验,特别是酷暑时节。有两种饮料应该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热水。牛奶可以形成一层胃的保护膜,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在吃东西,是再好不过的。多喝水,特别是热水,因为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把缺水误认为是饥饿。

4、豆奶虽好,但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5、馒头可以养胃,不妨试试作为主食。

6、其他蔬菜水果类的食物是人体不能缺乏的,所以应该足量。但最好煮得软一点再吃,这样胃会好受一点。菜和果皮的纤维比较多,可以适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对多吃。

7、有胃病的人饭后不宜运动,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对消化比较好,总之,餐后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况下,不提倡吃药,因为长期吃药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愈。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医,中医的良方对于养胃特别有效。

9、木瓜适合胃的脾性,可以当作养胃食物,不过对于胃酸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而且,一定要记住,胃喜燥恶寒,除了冰的东西以外,其他寒凉的食物像绿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10、再提一次,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内治好。治病良方就是靠“养”,急不来,只能从生活习惯的改良中获得。我们都需要一个好的胃,这些习惯的改变都是必需的。

养胃小偏方

清晨养胃汤

材料:红枣50克,带蚕蛹的蚕茧20个,适量白糖。

做法:1.将洗净的红枣,和蚕茧一起入锅,加800克水。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15分钟。

3.滤汁入大碗,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汤甜味美,养胃健脾,润肺生津。

桑椹三明治

材料:切片面包若干(无味或咸味)、桑椹罐头1瓶。

做法:1.将桑椹罐头打开,舀出3~4粒桑椹粒放在面包上。

2.再舀几勺桑椹汁,均匀地浇在面包片上,将面包片对折即可。

功效:不仅养胃,还具有明目、清肝及健脑的作用。

早晚养胃粥

材料:粳米50克、大枣10个、莲子20克。

做法:1.莲子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

2.三者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

3.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后早晚食用。

功效:养胃健脾,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体质属偏热的胃病患者可多用蒲公英、夏枯草、石斛等凉性药材煲粥水;如果是体质偏凉的胃病患者,可多用党参、北芪、陈皮等。而对于体质平和的胃病患者来说,就要看大便,如果大便偏烂,就......>>

想请问一下,谁能推荐一些治疗胃酸中成药?

这种情况一般是胃溃疡的表现,建议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西药用复方胃友,和小打片,饭前吃,或有烧心感就服,不要吃雷尼替丁,这种药可以使性功能下降,中药用白芨,元胡,海漂蛸,黄芪,甘草,白芍,白术,各200克,三七50克,共碾磨成粉末,每次服20克到30克,用开水冲服,饭前服,

吃什么中成药治胃酸过多

你好,根据你咨询情况来看可能是胃酸过多有影响引起的,可胃镜检查看是否正常。指导意见:服用香砂养胃丸 ,木香顺气丸治疗看是否有效,忌辛辣酒等 *** 性食品以清淡饮食有一定帮助。

吃什么中药可以抑制胃酸?

胃酸专司消化食物与防腐制酵的重要工作,但胃液分泌有一定的量,如分泌过多,就会出现吞酸、反胃、吐酸水等现象,至于胃酸过多的原因莫衷一是,各有说词,有的说是恼怒忧郁伤肝所引起,有的说是吃肉过多引起,有的认为是胆囊炎所引起的。还有的说是迷走神经发生障碍的缘故,或是血液中氯的新陈代谢失常而起,现暂且不谈。

胃酸过多在胃内发生腐蚀作用,会出现吞酸、反胃、吐酸的现象,甚至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后果,是不可忽略的。 其医疗方法,一般是复用碱性药物,如小苏打等,但中和的效用只能暂时相安,不久胃酸又要分泌过多,若用碱性药反复中和,更能引起胃酸大量分泌,无异火上加油,另外,也有人加入甘草汁饮用,而近来发现,服用甘草汁过多,会有血压升高与尿量增加的副作用,所以还是不用较佳,下面介绍几种较安全的疗法。

