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有什么古怪的中药名?

中药种类繁多,而药名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好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演绎出出了新的篇章,现辑录部分佳作于下,请各位欣赏:

有什么古怪的中药名?

一、今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的信

白术兄:

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

表弟:杜仲顿首

二、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药名串成的诉状

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

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窃氏有夫黄柏,男黄连,因往硫黄( 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办顽凶。民等沾恩。谨状。

在短短130多字的诉状中就嵌入了20多种中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传至今。

四、古代名人用中药名写的情书

冯梦龙的《桂枝儿》: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清代褚人获编的《坚瓠集》中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亦通篇皆用药名。———其妻给丈夫的信上这样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其夫给妻的回信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从这些有趣的中药名组合而成的古代男女情书中,我们可以了解明清两代时,中药业在我国的兴盛和中药知识在我国古代民间的普及。

五、中药名联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镜花缘》第70回:

风吹不响铃儿草

雨打无声鼓子花

长寿 金盏草 蝴蝶花 木贼草 慈姑花

半夏 玉簪花 蜜蜂草 水仙花 妒妇草

还有将中药名嵌入对联的。如:

稚子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稚子”即杞子,“打马”即藩打马。)

又如:

一阵乳香知母至,

半窗故纸防风来。

有副药名联更奇妙: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甘草),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一中药店门联:

将军红大戟

国老金重楼。

将军是大黄的别名,红大戟即红芽大戟。红原为形容词,这里作为动词,红大戟意为杀敌立功。国老是甘草的别名,金重楼即重楼金线,是蚤休的别名。金,这里也作为动词。

一中药店老板新婚,友人送他一副对联:

金钗门东广植忘忧草

王孙房苑常开合欢花。

金钗,是石斛的别名;门东,是麦冬的别名;忘忧草,是萱草的别名;王孙,是黄芪的别名;房苑,是防己的别名。上下联共用了六个中药名,表达了祝贺之意,匠心别具。

刘寄奴,据《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

何首乌,是唐代一个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的药物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

徐长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的故事传说。

威灵仙,是说它的药性威猛,效果灵验如仙。

覆盆子,盆作尿器解;覆盆是指其治疗夜尿频数的效果是可覆其尿器,所以叫做覆盆子。

益母草善治产后胎前诸病,所以有益母之名。

合欢,其原植物的特点是其叶至暮即合(《本草拾遗》),药效是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从新》)。

防风,善治风症;续断,能接续断折。此外,尚有蚤休、忘忧草、王不留行..都是以其功效命名的。

六、中药命名的有趣现象

东白芍、南星、西洋参、北沙参。(与方向有关)

春砂仁、夏柘草、秋桑叶、冬葵子。(与四季有关)

青黛、黄芪、赤芍、白术、黑铅。(与五色有关)

甜石莲、酸枣仁、苦参、辣蓼草、咸秋石。(与味道有关)

金银花、木通、水獭肝、火麻仁、土茯苓。(与五行有关)

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丸。(与气象有关)

山药、川芎、望江南、河白草、海浮石、洋金花。(与地理有关)

猪牙皂、牛膝、羊踯躅、马宝、鸡血藤、狗肝菜。(与动物)

鼠粘子、牛黄、虎骨、兔丝子、龙胆草、蛇蜕、马勃、羊肉、猴枣、鸡内金、狗脊、猪苓。(与生肖有关)

如一见喜、两面针、三七粉、四叶参、五倍子、六神曲、七叶莲、八角茴、九香虫、十大功劳叶、百草霜、千金子、万年青。(与数字有关)

如一粒金丹、二至丸、三才封髓丹、四逆散、五子衍宗丸、六一散、七宝美髯丹、八仙长寿丸、九制豨莶丸、十全大补膏、周公百岁酒、千金不易丹、万应喉症散。 (与数字有关)

川桂枝、川黄柏、川大黄、川贝母;广木香、广郁金、广陈皮;湘莲肉;苏薄荷;浙贝母;建泽泻。(与产地有关)

