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茎有什么类型?
茎的外部形态
茎是使植物在陆地上生长的重要部分。植物的茎上生长着枝叶和腋芽的部位被称为节,植物茎的节与节之间称为节间。茎主要的形态特征就是要具备节与节间,并不是根和节间之分,而且植物的根部是不长叶子的,这也是植物的根和茎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点。人们将植物叶柄和茎之间的夹角处称之为叶腋,在植物的茎技顶端和叶腋均生有嫩芽。植物茎上的叶痕是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出现托叶痕是植物的托叶在脱落后留下的痕迹;芽鳞痕是包被芽的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皮孔是茎枝表面隆起呈裂隙状的小孔常呈浅褐色。
芽及其类型
人们称植物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称为芽。按照植物芽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定牙、不定芽、叶芽、花芽、混合芽、裸芽、鳞芽、活动芽和休眠芽等类型。
定芽与不定芽:在顶芽和腋芽等固定位置生长出来的嫩芽,称为定芽。由老根、老茎、叶上长出的芽,由于生长的位置不固定,所以称为不定芽。
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在营养枝条上生长的原始体叫叶芽;花或花序的原始体叫花芽;混合芽是既发育形成叶,又形成花或花序的芽。
裸芽和鳞芽:外围有芽鳞片包被的芽叫鳞芽,无芽鳞片的叫裸芽。
活动芽和休眠芽:能在当年生长季节萌发生长的芽称为活动芽;温带木本植物枝条下部的芽,即使在生长季节也不萌发,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芽称为休眠芽;创伤等刺激可打破休眠状态使休眠芽变为活动芽。
茎的分类和生长习性
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的不同,植物的茎体也就不同
直立茎:就是指植物的茎直立的生长于地面上,不需要依附其他任何物体,常见的有紫苏、杜仲、松、杉等体积比较高大的植物。
藤本茎的植物根据不同植物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l)缠绕茎
这种植物体的茎细长,喜欢以螺旋状的形式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其中五味于、薄草类的植物呈顺时针方向缠绕缠绕物体;牵牛、马兜铃则是呈逆时针方向缠绕物体;何首乌、狱猴桃则喜欢无规律的方式缠绕物体。
(2)攀援茎
这种植物的茎体细长,需要攀援物体的结构才能使其的茎得到良好的生长,在这其中括楼、葡萄等植物的攀援结构是茎卷须;而豌豆的攀援结构是时卷须;爬山虎的攀援结构是吸盘;钩藤、蒲草的攀援结构是钩、刺;络石、薛荔的攀援结构是不定根。
(3)匍匐茎
这种植物的茎细长,喜欢平卧地面,沿地面蔓延生长,在其枝节上生有不定根,可以在其生长的过程中,从地面吸收到大量的养分。如连钱草、积雪草、红薯等植物;其节上不产生不定根的植物茎被为平卧茎,如荣获、地锦等植物。
除去以上所述植物茎的类型,还可以根据植物茎质地的不同,分为草质藤本植物和木质藤本植物。
茎的分枝
不论是哪一种植物,其植物茎的分枝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式,根据其分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和禾本科植物的分蘖这四种。
单轴分枝
这种分枝方式的特点是主茎顶芽的生长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直立而明显的主干,其他各级的分枝状态依次变小。木材经济用树的分枝方式多为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这种分枝方式的特点是主茎顶芽生长活动形成一段主轴后即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由下侧的一个腋芽代替主芽继续生长,又形成一段主轴,之后又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再由其下侧的腋芽接替生长,一直如此反复的生长下去,因此,这种植物的主轴是由主茎和相继接替的各级侧枝共同组成,称为合轴分枝。合轴分枝可产生较多的分枝和较多的花芽,因此在很多果树的种植方法应用到这种分枝方式。
假二叉分枝
这种分枝方式重要常见于具有对生叶序的植物中,这种植物主茎的顶芽活动到一定的时间就停止生长或死亡,由顶芽下面的一对腋芽同时生长形成两个分枝。每个分枝的顶芽活动到一定时候又停止生长,再由其下面的一对腋芽同时生长,一直如此反复的生长下去,就会形成许多二叉状的分枝,因不是由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形成的分枝,故称为假二叉分枝。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禾本科植物在茎基部密集的节上产生侧枝,并同时在节上产生不定根的现象称为分蘖。人们把这样形成的侧枝称为分蘖,由主茎基部产生的侧枝称为一级分蘖,一级分蘖基部产生的侧枝称为二级分蘖,依此类推。
植物的茎有哪些类型?