验方一 啄木鸟一只,去羽毛,清理内脏,洗净放入烤箱,烤至焦酥为止,与乌贼的甲骨一同放入研钵中,磨成粉末,每次取六克的粉末,用开水冲泡服下。每天服用二次。 胃酸过多,饥腹痛、饱腹痛、吐胃酸,服用这种处方,对恭有好处。传说这种药品能治愈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甚至能治癌症。乌贼的甲骨有收敛、制酸的作用,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疾病。

验方二 据本草载红茶"能开胃健脾消食",有调和及收敛酸分泌过多的作用,绿茶对轻微泛酸者很适用。

验方三 牛奶为本症最适宜的食品,兼吃米粥和麦粥更佳,确能达到制酸的效果。

验方四 某患者罹胃酸过多症,每当胃内空空时,饥肠辘辘,胃即隐隐作痛,接着出冷汗,难以支持,后以奶粉两匙和甘草末一匙为比例,用开水冲服,不放糖,每天喝三至四次,一个月就痊愈了,此物于痊愈后应停服,只要注重日常饮食即可调养得很好。

验方五 如果餐后吃少量生姜,就可将胃酸过多的症状治好。生姜一次不可多吃,吃多了,不但吃不下饭,且对眼睛有损害,由于胃酸过多是属于慢性病,治疗时要慢慢来,否则欲速则不达,。至于病好后,吃不吃生姜都无所谓。这时胃能完全吸收,食欲增加,胃酸过多的疾病即能根治。

验方六 用旱三七五分,研末,瘦猪肉四两,切成片置碗内,将旱三七放肉上,加半碗清水,入锅蒸熟,汤肉一起吃完,隔日吃一次,病轻者三五次即可治好,重者十余次定能痊愈。此方又可治胃酸过少、胃下垂和消化不良、胃神经痛等致病,均有奇效,但是妇女怀孕或是来经期间不可服用。

验方七 将乌贼骨,磨成粉末,每次吃一至二分,以白芨十至二十分煎汤送服。 也可至中药铺买四两,经研成细末后(去硬壳),分为二十包,每次饭后服一包,一星期后就不再吐酸水,再继续服用二个月后,即可痊愈。 乌贼骨含有磷酸钙、碳酸钙、胶质、有机物质及氧化钠等,古今中药集成内说它"为制酸药,对胃酸过多、胃溃疡等有效"此外,其研磨后之细粉,撒布于伤口,具有止血的功效。

验方八 红萝卜也可治胃酸过多症,此因其为碱性食物,汁多味甘,有中和作用,红萝卜须深红色,下端和上端差不多大的,味甜水分也较多,吃时为防细菌,应洗净后表面擦盐用冷开水冲下即可,细嚼一只后,胃酸会恢复正常,如果绞成汁,则疗效甚微。 此物既可治病又兼美容效果,也可增强体力,真是一举数得。

验方九 一切的豆类,都有制酸作用,其中尤以黄豆最佳。

验方十 喝普洱茶对较严重的吞酸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据本草载,普洱茶的功能,能开胃、散风寒、温中、治反胃。

验方十一 每夜服三粒番仔姜(即小辣椒),开水送下,连服一周,共服二十一粒即愈。对男女老少各种胃病,特别是胃酸过多......>>

胃酸过多吃什么中草药好? 10分

中医认为胃酸过多时可以适当的吃些碱性食物,避免食用酸性及 *** 胃酸分泌的食物。具体的胃酸饮食原则如下:

1)胃酸过多宜食含碱成分的食物,如乳类、血、酱油,菠菜、油菜、关罚卷心菜等新鲜蔬菜与水果;而少食含酸的食物,如豆类、花生、醋、油脂食品等。

2)宜食低脂、低糖食物,而高脂和甜食均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避免摄入 *** 胃酸增加的调味品,如辣椒、咖啡、芥末等。