金鉴羊肝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清金保肺丸、金匮肾气丸。 (与五脏有关)

七、诸葛亮后裔用中药名撰写的一则祭文

呜呼!秋桂枝高,痛泣威灵仙去;冬桑叶落,更悲子不留行。恭维我兄斐斋公者,禀性光明,持躬厚朴,细辛处事,苦练成家。诚大腹之能容,亦合欢而有庆。只为潼关失怙,苦丁慈父之忧,於焉海经商,苦遂劳人之驾。迨至业精百草,利获千金,新会朋侪,当归故里。余粮满石,有时则润及慈姑;益智多仁,至此苦忧知母。胥肉果团圆以序乐,弟昆布慈惠而无私,宜乎宝树联辉,五加其一;银花叶瑞,二妙成双。有事必不违心,随遇自然得意者也。胡意平生急性,留毒归身,病起无名,含吐未能活络,医诚没药,肿痛改以连须。百药徒煎,千年难健,怅登仙于紫苑,徒洒泪青风也乎。兹际梅开绿萼,桔皱丹皮,律转阳春,期当望月。驾车而车于熟地,借巢穴于原枝。弟客连翘,哀声续断。范等厚蒙友爱,薄荷教言。叹栀子之已亡,悲使君之不见。歌声薤白,聊呈竹呈之觞;服带麻黄,有感荆花之谊。望车前而洒涕,束果本以为刍。血献仙茅,香供白檀一炷;露擎佛手,酒酌红曲三杯。神曲有歌,公英束格。

八、中药名谜

唐诗中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谜底为四味中药名:首句谜底是当归;次句谜底为白头翁;第三句谜底为人参,人参为人生的谐音(儿童不识,觉得此人陌生),另一解为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谜底是生地,解为出生之地。宋词苏东坡《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句,谜底为中药名千年健。元曲徐再思《凭栏人·春情》中有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句,谜底为相思子(松玉钗、羞镜台等均为相思之态,子指所思之对象)。俗语有奶便是娘,谜底打中药名二,为乳香、知母。也有用三国时人名刘阿斗猜一中药名的谜语。其谜底为使君子。曹操曾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即指刘备,刘阿斗是刘备的儿子,亦即使君之子。

九、中药顺口溜

中药顺口溜在民间传说中非常多,如:

铁脚威灵仙,

砂糖和酒煎,

一口吞下去,

铁剑软如绵。(形容威灵仙的治疗骨骨更在喉的功效)

七叶一枝花,

深山是我家,

痈疽如遇者,

一似手拈拿。(形容七叶一枝花(即蚤休)的治疗痈疽的功效)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形容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的通乳的功效)

十、中药名谜语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故乡——熟地

异国——生地

不生第二胎——杜仲

牧童——牵牛子

九死一生——独活

三九时节——天冬

包龙图——首乌

司机——车前子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天女散花——降香

长生不老——万年青

绿林好汉——草寇

病入膏肓——没药

自卫还击——防己

他乡遇故知——一见喜

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

春眠不觉晓——安息香

春常在——四季青

一年十二月——四季青

断肢再植——骨碎补

东坡先生浑不知——狼毒

有言在先——白前

老实忠厚——厚朴

黑色丸子——乌药

演讲技巧——白术

机构繁多——百部

户——芦根

雪——夏天无

葬花——安息香

武松杀嫂——穿心莲

土皇帝——地龙

世上只有妈妈好——光知母

举头望明月——怀熟地

天天向上——连翘

偷梁换柱——木贼

言语肤浅——陈皮

摸用小人——使君子

孩儿拜见父王——太子参

十一、用中药名写成的小说段落

《幽闺记》是一部南戏,为元人施惠所作。第25出《抱恙离鸾》,用中药名着重描摹了一位庸医为人看病出诊前的情景。作者前后共运用了药名近60种,文笔幽默,借代风趣,把一个庸医骗子的嘴脸刻画得十分形象逼真,整个剧情充满了喜剧色彩

