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贵州湄潭
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大学先后落户和迁至湄潭,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不仅开创了湄潭大面积植茶的先河,更是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茶园的开始。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遗址,在茶学界被称为茶文化的朝圣地。建国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分成了?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业科研所?两个部分,开发出了有名的?湄江翠片?和?湄潭红碎茶?,载入了《中国名茶志》,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代名茶。它是贵州省农垦系统规模最大、出口茶最多,全国8个重要茶叶出口基地之一的省属国营大型茶场,是贵州茶业的领军企业。它的主要产品有名茶?湄江翠片?,出口?红碎茶?和内销?炒(烘)青绿茶?、?工夫红茶?等,产品远销美、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红碎茶二号?连续4年获省、部优产品称号。
目前,湄潭已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等称号。自1940年中央实验茶场开始领垦打鼓坡555.59亩茶园起,全县已有32.5万亩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10左右,拥有1000吨加工厂2座,年产各类茶叶近1000吨,年创汇70多万美元,年利税200万元。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湄潭的茶文化、发展和壮大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湄潭的茶文化的发展方法
(一)重视民族茶文化的弘扬,培养荼文化人才。收集整理现有的茶文化,挖掘埋藏的民族茶文化,编辑一些茶书,让爱茶的人看:编辑一些茶事,引导不爱茶的人来了解茶;编辑一些茶诗,让茶友们喝茶时吟诗作赋;编辑一些茶歌,让我们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把它唱响,向世人宣传,提升加强贵州茶文化的文化底蕴。通过正规的茶专业学校教育,培养大批的茶人,研究茶的特性、改善茶的品质、提升茶的内涵,来发展茶、宣传茶。通过茶艺培训班培养一大批了解茶、懂茶。能泡好一壶茶、并且讲好这壶茶,引导消费者充分享受品茶的专业人员,通过这些专业人员引导消费者通过?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来感受茶、认识茶、最终爱上茶。
(二)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途径,普及茶文化知识。弘扬茶文化,不只局限于茶界与文化界的小圈子,也不只是茶叶主管部门和茶人的责任。应以政府为主导,出资金,茶叶主管部门和茶企业都行动起来,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让茶文化知识深入各层次人们的心里:茶叶主管部门举行比较大型的茶文化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爱好茶的人会主动去了解茶文化。不懂茶的人听说了茶文化;开设茶叶培训班,让这那些参加培训的人对他们的同事、朋友、家人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多方面的了解茶;通过开设一些雅致茶楼、茶吧,配置古典乐器,弹颂古典名曲,幽雅美妙,韵味悠长,有一种令人回肠荡气,清魂摄魄之美;茶文化的普及还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也是家庭的主心骨,儿童能带动家里的大人、老人来喝茶、懂茶。有的放矢地引导了青少年的饮料消费观念。从而让更多人知道茶、认识茶、懂得茶,会品茶,而来宣传茶。使更多的饮茶爱好者和消费者不断增长茶文化的知识,从而促进茶的消费。
(四)借助酒文化发展荼文化。好水出好酒,好水出好茶,1915年世界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被评为金奖产品,自此得以名扬天下。贵州茅台酒博大精深,风靡全球,而贵州的茶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茶酒是接人待客必不可少的,茶酒原本是一家。贵州茶应借助贵州茅台酒的船出海,借助贵州茅台酒的舞台唱戏,哪里有我贵州茅台酒,哪里就有我贵州的好茶。一手拿着贵州茅台酒,一手拿着贵州的原生态名优茶茶,就象高大结实的大哥哥引领娇小未见世面的小妹妹代表贵州出席重要宴会,让世人来认识它,了解它,从而象爱哥哥一样爱惜它,珍藏它。让贵州茅台酒文化引领贵州茶文化一起走出夜郎国,走出大山,走向中国各地,走向全世界。
急!!!!对于湄潭茶叶,政府都做了哪些措施?