3)胃酸过多应以面食为主,面食能稀释胃酸,其中的碱还能中和胃酸。豆浆、粥类等,能稀释胃酸、保护胃粘膜

4)定时进餐,零食可 *** 胃酸增加;不易过饱,以免 *** 胃窦引起胃酸分泌增多。

知道了胃酸过多吃什么好,同时治疗胃酸过多还可以服用药物,一般是复用碱性药物,如小苏打等,但中和的效用只能暂时相安,不久胃酸又要分泌过多,若用碱性药反复中和,更能引起胃酸大量分泌,无异火上加油,另外,也有人加入甘草汁饮用,而近来发现,服用甘草汁过多,会有血压升高与尿量增加的副作用,所以还是不用较佳。

胃酸吃什么中药会好

胃酸是一种物质,胃酸过多吃些碱性的西药比较有效,中药比较慢,如果非要吃的话就是写养胃的,胃康灵之类的,如果是急性的胃酸过多引起的则吃西药铝碳酸镁咀嚼片,或盐酸雷宁替丁,斯达舒也行,经常这样痛的话可激买写保健食品螺旋藻来吃吃找个好点的品牌,纽崔莱的除外!

经常胃酸吃什么中成药

你好,老蔻丸、参术胶囊等等都不错。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中草药: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砂仁的种子气味芳香而峻烈,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砂仁也是一种中药材,对人体有一些有益的功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砂仁的正确用法,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砂仁的用法

 一、春砂仁焖排骨:温暖脾胃,补气养血。

 春砂仁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据宋代的《开源通宝》和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春砂仁有性味辛温、健胃、行气调中、消食安胎的作用。用其制成的菜式,享誉四方。

 春砂仁焖排骨的制作材料:

 主料:猪排骨500克;辅料:春砂仁(干)15克;调料:大蒜(白皮)10克,盐6克,白砂糖3克,酱油15克,香油5克,淀粉(玉米)10克,花生油25克,料酒15克

 春砂仁焖排骨的做法:

 1、 将排骨斩成小块,用腌料(盐、糖、酱油、麻油、生粉、生油、酒)腌2个小时至入味;2、 烧红油锅,爆香蒜头,放排骨一起爆炒;3、 等排骨炒到5分熟,加入春砂仁(干)15克,继续爆炒;4、 最后炒好排骨加适量水放入传统砂锅来焖煮15-20分钟,直至排骨,酥软,即可上碟。

 二、春砂仁鲫鱼汤

 原料:春砂仁末5克,豆蔻1枚打碎制成粉,活鲫鱼500克(毛重),姜、葱、黄酒、味精、烹调油、食盐适量。

 制作:将活鲫鱼宰杀后,去鳞及内脏洗净,悬吊沥水。待锅中油热后将鱼煎至微黄,煽葱及姜加清汤 及黄酒、味精、食盐用武水煮沸,然后用中火继续煮至鱼汤呈白色,将春砂仁末、豆蔻粉用纱布包好投入同煮,待鱼肉熟即可。

 功效:本品主要营养成分含蛋白质4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12克,热1628千焦耳(389千卡)。 砂仁消食开胃,温脾止泻,温胃止呕,行气化湿;豆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鲫鱼健脾利湿,滋养脏腑。因此本品具有健脾补虚,行气利水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虚寒气胀,脘腹胀痛,食欲不振,体虚水湿停滞,腹水及水肿等患者。但不宜与芥莱同食,鲫鱼不能与麦门冬同煮。

 特点:本汤味极鲜美,芳香诱人。

 三、春砂仁蒸鲫鱼

 原料:鲜鲫鱼一条,春砂仁末3克,油,盐,豆粉。制法:先将鲜鲫鱼去鳞和肠,洗净,用油,盐同砂仁末一起放入鱼腹内,再用豆粉封住刀口,放在碟上,用碗盖紧;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醒脾开胃,利湿止呕之功效。

 四、春砂仁蒸鸡: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润肾安胎。

 五、砂仁蒸猪腰:

