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种子冲击中国种子市场农业部怎么回应?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1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洋种子对我国种子市场有冲击”的质疑,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吴晓玲回应称,目前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水稻、小麦、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全部是自主选育的品种,蔬菜自主选育品种的市场份额也已经占到87%。她表示,“无论是洋种子、还是土种子,只要是好种子,我们都欢迎”。
吴晓玲介绍,洋种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国外的公司在国内选育生产的种子;二是通过贸易进口在国内销售的商品种子,这方面主要是蔬菜。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主要农作物里,水稻、小麦、大豆三大作物全部是自主选育品种;玉米方面,通过这几年不断改革创新,国外选育的玉米品种市场份额已经降到了10%。再有,国外鲜食玉米市场份额已经从最高时的90%降到现在的20%。
吴晓玲解释:“大家说到的洋种子,更多的是指蔬菜种子,其实这里有一个概念,一说到蔬菜,有人就说国外占(市场份额的)80%,其实这只是指蔬菜的个别作物。”据统计,中国蔬菜常年的种植面积是3.3亿亩,目前,自主选育的蔬菜品种已经占到87%,国外蔬菜品种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13%。
她还表示,像青花菜、杂交抗病菠菜、杂交菜用胡萝卜、耐抽苔白菜这几类蔬菜作物,国外进口种子市场份额占到80%以上。据统计,国外品种占有率比较高的蔬菜,总共种植面积也不超过1000万亩,总体上的影响非常小。、
对于农业部如何看待洋种子,吴晓玲称,一是,引进国外品种,有利于丰富居民的菜篮子,也为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适当的进口种子可以满足国内种子的余缺调剂,这是国际惯例。种子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某种作物特别是蔬菜种子的生产。所以,这些蔬菜种子在全国的贸易量非常大,都是通过全球贸易保证种子的供给。目前,我国进口种子的市场份额也就占到3%,而美国的情况是占6%,德国更是占到56%。
三是引进国外的品种有利于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种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阶段,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适当引进国外品种,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有利于快速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
“所以,对于洋种子,我们应该客观地、科学地看待,无论是洋种子、还是土种子,只要是好种子,我们都欢迎。” 吴晓玲说。
支持农业部。就该是这个态度。
1、花菜。花菜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也很高,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还具有抗癌功效,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花菜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适于育苗移栽。0℃以下易受冻害,25℃以上形成花球困难。叶丛生长与抽薹开花要求温暖,适温20-25℃。一般在每年的9到11月份种植。
2、茼蒿。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茼蒿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其属短日照蔬菜,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一80%的环境下,有利于其生长。在长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不能充分发展,很快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籽。一般在8月下旬到10月进行播种。
3、萝卜。萝卜是世界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为半耐寒性蔬菜,种子在2℃-3℃便能发芽,适温为20℃-25℃。幼苗期能耐25℃左右较高的温度,也能耐零下2℃-零下3℃的低温。萝卜茎叶生长的温度为5℃-25℃,适温为15℃-20℃。肉质根生长的温度为6℃-20℃,适温为18℃-20℃,当温度低于零下1℃-零下2℃时,肉质根会受冻。一般在9月中下旬进行种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