湄潭是贵州茶叶第一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贵州省最大的茶叶基地;贵州十大名茶之一的“湄潭翠芽”曾连续在“中茶杯”、“中绿杯”、“国际茶博会”上获得28次金奖。将“湄潭翠芽”打造成“茶中茅台”是湄潭县茶产业的一个发展目标。湄潭县在打造“湄潭翠芽”品牌的规划上,实际统一规范化管理,提出了4个统一的要求,即“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只有生产管理上达到了统一标准的企业才能称其产品为“湄潭翠芽”。这一规划让“湄潭翠芽”品牌的含金量得到了保证。在“湄潭翠芽”的品质保证下,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兰馨倾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湄潭翠芽”品牌——“兰馨雀舌”。在“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上,“兰馨雀舌”均登上了“贵州十大名茶”的品牌榜。接下来,兰馨公司以“兰馨雀舌”的品牌效应为基础,着力打造高品质“湄潭翠芽”,让“湄潭翠芽”成为贵州的茶中茅台。在湄潭众多优质茶叶品牌中兰馨公司生产的“兰馨”牌是我国茶叶行业特别是高原生态茶行业重点知名品牌,旗下有兰馨雀舌、兰馨金尖、兰馨100、兰馨小众茶等四大产品系列。“兰馨雀舌(春天的味道)”是高端绿茶典范,先后荣获贵州省十大名茶、“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等殊荣;“兰馨金尖(红茶暖人心)”是高端工夫红茶,先后荣获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等殊荣。兰馨100为百元品好茶,主要针对各种上班族和普通老百姓,小众茶主要涵盖湄潭翠芽,贵州毛峰,贵州毛尖,湄潭翠片等优质茶叶,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兰馨公司始终致力于将贵州茶业品牌在全国打响品牌知名度,贵州茶叶在全国的知名度普遍都不是很高,兰馨公司通过特色化的产品包装,独特的经营理念,推动黔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坚持龙头企业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湄潭县委 湄潭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组建茶产业投资担保公司,建立信誉担保机制,扶持龙头企业扩股吸纳社会资金做大做强,鼓励小加工厂联合建立股份制企业实施技改升级,招商引资新建大中型涉茶企业。建厂或技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中型龙头企业以上标准的,仍享受下列优惠政策:一是建厂或技改贷款,贴息3年;二是企业投产后按其当期实现的县级地方税收等额连续奖励3年;三是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享受试点县的优惠政策;四是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获得成功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10万元、1万元;五是建厂或技改项目涉及的县级规费一律缓交。今年,完成盛兴公司名优茶加工厂、老村长集团核桃坝加工厂、栗香公司清江加工厂、天泰公司一期工程、陆圣康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兰馨公司二期工程、南方嘉木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招商引资建设茶叶专用肥厂。
2、健全市场拓展鼓励政策。坚持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QS、ISO、HACCP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2万元。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对“湄潭翠芽”参加“中茶杯”、“中绿杯”和国际名茶评比活动获得最高奖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年纳税达到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00万元,获得权威机构认定的中国名茶一次性奖励企业50万元。巩固和扩大县外营销分会,帮助企业建立营销网络,搭建供销诚信平台,开设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或澳门)以销售“湄潭翠芽”为主的“遵义 湄潭名特优农产品”旗舰店,对符合方案要求并验收合格的,每个补助10万元;对在地级以上城市专业市场或闹市区域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湄翠芽”专卖店,经营一年以上的每个补助2万元。鼓励企业开展湄潭茶推介活动,凡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广告“湄潭翠芽”三个月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企业3万元;在地级以上城市广场组织推介以“湄潭翠芽”为主题的品牌周活动,每次奖励2万元。整合资金,开辟高速公路广告线,对企业参与广告线建设的,按投资金额贴息1年;集中组织开展广西横县、安徽峨桥专业市场推销活动;积极组织参加“贵阳万人品茗”和“遵义国际茶博会”等。县茶业协会要会同县茶桑局、县茶乡艺术团、县旅游局等部门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让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湄潭“好山、好水、自然好茶”的知名度,扩大湄潭茶的消费群体,拓展湄潭茶的市场空间。
3、完善基地建设补贴政策。认真组织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项目,对标准化建设茶园基地的免费提供茶苗;对按规划改造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的免费提供桂花;对中标建设良种茶树苗圃的,每亩补贴1000元。同时,整合支农资金建设茶区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实行有机茶园认证补贴、茶机具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县委、县政府将按照上级的要求,建立“书记挂帅、县长主抓、整合资金、各计其功”的工作机制,切实达到“四两拔千斤”的目的。今年是全县性安排新建茶园的最后一年(各镇乡指导计划见附表),各地要广泛宣传政策,切实抓住机遇,夯实产业基础。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新建茶园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规划发动。时间:2009年6月30日前。主要工作:(1)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落实工作经费和所需物资;(2)深入村、组和农户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3)召开动员会,统一思想和行动,安排部署第二阶段的工作。第二阶段:生产准备。时间: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主要工作:(1)召开新建茶区群众会,宣传政策,分析茶叶生产的比较效益;(2)分村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3)合作社与会员签订协议,确定新发展茶园的面积和所需茶苗株数;(4)分户核实面积和茶苗数量、品种(5)采购茶苗、签订茶苗供应协议;(6)培训茶农,掌握茶叶栽培技术;(7)召开土地整治和底肥施用现场会;(8)指导茶农整治土地、施足底肥;(9)验收土地整治及底肥施用情况。第三阶段:规范移栽。时间: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月底。主要工作:(1)办点示范,召开规范移栽现场会;(2)约定时间调运茶苗,指导移栽;(3)调度移栽进度;(4)培训茶园管理技术。第四阶段:迎检验收。时间:2010年2月1日至2010年2月底。主要工作:(1)补栽损失茶苗;(2)完善相关资料;(3)镇(乡)自查验收;(4)县级组织验收;(5)迎接国家、省、市验收。各镇(乡)要制定工作方案,分段安排调度,目标责任到人,确保完成新茶园建设任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