 砂仁蒸猪腰,有益气和中、和肾醒脾的功效,是民间传统的保健食品,用以治疗小儿脾虚久泻引起的脱肛。[做法]每次用砂仁3克,研末,猪肾一个洗净切片,以砂仁拌匀,加油、盐少许调味,上笼蒸熟食用。[特色]清香可口。砂仁,性味辛、温、入脾、胃经。猪腰,性味咸、平、入肾经。

 六、春砂仁猪扇骨汤

 进食后顿有益气暖胃的感觉。它具有温胃散寒,调中益气的功效,常服用对健胃、补中、理气十分有效,同时也能辅助治疗胃寒呕吐、妊娠呕吐等症。

 〔材料〕春砂仁6克、猪扇骨750克、生姜2~3片。

 〔烹制〕用清水把猪扇骨洗净,并用刀背敲打至稍裂开;春砂仁敲开见籽。把猪扇骨和生姜片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10碗水),先用武火煲沸腾,改用文火煲2个小时,加入春砂仁稍沸腾片刻即可,调入适量食盐。此量可供2~3人用。

 八、春砂仁粥

 原料:春砂仁末2~3克 ,大米50~75克。

 制作: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春砂仁末,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宜忌春砂仁放入粥内后,不可久煮,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掉。

 春砂仁:善安胎

 阳春砂仁又名春砂仁、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广东省阳春地区和海南省,故又名为阳春砂,奉为地道药材,以个大饱满、气味浓厚的质量最佳。

 该药材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行气、理气解郁、温脾消长、安胎止呕等功效,用来治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泄泻,痢疾,胎动不安等症。

使用砂仁的注意事项

 1、阴虚有热者忌服。

 2、《海药本草》:?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

 3、《本草经疏》:?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皆须详察鉴别,难以概用。?

 4、《药品化义》:?肺有伏火忌之。?

 5、《得配本草》:?气虚肺满禁用。?

 6、口服,偶有过敏反应。

砂仁的功效及作用

 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砂仁

(《本草原始》)

异名缩砂仁、缩砂蜜(《药性论》),缩砂蔤(《海药本草》)。

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

植物形态①阳春砂(《南越笔记》)

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茎圆柱形,横走,细小有节,节上有筒状的膜质鳞片,棕色。茎直立。叶2列,无柄;叶片狭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4~40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呈尾状或急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面光滑,下面被微毛或脱落;叶鞘开放,抱茎;叶舌短小,淡棕色。花茎由根茎抽出,被细柔毛,具有鳞片叶,淡棕色;穗状花序球形,蔬松;苞片长椭圆形,光滑膜质;小苞片管状,顶端2裂,胶质;花萼营状,长约1.6厘米,先端3浅裂,裂片近于三角形;花冠管细,长约1.8厘米,3裂,裂片长圆形,白色,先端兜状;唇瓣倒卵状至匙形,白色,中部具有淡**及红色的斑点,先端有不整齐缺刻,基部具爪,侧生退化雄蕊呈细小的乳状凸起;雄蕊1,花药光滑,药隔附属物3裂,两侧裂片细小,中央裂片宽大而反卷,花丝扁短;子房下位,球形,有细毛,3室,每室胚珠多数,花柱细长,基部具2~3枚蜜腺,柱头近球形。蒴果,近球形,不开裂,直径约1.5厘米,具刺状凸起,熟时棕红色。种子多数,芳香。花期3~6月。果期6~9月。

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地,或栽培。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花朵及花序梗(春砂花)、果壳(砂仁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缩砂(《海药本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3米。根茎横走,有时肥厚。茎直立。叶线状披针形,长15.3~3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呈尾状,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叶鞘革质,光滑;叶舌长4毫米,革质。花茎被绢毛,具鳞片叶,鳞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穗状花序,呈球形,苞片小,长圆形,长1.8~2厘米,光滑;花萼管状,3浅裂;花冠管状,长约2厘米,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厘米;唇瓣匙形,长超过于花冠裂片,宽约1.8厘米,先端2裂,基部具宽爪;花药光滑,长约5.5毫米,药隔顶端的附属物呈半月形,两侧为耳状。蒴果坚硬,长椭圆形或球状三角形,直径约2厘米,具刺,棕色。