1. 描写中药的诗句

1、伏火炉中药未成唐白居易 《题酒瓮呈梦得》2、将寻洞中药唐钱起 《独往覆釜山,寄郎士元》3、食我山中药唐王季友 《寄韦子春(一作山中赠十四秘书兄)》4、瘦滕谩卦瓢中药宋吕胜己 《满江红·墙下松筠》5、檐外竹、圃中药宋陈允平 《瑞鹤仙·故庐元负郭》6、栏中药旋添唐姚合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7、始信e5a48de588b67a6431333363353865壶中药唐刘驾 《别道者》8、青草方中药唐黄滔 《壶公山古老相传右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9、长生不待炉中药唐胡宿 《淮南王》10、车多病嫌中药唐徐铉 《题白鹤庙》11、炉中药熟分僧饭唐王正己 《赠廖融》12、坤中药元高道宽 《苏幕遮 原调误作浪淘沙,兹据律改》13、尽去囊中药宋陆游 《病后作》14、杯中药冷呼不醒宋陆游 《书病》15、未言乞得囊中药宋陆游 《自咏绝句》16、一针见血瓶中药当代启功 《就医》17、若为乞得壶中药宋胡仲弓 《题金粟洞》18、葫芦中药不容窥宋刘克庄 《村居书事四首》19、盘中药菜真僧舍宋王禹偁 《赠郝处士》20、炉中药熟分僧服宋王正已 《赠廖融》21、不须更煮囊中药宋项安世 《六叔母生日》22、圃中药千本宋熊禾 《题林氏药圃》23、车多病嫌中药唐徐铉 《题白鹤庙》24、万金炼就壶中药明张元凯 《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有序)》。

2. 形容中药的句子

《满庭芳》南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北宋> 洪皓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3. 描写中草药的句子

第1句明清小说家冯梦龙的情书,更是巧妙地将中药与诗词联袂:“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地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

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情书中共用了14个药名,情书情思情趣跃然纸上,反映出这位文学大师对医药知识的精通。

第2句谈到中草药,我想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应该是一碗黑不溜秋的,散发着一股股难以名状的古怪草药味的,喝下去时可以让舌头苦上好一阵子的不明液体。然而就是有着这样可怖名声的中药——哪怕它曾经也是我所避犹不及的——如今却成了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至为珍贵的记忆。

第3句们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三宝之首,能补气血、生津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东北的长白山区,就是人参的家乡。在那儿,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人参的绚丽多彩的故事,这里说的是一个有关人参姑娘的故事。

第4句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新婚不久辞别妻子奔赴抗金前线,一日夜深人静,以中药名填词一首,遥寄娇妻:“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从中可以找出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多味中药,这些药名本身的语义共同构筑了词的内容,而且使之与词意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5句野马追的传说 。秦末,嬴秦的暴政,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

项梁、项羽、陈婴联合的义军,拥立楚怀王在盱眙建都。有一位将军的坐骑患咳喘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怎么也治不好。

战况激烈,携之不能征战,杀之于心不忍。最后放入盱眙山中,让它自生自灭。

后来有一天,这位将军重返旧地,忽见一匹野马昂首长啸,奔腾而来,紧紧跟随。他停下一看,原来就是那匹丢弃的马,那时骨瘦如柴,如今腰肥体壮。

这是什么道理呢?访问当地老人,从一位采药者口中得知:盱眙山中盛产一种叫白鼓丁的草可以医治咳喘病。奥秘被揭示出来了,于是白鼓丁得了一个雅名叫“野马追”。

4. 《诗经》中有关"中药”的句子有哪些

1.《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

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

2.《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

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

功效。

3.《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

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

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

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4.《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这样

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

药——益母草的古称。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药”,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

上部分入药,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

5.《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第一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

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她家离我近在

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

其实最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它属

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

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

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6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