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友情的花的诗句
1. 关于友情和花的诗句
关于友情和花的诗句 1.描写鲜花和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朋友的心有谁知?知心却能相告知;友谊之情深比海,友谊花儿开不败。
真情犹如潮水,失恋化作晚风;无情只是一 时,友情有始有终。
花开花结心连心,结下友谊情义深,虽然相处时间短,忠义永远在心中。
隔山隔水不隔心,友谊不管远与近,好花真想季季开,朋友真想天天在。
朋友不因远而疏,流水不因石而阻,急水急冲桥下影,高山难隔友谊情,朋友总是心连心,真正朋友值千金,哪怕山高路程远,隔山隔海难隔心。
朋友总是心连心,真正朋友值千金,灯光之下思贤友,时刻勿忘朋友心。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4.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2.关于友情的花和花语
友谊之花 人生中如果没有朋友,简直难以想象,希望你的朋友足够多。
滨菊---真诚,友爱 长春藤---友谊,结婚,永不分离 百日草---想念远方朋友, 天长地久 大丽花---感谢你的关心,大吉大利, 大喜之兆 百日草---想念远方朋友,天长地久 百日草花期很长,从六月到九月,花朵陆续开放,长期保持鲜艳的色彩,象征友谊天长地久,更有趣的是百日草第一朵花开在顶端,然后侧枝顶端开花比第一朵开的更高,所以又得名"步步高"。 百日草花的颜色非常丰富,作盆栽欣赏,观其花朵,一朵更比一朵高,会激发人们的上进心。
长春藤---友谊,结婚,永不分离 常春藤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常绿藤本植物,预示春天长驻,因此有一个美好的名字"长春藤",深得人们的喜爱。 送友人长春藤表示友谊之树长青。
如果朋友结婚,送新娘的花束中也少不了长春藤美丽的身影。祝愿"新婚幸福,百头偕老。
" 大丽花---感谢你的关心,大吉大利,大喜之兆 大丽花形姿妩媚,色彩有艳丽,华贵典雅,是世界名花之一,花卉中的宠儿。 送朋友大丽花,可表示对朋友给予的友谊、关心的感谢,还可借花名,祝朋友大吉大利。
滨菊---真诚,友爱 滨菊花开五六月份,头状花序,管状花**,舌状花白色,花梗细长直立,插花时间比较长。 滨菊的"滨"与宾客的"宾"同音,宾客,友也。
寓意朋友间的友谊就象滨菊花那样纯洁、坦诚。
3.关于友情的诗句5句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释义: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释义: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释义: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4、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释义: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释义: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4.与友谊有关的诗句
说起友谊,俗话说,“为朋友两勒插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文人墨客也说,“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陌路相逢,肥马轻裘敝之而无憾”。俱往矣,如今我们不得不说,这些诗句不再是当代人友谊中的要义。
写友情最为绝顶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惜了的是,他们“同是宦游人”,一“宦”煞风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盏相送,酒桌上泛泛之交的感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看到杜甫的诗句,以为老杜和卫八处士是知己呢,其实二人偶尔认识而已,因诗句而友谊浓 啊。
说起老杜,我们不得不感叹李白不够哥们了。公元763年,即李白死后的第二年,杜甫出成都,来到梓州,因很久没有李白的消息,八月中秋,写下《不见》一诗,怀想诗友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可见老杜的情深意切。可李诗仙就冷淡了许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得其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健!保
5.关于友情的诗句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我选择离开,不是想玉成,不是想保持,只是想你我重新认识。
擦身而过,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含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必要本身的玉成。
你永久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外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须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关于友情的唯美句子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君子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行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君子与君子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须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交------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明朗宴司勋刘郎中别业>>;经典诗句网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起伏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关于友情的唯美句子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须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6.关于友谊的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 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纪伯伦 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科学家 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的舒解剂,是我们的压力的流泄口,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犹疑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 子的清新剂,我们思想的散发口,也是我们沉思的锻炼和改进。 ——杰里米.泰勒,美国政治家 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 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先生,人应当 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别人的友谊。
——塞.约翰逊,英国作家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 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德国思想家、哲学家 最长的友谊最能给人以欢乐。更何况还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在一起共过很多 患难的人,其友谊才称得上牢不可破。”
——西塞罗,古罗马雄辩家、政治家 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高尔基 你的敌人和朋友携手合作,才能伤你的心。
敌人大肆诽谤你,朋友赶忙传给你听。 ——马克·吐温 真正的友谊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劝告,又有使自己接受劝告。
——西塞罗 友情为人生之酒。 ——杨格 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
——爱比克泰德 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 ——莫罗阿 如果朋友是盲人,我就从侧面看他。
——儒贝尔 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 ——德谟克里特 到月亮上去不算太远;我们要走的最大距离还是在我们之间。
——戴高乐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培根 对于聪明人来说,劝告是多余的;对于愚昧人来说,劝告是不够的。 ——莫里哀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应该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向他人索取。这种友谊最为可靠。
——修昔底斯 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贝多芬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
——哥尔斯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 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泰戈尔 如果友谊一旦破坏了,连爱情也不能够再使它恢复。 ——《五卷书》 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
——萨迪 聪明的人们就应该尽上力量去建立友谊,而不应去结仇恨。 ——《五卷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
7.关于友情的诗句