栽培或野生。分布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

本植物的果壳(砂仁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文火焙干,即为壳砂(一名砂果);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即为砂仁。

药材①阳春砂仁(《南越笔记》)

又名:春砂仁、蜜砂仁(《古今药物别名考》),土密砂(《增订伪药条辩》),为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果实。椭圆或卵圆球形,略呈三棱状,长1.5~2厘米,径1~1.5厘米。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一端有小突起物,一端有果柄痕。果皮薄,质轻脆,内合多数种子。种子团呈球形或长圆球形,具钝三棱分成三瓣,每瓣有种子6~15粒。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径约2毫米,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破开后,内部灰白色,油润。气芳香,味辛微苦。

②进口砂仁

又名:西砂仁(《饮片新参》)。为植物缩砂的干燥果实。椭圆或卵圆球形,略呈三棱状,长1.5~2厘米,径0.8~1.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密生刺片状突起。种子团形状较圆,表面灰棕色或棕色,去壳后的砂仁往往因特殊加工处理,其外层被有白色粉霜。气味较阳春砂稍淡。以上两种均以个大、坚实、仁饱满、气味浓厚者为佳。以阳春砂质量为优。

阳春砂仁主产广东、广西等地。进口砂仁主产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

化学成分缩砂种子含挥发油1.7~3%,主要成分为d-樟脑,一种萜烯(似柠檬烯,但非柠檬烯),d-龙脑,乙酸龙脑酯,芳樟醇,橙花叔醇。

阳春砂,叶的挥发油与种子的挥发油相似,含龙脑、乙酸龙脑酯、樟脑、柠檬烯等成分。又阳春砂含皂甙0.69%。

同属植物草豆蔻,其种子含有砂仁香气的挥发油4~6%。

炮制砂仁:除去杂质及果壳,捣碎。盐砂仁:取净砂仁,用盐水浸泡拌匀,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砂仁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性味辛,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海药本草》:"味辛,平,咸。"

③《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④《纲目》:"辛,温,涩,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厥阴、手太阴、阳明、厥阴。"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①《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②《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④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

⑤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

⑥《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

⑦《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

⑧《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5~2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有热者忌服。

①《海药本草》:"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

②《本草经疏》:"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听伤,皆须详察鉴别,难以概用。"

③《药品化义》:"肺有伏火忌之。"

④《得配本草》:"气虚肺满禁用。"

选方①和胃气,消宿食,理腹痛,快膈,调脾:沉香一两,缩砂仁、乌药各二两,净香附四两,甘草(炙)一两二钱。上除沉香不过火,余四味锉焙,仍同沉香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温盐汤无时调服,或空心烧盐汤调下亦好,紫苏,枣汤尤妙。(《活幼心书》缩砂饮)

②消食和中,下气止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饮。(《纲目》缩砂酒)

③治痰气膈胀:砂仁捣碎,以萝卜汁浸透,焙干为末。每服一、二钱,食远,沸汤服。(《简便单方》)

④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七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生姜二钱。水煎服。(《古今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

⑤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缩砂仁不拘多少。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缩砂散)

⑥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缩砂仁、炮附子(末)、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丸。日二,服四十丸。(《药性论》)

⑦治妇人妊娠,偶因所触,或坠高伤打,致胎动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缩砂不计多少。慢火炒令热透,去皮用仁,捣罗为末。每服二钱,用热酒调下,须臾觉腹中胎动处极热,而胎已安。(孙用和)

⑧治遍身肿满,阴亦肿者:缩砂仁、土狗一个,等分。研,和老酒服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小儿滑泄,肛头脱出:缩砂一两。去皮为末,每用一钱,以猪腰子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矾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缩砂散)

⑩牙齿疼痛:缩砂常嚼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一切食毒:缩砂仁末,水服一、二钱。(《事林广i2》)

名家论述①《汤液本草》:"缩砂,与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与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与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肾,与亦、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