1、种子:由谷壳和糙米所构成,谷壳包括内稃和外稃,糙米包括种皮、果皮、胚、胚乳、糊粉层。2、根部:稻根为须根系,分为种根、不定根、支根。3、茎部:稻茎中空,呈圆筒型,有节和节间之分,节上生有叶和芽。4、叶片:稻叶可分为胚芽鞘、不完全叶、完全叶。5、稻穗:基部为穗颈节,穗颈节以下是穗颈。
一、水稻的结构
1、种子
(1)由谷壳和糙米组成,谷壳包括内稃和外稃(即内颖和外颖),糙米包括种皮、果皮、糊粉层、胚乳、胚。
(2)内稃和外稃下方,还具有护颖、副护颖。
2、根部
(1)稻根为须根系,有种根(即定根)、不定根、支根这3种。从横切面来看,种根分成表皮、皮层、中柱,其中表皮与皮层之间属于外皮层,皮层和中柱之间属于内皮层。
(2)不定根、支根与种根的内部结构大致相同,但不定根中柱的中央没有粗大的后生导管。
(3)支根内部的细胞(尤其是皮层细胞)数量较少,中柱结构简单,导管和筛管分子较少,或分化不明显。
(4)稻根伸长是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的结果,从纵向看可将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分支区、伸长区、根毛区。
3、茎部
(1)稻茎中空,呈圆筒型,有节和节间之分,节上生有叶和芽。茎上的节间数、长度、粗度因品种而异,一般有10-17个节,基部的节较密集,节上有根,称为根节或分蘖节。
(2)露出地面的节是伸长节,数量通常为4-6个。在生育期间,稻茎的地上部分一般呈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成熟时,叶绿体会退化变成**。茎的直立性和高度因品种而异,一般品种的高度为1-1.3米,改良品种通常低于1米。
(3)稻茎节间数的计算方法有2种,即穗颈节(穗的第一苞着生处)至剑叶着生节为第一节,剑叶着生节为第二节,其余类推;剑叶节至穗颈节为穗颈,剑叶着生节以下为第一节。
4、叶片
(1)稻叶可分为胚芽鞘、不完全叶、完全叶。种子发芽时,胚芽鞘会首先长出,其颜色一般为黄白色,内含2条纵向维管束。胚芽鞘向根的一面(近轴面)有1个微凹坑道,胚芽鞘出现1天后,不完全叶通常便可从凹入处的萌发孔抽出。
(2)不完全叶的叶片不明显,肉眼只能看到叶鞘,当出现不完全叶之后,跟着出现的才是完全叶。
(3)完全叶的组成部分为叶鞘、维管束、叶片、叶枕等,从叶片的横切面观察,稻叶的组成部分主要为表皮、叶肉、叶脉。
5、稻穗
(1)稻穗为疏散圆锥花序,穗(轴)基部为穗颈节,穗颈节以下是穗颈。穗中轴为主轴(穗轴),大约有10个节,节上长出的分枝为一级枝梗,每个一级枝梗以2/5的开度绕穗轴而生。
(2)一级枝梗基部的节上通常会长出二级枝梗,小穗就着生于一级、二级枝梗上。每个小穗一般能开出3朵花,但通常只有1朵小花可以发育,因此常把小穗、颖花等同称呼。
(3)穗分枝是用来区分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的其中一个形态性状,亚洲栽培稻具有二三次分枝,非洲栽培稻没有第二次穗分枝。
(4)小穗一般由基部的2片退化颖片、小穗轴、3朵小花所构成,其中3朵小花中又有2朵已经退化,仅见2片不孕外稃,剩下1朵属于能育小花。能育小花通常由内稃、外稃2个鳞片以及6枚雄蕊、1枚雌蕊所构成,雄蕊由花粉、花药所构成,每个花药包含4个花粉束。
二、水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1、什么是水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水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除了病毒之外,其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所构成,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的结构比较简单,它们没有细胞结构,组成物质为蛋白质的外壳以及内部的遗传物质。
2、原因分析
(1)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继而再构成完整的生物体。生物体中的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而且还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使其从结构上成为独立单位。
(2)细胞内含有细胞核,而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中含有能量转换器,即线粒体,它可以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使其从功能上成为独立单位。
(3)综上所诉,从细胞的结构、功能等角度来看,细胞才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茎卷须
茎卷须是部分茎枝特化而成的可攀援的卷须,常见于攀援植物如葡萄、爬山虎、黄瓜等。
2、茎刺
茎刺又称枝刺,是由幼枝变态而成的长形刺状物。茎刺位于叶腋,其维管组织通连茎的内部,不易折断。常见植物有柑橘、山楂、石榴、梨等。
3、根茎
根茎或称根状茎,是指延长横卧的根状地下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退化的鳞片叶,前端有有顶芽,旁有侧芽,向下常生有不定根。常见植物有藕、黄精、芦苇、白茅等。
4、块茎
某些植物的地下茎的末端膨大,形成一块状体,这种生长在地下呈块状的变态茎称为块茎。根系自块茎底部发生,节向下凹陷如眼窝,芽生其中但并不明显,鳞叶退化或早落。常见植物有半夏、天麻、马铃薯等。
5、鳞茎
鳞茎非常短缩,呈盘状,其上着生肥厚多肉的鳞叶,内贮藏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能适应干旱炎热的环境条件。常见植物有洋葱、大蒜、百合等。
6、球茎
某些植物的地下茎先端膨大成球状或扁球状,称为球茎。常见植物有荸荠、慈菇、芋艿。
百度百科-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