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什么吃的特产
NO1 鸡仔饼
推荐指数:☆☆☆☆☆
价格:10-30元/500g
平时我们吃的各种饼,有甜的,咸的,无味的,你一定没吃过一种咸中带甜,就是那种入口咸香,细嚼回甘,同时不断有坚果、南乳和猪油香气被牙齿磨出而充满口腔的饼,越吃越香,以致于根本停不下来。
这就是让老广人从小依恋至今的——鸡仔饼!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广东四大名饼之一。它的特别在于除了含有大家熟悉的坚果,还加入了香喷喷的五花猪肉,并佐以红腐乳调味,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甘香,比叉烧还香。
还没吃过的,通常头一口都会被惊艳到;吃过的总感觉回味无穷,常常怀念。
小缺点:略油,热量略高(但真的好吃到尖叫,让你愿意为它增肥200斤)
推荐店铺:
1. 成珠食品
鸡仔饼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播与演变,风味有所变化,目前市面上有依然保持原配方和原制作工艺,保持原来酥香脆口的口感的;也有微调原料和工艺,变酥脆口口感为坚韧有嚼劲的。
头一回买鸡仔饼务必选择成珠食品的小凤饼,这里的小凤饼正是鸡仔饼的前身,几百年来保持鸡仔饼原来的风味与口感,沉淀了几代老广人的童年记忆。相比其他鸡仔饼,它口感更酥脆,少了猪油的油感,可以说是小清新版的鸡仔饼,尤其适合不喜欢猪油香气的朋友。
“小凤饼,成珠楼,二百年来誉广州。酥脆甘香何所从,品茶细嚼似珍馐......”
成珠食品前身为成珠茶楼,始建于清朝乾隆年代,是广州年资最长的茶楼,可惜落魄于1985年的一场大火,转而以专营糕点饼类的成珠食品经营至今,当年让成珠茶楼闻名于世的小凤饼得以原封不动地传承下来,成为维系成珠茶楼文化以及老广记忆的重要支点。
成珠食品(南华中路店)
价格:袋装,26元/400g;盒装,27元/400g
营业时间:08:30-18:30
地址:南华中路209号
地铁:2号线市二宫站
公交:海幢寺站、海幢码头站
网购:
广州特产 成珠小凤饼香脆酥鸡仔饼400g
京东
75.00去购买
2. 纯心饼店(原顺意饼店)
这是一家老广人以及外地人都愿意顶着热浪等上1个多小时的老饼店,虽然其貌不扬,但它的鸡仔饼总让人欲罢不能,酥脆与油香结合得恰到好处,咬一口酥脆芳香,嚼起来又脂香四溢,这惊为天人的口感足以慰藉长时间等候引起的腰酸腿疼。
如果说成珠食品是一家沉淀在老广人心里而默默无闻的百年老店,那么纯心饼店就是热热闹闹的“网红店”了。纯心饼店原名顺意饼店,除了鸡仔饼,特色花生酥是它的招牌,享誉国内外。
所以跑一趟纯心饼店总不会亏,除了鸡仔饼,还能吃上松脆的花生酥,当然能不能排上就看你的运气啦。
纯心饼店
价格:15元/500g
营业时间:8:00-19:00
地址:
1.堑口总店:南洲前街13号
地铁:2号线市二宫D出口步行1.2km
公交:堑口站
2.源溪店:源溪石路边1号(近南岸路)
地铁:5号线西场站A出口
公交:西场立交站、西场电器城站
注意注意:总店只收现金,并且常年排长龙,如果不想排队或者没带现金的,推荐到源溪分店哦~
如果不喜欢吃脆口的,可以到莲香楼或者陶陶居买韧口有嚼劲的。
NO2 莲蓉
推荐指数:☆☆☆☆☆
莲蓉系列特产:莲蓉馅料、莲蓉酥、蛋黄莲蓉酥、莲蓉月饼
价格:
莲蓉馅料:28-29元/500g
莲蓉酥:6元/个
蛋黄莲蓉酥:6元/个
莲蓉月饼:100-200元/盒
你吃过莲蓉月饼吗?我小时候中秋节常吃到莲蓉月饼,感觉就像是一块甜腻腻的糖,实在不太感冒。直到吃了这里的莲蓉月饼......
有一种莲蓉,清甜不腻,口感细腻嫩滑,含在嘴里,上颚与舌头轻轻一压,即化成绵密细软的清膏,从喉咙滑入食道。用它做成的酥饼,外酥里嫩,牙齿从酥脆的外皮中穿过,陷入绵软细腻的莲蓉中,咬得一口莲蓉与酥皮柔和,简直酥软到骨子里。这,才是莲蓉本来的模样!