你好!关于友情的诗句有: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孟浩然《过故人庄》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5.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逢入京使》6.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送友人》7.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8.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孟浩然《过故人庄》9.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10.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11.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13.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14.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15.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6.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7.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18.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王维《少年行四首》19.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0.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21.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22.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3.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4.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25.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26.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27.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28.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29.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 柳恽《江南曲》30.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 罗隐《魏城逢故人 》31.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 吕岩《梧桐影·落日斜》32.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33.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34.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高适《别董大二首》35.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36.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 罗隐《魏城逢故人 》37.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38.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 吴伟业《遇旧友》39. 故人早晚上高台。
—— 舒亶《虞美人·寄公度》40.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41.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 张籍《没蕃故人》42.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43.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 韦庄《章台夜思》44.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 王之涣《九日送别》45.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 文天祥《端午即事》46.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 高适《送魏八》47. 玉楼深锁薄情种。
—— 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48.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49.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 柳恽《江南曲》50.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 黄庭坚《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
51.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52.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 罗隐《魏城逢故人 》53.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 罗隐《魏城逢故人 》54.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 白居易《咏老赠梦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花朝节是什么时候?具体习俗有哪些? 花朝节又称“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补充回答: 花朝节,简称花朝,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养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正是此俗的写实。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率于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好事者或择园亭胜地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或于夜晚聚众提灯 *** ,谓之花神灯。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迄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流变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竟是掩映迷离,令人看不清楚。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qu哗t;花朝。
按上述解说,花朝应属追述崔玄微悬彩护花的纪念性节日。但是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史地风俗记载中,花朝却是庆贺花神诞辰的祭祀性节日,就是说悬彩花枝的意义并非护花,而是祝诞。如《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蔡云《吴Q》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花朝节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的记述。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月令广义?岁令一》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夷坚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红裳艳丽的女子。大约花神为女性形象是约定俗成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
花朝节的传统风俗 夏历二月十五祭日、八月十五祭月。周历改为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所以周礼以来,二月十五一直是和春分同等地位的仲春之气。帝王在春分祭日,更多在礼法和宗教上,由于民间不能随便祭祀日月,因此民间对春分秋分的热情和美好庆祝逐渐转移到古夏历,既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上。并赋予了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和中秋团圆这样的地位,所谓春花秋月,世间最美,花朝对月夕,一春一秋。花朝,在二月十五,是春天中最美的日子;月夕,在八月十五,是秋天中最美的日子,他们分别以春花和秋月画出了最美的一首诗,被民间所接受乃至憧憬。可惜唐宋以后,花朝逐渐被清明所代替,活动也转加在了清明上,春天中集大成者的日子无论花朝还是上巳都 *** 在清明上;只有秋天中的七夕、中秋、重阳还存在着。关于花朝的日子,由于被春分所替代,民间对古祭日的概念并不是十分确定,这并不像中秋,与满月这样非常明确的信号,因此日期有很多,但都在仲春,有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二月十四、二月十五四种说法。准确应是二月十五望日,因为从对应的角度上。虽然不是明确的女儿节,但也在民间被成为姑娘会,女孩在这一起也借此相聚玩耍,互相认识结交朋友。未出阁的女子最爱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祷自己像花一样朝气与美丽。赏红一般与拜花神连为一体,清以前贵族士人也赏花剪彩,祭花神,到了后来逐渐变为女儿的专利,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说到:“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南宋《梦粱录?二月望》“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中华全国风俗志》“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广群芳谱》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 (男女出游。赏花游春)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有的花农植花栽花插花载盆景,花市各色的花品,逛花市。唐宋时期好雅集,贵族士人郊游雅宴,于花下设行障坐席,女子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于亭边流水边烹茶对吟,传花令,抽花签,斗草,写诗,赏花,饮酒赋诗,观看歌舞,欢声笑语,持续不断,落花满天飞,拂了一身还满,醉倒于花下,甚是风雅。日本也有花朝节,樱花会,其风雅即如同唐宋,贵族于樱花下行雅,后来民间每个家庭带着家人于花下饮宴歌舞,不醉不归。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明代:“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清以前士人贵族的过节方式一直变化不大。并兴写关于花的诗词,不仅雅士文人,童叟百姓皆在那天为最爱的花抒写下动人的篇章并进行评赏。祭花神(庙里烧香或者于花树下祭祀行礼祭拜)为花神设神位。清诗: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赏花;女孩贴红纸红线或五彩纸,绸带在花枝上,即献给花神的礼物来装扮花神,凭自己的喜好装饰花树打扮的越漂亮者为魁,边祈福,边赏花。)清顾禄《清嘉录?二月》:“(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夜晚聚众提灯 *** ,谓之“花神灯”《博异记》、《镇洋县志》记载了赏红的习俗: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
