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香酥烧饼的和面配方是什么?

香酥烧饼很多人都吃过,特别是我国中部与北方地区的,烧饼吃起来香酥爽口,酥的掉渣渣,大人小孩都爱吃,非常美味。说起它的配方,其实很简单 ,不需要什么高深的配方,所有原料我们家中都有,很简单。

香酥烧饼的和面配方是什么?

一、制作步骤

1、面团原料:面粉500克、温水250克

油酥原料:面粉250克、植物油130克、盐5克、五香粉

另外还有:葱花、芝麻

2、和面与油酥制作

将上面说的面团原料全部混一起,搅拌成面絮状,揉成面团,盖上保鲜膜,醒发半小时。醒发的目的是让面团筋性更强,等会儿操作的时候更好操作。

油酥制作:把上面准备的面粉、盐、五香粉倒一在起,将油烧热倒进去,并不断搅拌,放凉备用。

3、取出面团,擀成大饼,抹上油酥,撒上葱花,卷起来,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面剂,记着两头捏紧,以免油酥流出来,动作要快。

4、取小面剂,擀成小烧饼,擀的时候轻轻的擀,再把烧饼两面抹点水,粘上熟芝麻,下锅烙即可,或者两面抹油放烤箱烤也可以,放烤箱的话,上下火160度,烤10分钟左右即可(不同的烤箱可能不同,具体自己烤的时候,注意盯着点)

5、这样,香酥烧饼就完成了,吃起来酥的掉渣渣,吃上一口满 口香。另外,烧饼也可以做成甜味的,甜味的话,抹上油酥之后,可以撒点白糖即可,同样非常美味。

二、小技巧

1、香酥烧饼,一般是做的咸味的,想要达到香酥好吃,面团一定要醒发半小时,这样能增加面团的筋性,更好操作,并且最终成品也佳。

2、最开始擀面饼的时候,尽量擀薄一点,这样抹上油酥卷起来之后,层次会更多,成品就会更酥。

总结:以上就是香酥烧饼的做法,并不复杂,但是想要做的好吃,还需多多练习,因为每一步都很重要,其中某一步没做好,可能就直接影响最终的效果了,喜欢吃的朋友们也试试吧。

在清河被人称作“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搬到阳谷紫石街赁房居住后,每天挑担子卖炊饼为生。那么,这里的炊饼指的是什么?

1、炊饼是小烧饼吗?

在山东许多庭院式的饭店里,都有一道“武大郎炊饼”的小吃。端上盘来,是几个白芝麻烤制的小烧饼,十分酥脆,沿饼边竖着掰开,会发现里面是中空的。这样就可以把搭配而食的小咸菜夹放到饼里,吃起来咸香可口。

把炊饼认为是小烧饼,并附会成一道小吃,从字面理解上应该没啥问题。不过,炊饼可真不是烧饼!金文大篆的“饼”字,左边是“食”,右边是并排站立的两个人,表示这种食物可以很多个一起蒸或烤。不过,炊饼是指蒸制而成的面食,并非烤制的烧饼。

2、古代把面食统称为“饼”

在古代并没有“面食”这个词,人们把面食统称为“饼”。对此,宋代文人黄朝英在所著的《缃素杂记》中有明确说明:用火烧烤制作的面食叫作“烧饼”;加水煮制的面食叫作“汤饼”,在笼屉上蒸制的面食叫作“蒸饼”。

“汤饼”就是面条,烧饼不用解释了,而蒸饼在宋仁宗之后就被叫做“炊饼”了。原因是宋仁宗名叫赵祯,宋朝官话中的“祯”字发音于“蒸”字相似,为了避讳宋仁宗的名字,人们就把蒸饼改称为“炊饼”。

3、炊饼是不是馒头

蒸饼是在笼屉上蒸出来的,以现代人的理解,这就是馒头了。蒸饼的另一种称呼叫“炊饼”,那么炊饼自然就是馒头。其实,炊饼(蒸饼)是现代意义上的馒头,而不是宋代人眼中的馒头。

宋代的馒头是圆形、带有肉馅的面食;宋代的炊饼是扁圆形(接近于现代烧饼形状)、没有任何馅料的纯面食。只是到了元代以后,炊饼在北方才被叫做“馒头”,有肉馅的馒头则被称为“包子”。

不过,受赵宋王朝南渡的影响,江浙一带许多地方,仍沿袭传统称呼,把有肉馅和没有肉馅的面食都叫“馒头”。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武大郎一无技术二无特长,也没啥资金,挑着担子,靠沿街叫卖自己蒸的炊饼,就能养活潘金莲,还能租得起二层的独门小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