这就是素有“莲蓉第一家”之称的广州莲香楼,它从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传承至今,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并被批准为“国家特级酒家”。不仅在老广人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游客们来广州必到的打卡点。
老广人喜爱莲香楼的莲蓉馅料,买回家做面包、做汤圆都非常好吃;
除此之外,就是闻名国内外的莲蓉月饼了,堪称国内莲蓉月饼之鼻祖,真正做到莲香悠然,绵软细腻,甜而不腻。
如果你平常不爱吃甜月饼,那么你可以适当尝一口莲香楼的莲蓉月饼,一定会颠覆你对甜月饼的认知与感受,从此爱上它。
莲蓉月饼一般在中秋期间才能买得到,但平常有类似的莲蓉酥和蛋黄莲蓉酥,除了换成了酥软的表皮,馅儿的口感相差无几。
当然,除了莲蓉系列,莲香楼的老婆饼、嫁女饼、鸡仔饼也同样深受当地人追捧,不妨一试。
推荐店铺:
莲香楼
莲香楼在广州有许多分店,基本上在广州随处可见。其中上下九步行街第十甫路店为总店,在总店除了可在一楼购买特产,二楼还能享受到莲香楼的经典茶点,正宗的广式茶点,值得一去。
营业时间:07:00-22:00
店铺地址:
总店(第十甫路):第十甫路67号(近世纪假日酒店)
地铁:1号线或6号线黄沙站B出口步行560m
公交:上下九步行街站、宝华路站
网购:
广州特产 中华老字号 莲香楼 纯正莲蓉馅料500g 袋装
京东
49.90去购买
NO3 广式创新花式点心
推荐指数:☆☆☆☆☆
价格:十几-几十不等
好吃的饼你吃过很多,好吃又长得好看的呢?
广州又一家百年老字号饼家,他们家的饼不但好吃,造型还相当少女心,别说吃了,光看着就叫人心花怒放!
如果说莲香楼的糕点是传承百年的经典,那么,陶陶居的糕点则是与时俱进的革新派,它在传承百年的技术基础上,结合新一代年轻人对低糖低脂以及美的追求,推陈出新,推出一系列好吃、健康又高颜值的新时代广式糕点,孵化一众广州年轻人。当然,价格也比莲香楼要高出不少哦。
这些长得像花儿一样的饼,样样都好吃,小清新式的清甜,吃饱也不腻口。比如受欢迎程度靠前的乌豆沙蛋黄酥,薄薄的一层清新乌豆沙裹着一整颗咸蛋黄,每一口都层次丰富,从酥软的皮过度到乌豆沙的清甜,然后迎来蛋黄的咸香,过瘾!
椰蓉笑口酥,含苞造型,像待放的梅花,远远看到它就忍不住朝它奔过去,淡淡的甜味,一瓣一瓣掰着吃,不知不觉就吃完了一整个;
奶黄流心酥,轻轻一掰,金**的奶黄流了出来来,赶紧舔一口,好吃到转圈圈;不过这款略甜;
......