花朝节的节日风俗 2016年3月10日,中国传统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传统节日花朝节。当天,在位于江西庐山西海核心的花源谷景区,桃花、海棠花、樱花竞相绽放,成为一片绚烂的鲜花海洋,不少身着汉服的少女沿青石花径,拾阶而上,焚香祭拜花神,为春天祈福。同时,不少游客也徜徉其中,拍照留念。
花朝节要简介。 花朝节 简介 花朝节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花朝节 历史 我国是花的国度。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这一点在明人田汝成所撰的《熙朝乐事》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即已形成,因为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而在成书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的《旧唐书》的《罗威传》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样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在自己执政期间(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节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在那时,人们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 “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的不同,如《提要录》一书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二月望》中亦言:“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清人汪灏在《广群芳谱?天时谱二》中引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花朝节是什么 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
2015年花朝节是什么时候 花朝节的由来和习俗 花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又称花神节,或称作“百花生日”,其时间在各朝代地区不同,中国早期有以农历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为花朝节而种。清代以后则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与南北气候不同有关。西南少数民族则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花朝节的风俗各地也有所不同,有种花、赏花等等。
明代,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节日期间,人们结伴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或护花。
关于花朝节的诗词,不太常见的 咏花朝
清人蔡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沪城岁事衢歌
清人张春华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早春
司空图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卢纶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作者:刘辰翁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落花情绪,上坟时节。
花阴雪。花阴灭。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一番寒食,满村啼_。
满江红(花朝雨作)
黄公绍
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欹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银蜡痕消珠
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
声不断,楼头滴。行不住,街头屐。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可煞东君多著意,柳丝染出西湖色。待牡丹、开处十分春,催寒食。
尉迟杯 作者:柳永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
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引驾行 作者:柳永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
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刘公子
虞美人(寿女人?二月十一)
搀先四日花朝节。红紫争罗列。传言玉女降生朝。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x衣红袖齐歌舞。称颂椒觞举。君仙列侍宴瑶池。王母麻如同寿、更无期。
汉宫春 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四舞阶q)
年代:宋
作者:宋无名氏
作品:汉宫春
四舞阶q,花朝节後,二月阳春。观音降诞,当年对此良辰。谁知好日,固多同、重现前身。已壮门楣全四德,富将偕老卿卿。天意不如人愿,坚柏舟节义,安富尊荣。徐君两雏,戏彩歌舞莱庭。勤教子、不厌三迁,何异轲亲。福寿麻姑伴侣,长笑傲武陵春。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南宋《梦粱录?二月望》
“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中华全国风俗志》
“燕地寒,花朝 节后,余寒犹厉。”
――――袁宏道《满井游记》...>>
花朝节是哪一天? 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
花朝的节物风俗
1 祝神庙会
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越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2 游春扑蝶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 *** 。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3 种花挑菜
这一天,各地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有点今天植树节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4 晒种祈丰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5 制作花糕
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
古代怎么过花朝节,有哪些具体步骤 花朝节又称“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补充回答: 花朝节,简称花朝,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养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正是此俗的写实。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率于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好事者或择园亭胜地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或于夜晚聚众提灯 *** ,谓之花神灯。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迄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流变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竟是掩映迷离,令人看不清楚。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按上述解说,花朝应属追述崔玄微悬彩护花的纪念性节日。但是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史地风俗记载中,花朝却是庆贺花神诞辰的祭祀性节日,就是说悬彩花枝的意义并非护花,而是祝诞。如《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蔡云《吴Q》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花朝节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的记述。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月令广义?岁令一》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夷坚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红裳艳丽的女子。大约花神为女性形象是约定俗成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系。明田汝成《熙朝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