②《纲目》:"按韩愗《医通》云: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之辛,以润肾燥。又云:缩砂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故补肾药用同地黄丸蒸,取其达下之旨也。"

③《本草经疏》:"缩砂蜜,辛能散,又能润;温能和畅通达。虚劳冷泻,脾肾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虚也,赤白滞下,胃与大肠因虚而湿热与积滞客之所成也。辛以润肾,故使气下行,兼温则脾胃之气皆和,和则冷泻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滞下自愈,气下则气得归元,故腹中虚痛自已也。""缩砂蜜,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本非肺经药,今亦有用之于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气不得舒,以致咳逆之证,若咳嗽多缘肺热,此药即不应用矣。"

④《本草汇言》:"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窜,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沈则施曰:砂仁温辛香散,止呕通膈,达上气也;安胎消胀,达中气也;止泻痢、定奔豚,达下气也。与木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⑤《药品化义》:"砂仁,辛散苦降,气味俱厚。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⑥《本草新编》:"砂仁,止可为佐使,以行滞气,所用不可过多,用之补虚丸中绝佳,能辅诸补药,行气血于不滞也。补药味重,非佐之消食之药,未免过于滋益,反恐难于开胃,入之砂仁,以苏其脾胃之气,则补药尤能消化,而生精生气,更易之也。""砂仁止入脾,而不入肾,引补肾药入于脾中则可,谓诸补药必借砂仁,引其由脾以入肾,则不可也。《神农本草》并未言其入肾,不过说主虚劳冷泻耳。夫冷泻有专属乎脾者,何可谓脾寒俱是肾寒。"

⑦《玉楸药解》:"缩砂仁,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与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腐酸,利下气之秽浊。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胃逆。凡水胀肿满,痰饮咳嗽,噎膈泄利,霍乱转筋,胎坠肛脱,谷宿水停,泄秽吞酸诸证,皆升降反常,清陷浊逆故也。泄之则益损其虚,补之则愈增其满,清之则滋其下寒,温之则生其上热。惟以养中之味,而加和中之品,调其滞气,使枢轴回旋运动,则升降复职,清浊得位,然后于补中扶土之内,温升其肝脾,清降其肺胃,无有忧矣。和中之品,莫如砂仁,冲和调达,不伤正气,调醒脾胃之上品也。"

⑧《本草求真》:"缩砂,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其言醒脾调胃,快气调中,则于腹痛痞胀有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至云止痛安胎,并咽喉口齿浮热能消,亦是中和气顺之意。若因实热而云眙气不和,水衰而见咽喉口齿燥结者,服之岂能是乎。故虚实二字,不可不细辨而详察耳。"

⑨《本草正义》:"缩砂蔤,虽辛温能升,未尝不治中、下二焦之气,尤以专治肝肾为特长。甄权谓温暖肝肾,藏器谓治上气奔豚,盖皆有见于此。又如肠澼滞下一症,腹痛皆由气滞,必以调气为要务,然须疏通开泄,宜降而不宜升,故芳香辛温,升阳动火之药,皆在禁例。惟砂仁既能治虚寒之泄泻,似乎亦在升清消滞一边,而《开宝》竟以主治赤白痢疾,此症惟湿热积滞为独多,温升之品,宁非大忌。不知砂仁气辛,虽似温升,而开泄下降,是其本色。且能破滞解结,则虽湿热实积,亦不妨藉为引导,直入下焦而通淤滞,不患其升举秽浊,上逆为虐。故甄权又以为止休息气痢,濒湖引《药性论》,谓治冷滑下痢不禁,则温涩之中,尚有行气消积之作用在,固不可与肉蔻、益智之一味温涩者同日而语。石顽谓今入治血痢亦多用之,若积欲尽时,良非所宜。岂不以消滞导淤,是其所长,故适宜于积滞初下之症。又谓新产忌之,恐其气辛燥而动血,于以知砂仁泄降下气,力量颇专。与其他辛温芳香之药,以气用事,能升而不能降者,显然有别。"

提醒您:砂仁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4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