其他清淡口感的还有木棉花饼、蟹黄饼、陶花饼等都非常推荐。每款个来一个,拿够6个就能套上固定又好看的礼盒,送给最想送的ta,一定非常惊喜。
不过,这些都是现做的糕点,一般保质期不超过1天,除非当天能赶上送人,不然也不太适合外带。
除了创新糕点,素有月饼鼻祖的陶陶居的广式月饼也不容错过,老婆饼、鸡仔饼也值得试试。
陶陶居饼家
陶陶居主营茶点和饼类,前者为陶陶居酒家,后者为陶陶居饼家
营业时间:09:00-22:00
店铺地址:
北京路店:惠福东路580号(大佛寺)
地铁:6号线北京路站B出口530m
公交:北京路口站,北京南站,教育南路站
网购:
广州特产 陶陶居蛋黄白莲蓉月饼720g
京东
199.20去购买
NO4 广式腊肠
推荐指数:☆☆☆☆
价格参考:30元-200元不等
在广府饮食文化中,腊味是相当重要的一员。广式腊肠柔韧有嚼劲,酒香扑鼻,咸香中带有丝丝甜味。米饭快蒸好之时,铺上一层腊肠切片,加两根青菜,打上一个鸡蛋,蒸好揭盖,淋上酱油,肉香、米香融合淡淡酒香,食欲大增,忍不住狂咽口水。
广式腊肠有特有的酒香和淡淡的甜味,吃惯了咸辣的腊肠,偶尔来一顿广式腊肠蒸饭,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推荐店铺:
1. 皇上皇腊味
百年老字号皇上皇的腊肠,老广人从小吃到大,选用优质煮肉,以太阳能晒干,口感结实,劲道十足,咸甜适中。店铺客人常年络绎不绝,从老广人到外地游客,生意真是相当火爆。
皇上皇腊肉按照瘦肉和肥肉的比例,分为二八腊肠、三七腊肠、瘦肉腊肠等,其中二八腊肉肥瘦适中,购买的人相对更多,价格在64.25元/500g,瘦肉比例越高,价格也相对上调,比如瘦肉散肠去到91.75元/500g。
本地人更喜欢前来购买散装腊肠,味道更香;如果是买来自己吃,推荐散装腊肠;如果买来送人,可选择包装好的袋装腊肠。
皇上皇
皇上皇在广州有二三十家店,基本随处可见。这里主要推荐人流最旺的皇上皇腊味店(上下九路店)
营业时间:09:00-22:30
店铺地址:
下九路3号(广州酒家文昌店隔壁)
地铁:1号线长寿路站A出口730m
公交:文昌南路站、上下九步行街站、康王路总站
网购:
广州特产 皇上皇 二八腊肠(8分瘦)454g
京东
68.00去购买
2. 禺山牌腊味
禺山牌腊味是广州番禺区特产,也是广州十大手信之一。比起皇上皇,它的肉香味更浓郁,越嚼越香的那种,不少吃不惯甜味腊肠的省外朋友也爱吃,可以说是广式腊肠中的极品。
但禺山牌腊味购买不算方便,在广州主流旅游景点中几乎找不到它的踪影,番禺区相对更多,除非到番禺打卡,可以顺路购买;不然还是网购更方便。另外注意,禺山牌腊味秋冬季节比如8-11月左右才上市,其他时间不一定有。
禺山牌腊味专卖店
店铺地址:番禺区市桥街北桥路8号
地铁:3号线市桥站B出口1.3公里
公交:西园站、环城西路站、禺山大道西站
NO5 致美斋调味品
推荐指数:☆☆☆☆☆
价格参考:50元以内
推荐:
天顶头抽:41.8元/瓶500ml
添丁甜醋:33.8元/瓶1.85l
小磨麻油:9.3元/瓶100ml
桂花喼汁:12元/瓶630ml
你吃过味道比较浓郁,好吃到可以直接拌饭吃的酱油是哪个牌子的?
酱油好不好吃主要看它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含量越高越香,也越有营养。我一直挺喜欢吃某邦酱油,它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高达1.3g/100ml,普通的一般都低于1.0g/ml,用来蒸鱼特别香。
直到被广州朋友安利了致美斋的天顶抽,完了,那浓郁的豉香,竟不由感叹这辈子都没吃过酱油啊!一看它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竟超过了1.45g/ml!怪不得直接酱油拌饭都能吃下好几碗!
另外,广东人不是习惯给产妇煮猪脚姜吃吗?驱寒、滋补又美容养颜,味道酸甜,十分开胃,用的正是致美斋的添丁甜醋。买回来亲手煮广式猪脚姜,酸甜中带有生姜的辛辣,让人食欲大增,猪脚Q弹有嚼劲,越吃越香。我有个同事坐完月子后,皮肤比孕前还好,皮肤白里透红,细腻有光泽,她说因为月子期天天吃猪脚姜。
如果想要带回家或者送给亲戚朋友,致美斋的调味品是相当给力的选择(由于调味料比较重,不方便携带,建议网购)。
推荐店铺:
致美斋酱园
致美斋始建于1608年明末清初,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四大名酱园之一。几百年来,可以说它几乎承包了广州城家家户户的厨房酱料,它的味道也成了老广人对调味品的初始印记,感情相当浓厚。
店铺地址:文德路16号
地铁:6号线北京路站B出口320m
公交:文德路总站、万福路站
网购:
广州特产 致美斋 添丁甜醋 食醋调味料调料1.85L
京东
33.00去购买
NO6 汤料
推荐指数:☆☆☆
价格参考:不同汤料价格不同
广州人爱煲汤,全球人都知道,来广州不买广州的汤料那就基本等于没来过广州。
广州汤料有很多,一年四季均有不同,只要有肉,就有对应的汤料与之匹配,不但味道好,更重要的是有各种针对性的调理作用,比如春夏祛湿清热,用土茯苓、赤小豆、薏苡仁煲老鸭;春天滋阴润肺,用海底椰奶沙参玉竹煲乌鸡;冬天驱寒补肾,用羊肚菌、干姜、黑胡椒煲猪肚等等。
推荐店铺
清平药材市场
来到这里就像闯进了汤料的天堂,不仅有各式各样的中药材,还有琳琅满目的海鲜干货,你想要什么功效的汤,只要告诉店铺老板,就能立刻给你配出来。记得货比三家,跟老板砍价哦~
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
营业时间:8:30-17:30
店铺地址:珠玑路25号(就在上下九步行街附近,去上下九玩的时候可以一并拿下)
地铁:1/6号线黄沙站E出口
公交:珠玑路(市中医院)站、市中医院站
NO7 马蹄糕
推荐指数:☆☆☆☆
价格参考:5-30元
你喜欢吃果冻吗?弹弹的很爽口。广州有一种用马蹄做的“果冻”,有马蹄的清香味,不但爽口,还很解暑,它叫马蹄糕。如果不喜欢吃饼类,那么马蹄糕是不错的选择。
在广州吃早茶,基本都能看到马蹄糕的身影,这是老广人的心头好,马蹄糕口感清润,入口清凉,咬上去Q弹嫩滑,散发浓郁的马蹄清香,丝丝清甜而不腻。
正宗的广州马蹄糕来自荔湾区的泮塘,这里制作马蹄糕的原料马蹄,在几千年前与藕、茨菇、茭笋和菱角一起被称为泮塘五秀,深得到唐朝皇帝的垂爱,作为食材原料长期供应于皇室。
推荐店铺:
泮塘老铺
泮塘老铺始于清朝嘉兴三年,也是一家地道的百年老字号了。泮塘老铺的马蹄糕只用自家种植的马蹄以确保醇正的口感,非市面上其他马蹄所及。
店铺供应现做的马蹄糕、马蹄露、马蹄爽等,以及可带回家亲手制作马蹄糕的纯正马蹄粉。
除外马蹄系列的糕点,桂花糕、绿豆糕、红豆糕、椰汁糕、三色糕、钵仔糕等都是清润Q弹的糕点,也非常受欢迎。而且价格相当公道,一大盒马蹄糕才18元,一杯马蹄爽5元!
一般游客习惯到店里品尝马蹄糕,再带走马蹄粉送人。
泮塘老铺
营业时间:9:30-19:00
店铺地址:(广州)泮塘路2-3号(近仁威庙对面)
地铁:5号线中山八路B出口650m
公交站:仁威庙站、泮塘站
网购:
广州特产 泮塘纯正马碲粉250g包.
淘宝
17.54去购买
NO8 广绣
推荐指数:☆☆☆☆
价格参考:几百到几千不等
不管家里多简陋,只要摆上一件富有文化底蕴的刺绣工艺品,顿时有了格调。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远看惟妙惟肖,近看精致细密,纹理清晰,是不可多得的刺绣佳品,包括以潮州市为中心的潮绣以及以广州市为中心的广绣。
广绣品种丰富,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常见题材有荔枝、红棉、百鸟等。
推荐店铺:
1. 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
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被誉为广绣粤绣第一家,是广州老字号企业,以广绣绣画为主导产品。前身为1955年5月广州刺绣业组建的第一家合作社——新滘刺绣社。设有广绣展厅及广绣大师工作室,对外开放参观,可到现场观看广绣优秀作品以及制作过程。
营业时间:工作日9:00-17:30
地址:海珠区敦和路171号广绣大厦
地铁站:3号线客村地铁站
公交:墩和街口站、墩和站
2. 梁秀玲刺绣艺术馆
“广州十大手信”生产企业,广州市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单位,广州市乞巧文化传承基地。设有作品展区和体验区,对外开放。不过在番禺区,相对没那么方便。
梁秀玲刺绣艺术馆
营业时间:工作日9:00-17:00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兴业大道中南兴花苑商铺3128号
交通:兴业大道中公交站
除外以上8个主推特产,美食方面还有上下九、北京路的鸡公榄,黄振龙、林氏、耕田公、王老吉的广式凉茶,从化荔枝蜜,番禺大石腐乳等;工艺品方面尚有广彩、榄雕、灰塑以及西关铜器。都是独居特色的广州特产,可根据个人喜好选购。
鸡公榄:上下九、北京路步行街,遇上穿着公鸡装饰的老师傅即可购买
广式凉茶:广州街道随处可见
广彩:广州市番禺莲花彩瓷实业有限公司
灰塑:广州灰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榄雕:广州市增城区榄人榄园(荔城街夏街村黎贺榛故居)
来广州旅游,只有对广州人气特产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以更快的时间买到,预留更多时间好好感受广州的本土风情~
怎样看待平和待人的处事态度?
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在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唐代《封氏闻见录》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又 唐诗人杜牧的:"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生动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饮茶在大小寺庙的风行,僧人加强对茶叶采制的研究,于是出现历代名山大川寺庙出名茶的现象。
如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的碧螺峰,原名"水月茶",首先又洞庭山水月院山僧制得。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的最佳。君山银针产于君山白鹤寺。
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古书记载唐宋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僧人们都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啜饮香茗。
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位"由此产生。
茶与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茶叶著作。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 。包括茶法 、 杂记 、茶谱 、茶录 、茶经、煎茶品茶、水品、茶税、茶论 、茶史 、茶记 、茶集 、茶书、茶疏、茶考、茶述、茶辩、茶事、茶诀、茶约、茶衡、茶堂、茶乘、茶话、茶荚、茗谭等。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为唐代陆羽的《茶经》。陆羽,名疾,认真总、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自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叶专著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茶谱 》、张源的《茶录》,清代刘源长《茶史》等。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1、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2、茶刊
茶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性茶叶专业出版物。据不完全统计,经整顿后的我国茶叶期刊共有22种,其数量之多是其他产茶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3、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因为,婚礼不仅仅是向社会公布或要求社会承认婚姻关系的一种形式,实际也是通过宴庆,为新郎、新娘举行认亲拜友的一次“招待会”。所以,结婚喜庆的一天,一般也是缔姻两家至亲好友大聚会之日,客至献茶,这样,婚礼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茶与婚礼的联系,最早可上溯到我国开始盛行饮茶的时代。但是,这里要说的还不是缔婚过程中以茶待客,而是婚礼中直接用茶为仪的各种礼俗。
4、茶与祭祀
茶作为祭品始于何时,我们的先人似未作过专门研究。一般都认为茶叶的利用,是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叶文化现象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至于祭礼,如东汉阮珞七在哀诗中所吟:“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欢吃的那些东西。在上引诗句中,可以约略看出,我国大致在东汉时,至少这时的北方,还没有用茶来作祭礼。
5、茶与佛教
佛教是公元前6~5世纪由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的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最初从西域传入我国。但佛教在我国的正式流传,还是东汉初年的事情。至魏晋特别是南北朝这一时期才有了较大发展。不过,佛教特别是寺院经济有突出发展,还是在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
6、茶与诗词
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如左思《娇女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的优美茶叶诗词。
7、茶歌茶舞
茶歌、茶舞,和茶与诗词的情况一样,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它们的出现,不只是在我国歌、舞发展的较迟阶段上,也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用形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经常内容以后才见的事情。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舛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舛”,就都是指茶。在我国古时,如《尔雅》所说:“声比于琴瑟日歌”;《韩诗章句》称:“有章曲日歌”,认为诗词只要配以章曲,声之如琴瑟,则其诗也亦歌了。宋时由茶叶诗词而传为茶歌的这种情况较多,如熊蕃在十首《御苑采茶歌》的序文中称:“先朝漕司封修睦,自号退士,曾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蕃谨抚故事,亦赋十首献漕使。”这里所谓“传在人口”,就是歌唱在人民中间。
8、茶与戏曲
我国是茶叶文化的肇创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独立的剧种——“采茶戏”的国家。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吉安采茶戏”等。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9、茶与美术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通过构图、造型、施色等手段,来创造可视形象的一种艺术。所以,它的范围或内容,除一般认为的绘画、雕塑以外,甚至还包括建筑在内。
10、茶与楹联
茶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它字数多少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使人见之,不但有古朴高雅之美,而且有“公德正气”、情操高尚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
11、茶叶谚语
茶谚,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现象。所谓“谚语”,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话说,“谚:传言也”;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语。茶叶谚语,就其内容或性质来分,大致不外属于茶叶饮用和茶叶生产两类。换句话说,也就是茶谚主要来源于茶叶饮用和生产实践,是一种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或表述,并通过谚语的形式,采取口传心记的办法来保存和流传。所以,茶谚不只是我国茶学或茶叶文化的一宗宝贵遗产,从创作或文学的角度不看,它又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枝娟秀的馨花。
平和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宽容是平和的外观。生活中平和的人,厚德载物,雅量过人,推功揽过,在办事情时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
冷静是平和的内涵。平和的人,其玄机就在一个“静”字,“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冷静的与人相处,理智处事,身防闲处,心一直都保持“静”。
平和的人,他的眼界是非常高的。表面看上去十分的平凡,实则内聚,胸中有经世济邦之策。其心,青天白日,其才,玉韫珠藏。居于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怀廊庙之经纶。
平和的人,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自内心的真诚,并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堂堂正正,纯心做人。
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生活中平和的人,从来没有被忙碌所萦绕,闲时吃紧,忙里抽闲。待人不严,教人勿高。宽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一定会享受生活中的快乐!方圆皆用,刚柔皆施
要想成就大的事业,首先要学会做人;而会做人,即是善于在交往中积累人脉资源。假如可以做到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上不得罪于达官贵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行得方圆之道,人脉大树枝繁叶茂。那么,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就很简单了。
胡雪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晚清混乱的局势中立足了脚跟,在商业上红极一时。纵观胡雪岩的一生,他之所以可以成功的原因可以归根为处世方面,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皆施,懂得怎样积累人脉资源,并利用它为自己的商业铺路。圆而通神+诚信=财源广进
首先,收得了民心,想不赚都难。
胡雪岩是这样认为的,如果钱只集存在富人手中,市面就活不起来;再说,过富必遭人妒。贫的越贫,富人越危险,饥民四起的状况下,富人就没有平静的好日子过。
商人并不是天然就有义务关心社会问题,假如他们这样去做了,在精神层面上,体现了他们“好行其德”的良好品质;从实利层面上来说,体现了依靠商人用滴水般渗漏财富而支撑社会是一个健康稳固的社会。这就需要商人行善举,以感化社会。
当初,胡雪岩创办庆余堂,他并不是想要赚钱,后来因为药材地道、成药灵验、营业鼎盛,赚了很多的钱。但盈余除了转为资本,扩大规模以外,平时对贫民施药施衣,历次水旱灾荒、时疫流行时,捐出大批成药,亦全由盈余上开支,庆余堂的钱胡雪岩从来都没有用过一文。
庆余堂的伙计们都有一致的议论:胡雪岩种下了善因,一定会得到善果,他一时垮下去了,但无论早晚他还会再爬起来的。所以,所有店员们都一如既往的去上班,维持店子的正常运行。这是胡雪岩性格“圆”的一个方面,对民行大“善”,使自己变成了最大的赢家。
精明的商人有钱之后,多“富好行其德”:一是富后周济贫民。陶朱公弃政从商“十九年之中三散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西汉商人卜式曾经捐款二十万,赈济灾民。
有了这层考虑,胡雪岩历年在帮朝廷平靖天下与帮助社会赈济灾荒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胡雪岩正是由于有这种利人济世的天性,再加上他的超凡悟性,从而在官商两道无往不胜、如鱼得水。
其次,圆才会通。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本来和自然万物就有很多不同,总不能水趋下泄之势,人也随其自然,不求向上和前进。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不通之处,总要想办法让它顺利才是。
无论是对抢了军火生意的龚氏父子,还是对刁钻霸道的苏州永兴盛钱庄,乃至已经实际损害了自己利益的代办朱福年,胡雪岩对他们的回击都十分的干脆。但是有一条原则总是恪守不渝,那就是:总要给对方留个台阶下,给对方留个后路行。
圆而神是胡雪岩处世方式的最好概括。
所谓的圆就是圆通、圆活、圆融、圆满,围绕着这一个“圆”字,做足了通、活、融、满,一个喜气洋洋的大善人型富商大贾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了。
大家怎样说的,我就怎样去说;大家是怎样做的,我就怎样去做。体察了人心的喜怒哀乐,顺随了人们的爱憎善恶。只要这两点做到了,万事无不可遂,人心无不可得。
胡雪岩圆而神的处世哲学,深得中国传统儒家为人处世之中三昧,因而在复杂的社会及商务活动中左右逢源。因此,胡雪岩的飞黄腾达很容易就会被人理解。
孙子曰:“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在生活中为人处世中也存在着“方圆”的问题。“圆”是就是所谓的方法,是立世之术,待人圆,处处都可以顺顺利利的;“方”是指内心要做到方正,坚持自己的原则,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是实质,律己方,就会与人为善。在为人处世中把“方”和“圆”的处世原则联合在一起,做到该方则方,该圆则圆,就会左右逢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6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