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土人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滇南本草》·土人参 2.1 土人参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2.6 化学成分 3 《滇南本草》整理本·土人参 3.1 土人参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土人参的药理作用 4 《四川中药志》·土人参 4.1 土人参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5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的根·土人参 5.1 名称 5.2 土人参的别名 5.3 来源 5.4 植物形态 5.5 产地 5.6 采制 5.7 性状 5.8 化学成分 5.9 性味 5.10 功能主治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土人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人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人参 1 拼音

tǔ rén shēn

土人参简介

2 《滇南本草》·土人参 2.1 土人参的别名

土高丽参、土洋参、瓦参[1]

2.2 来源及产地

马齿苋科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Caertn.的根。我国河南以南各地均有栽培。[1]

2.3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经[1]。

2.4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止血。治气虚乏力,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虚喘,头晕目眩,咯血,吐血,遗精,多尿,自汗盗汗,乳汁稀少,月经不调[1]。

2.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1]。

2.6 化学成分

根含廿六烷醇、廿八烷醇、卅烷醇和它们的乙酸酯、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1]。

3 《滇南本草》整理本·土人参

土人参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金铁锁之别名[1]。

3.1 土人参的别名

土人参、昆明沙参、金丝矮坨坨[2]

3.2 来源及产地

石竹科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的根。产云南[2]。

3.3 性味

苦、辛,温,有小毒[2]。

3.4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止血,消痈排脓[2]。

1.治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煎服:0.6~1.5g。刮去外皮用[2]。

2.治创伤出血。研粉撒[2]。

3.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2]。

3.6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皂苷,苷元有棉根皂苷元、表棉根皂苷元等。亦含齐墩果烯类化合物。还含氨基酸、有机酸[2]。

3.7 药理作用

初步药理试验,乙醇提取物有镇痛作用。总皂苷还可抗炎、抗菌。皂苷有溶血作用, *** 性强,毒性大[2]。

4 《四川中药志》·土人参

土人参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土党参之别名[1]。

4.1 土人参的别名

奶参、土人参、浮萍参、白洋参[3]

4.2 来源及产地

桔梗科植物大花金钱豹Campanumoea nica Bl.或金钱豹C. nica Bl. var. japonica Mak.的根。产广西、四川、云南等地[3]。

4.3 性味

甘、微苦,温[3]。

4.4 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祛痰止咳。治虚劳内伤,肺虚咳嗽,脾虚泄泻,小儿疳积,乳汁不多,气虚白带[3]。

4.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9~30g[3]。

5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的根·土人参 5.1 名称

土人参 RadixTalinipaniculati(英)PanicledFameflowerRoot

5.2 土人参的别名

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5.3 来源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 的根。

5.4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肉质。茎直立,分技,绿色,基部稍带木质。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cm,宽2.5~3.5cm,先端略凹陷而有细凸头,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多呈2歧分枝;花瓣5,淡紫红色;雄蕊10余枚;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蒴果近球形,熟时3瓣裂。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具微细腺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5.5 产地

多为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5.6 采制

秋、冬季挖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

5.7 性状

主根圆柱形,直径1~3cm,长短不等,有的微弯曲,分枝如人参状,并有少数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去皮者莫棕色,断面乳白色。

5.8 化学成分

含芸苔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

5.9 性味

性平,味甘。

5.10 功能主治

1、穿心莲(学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长4~8厘米,宽1~2.5厘米。药用植物,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2、大飞扬,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植物马鞍叶羊蹄甲的枝叶或根。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清热润肺,敛阴安神,除湿,杀虫。

治百日咳,心悸失眠,盗汗遗精,瘰窃,湿疹,疥癣。①《广西中药志》:去湿毒,杀虫止痒。治天泡疮、顽癣及一切皮肤湿毒。②《贵州草药》:润肺止咳,清热敛阴,止痛安神。

3、广藿香 ,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4、木腰子是一种草药,是热带植物九龙藤的种子。木腰子见于《南方草本状》、《本草拾遗》谓:“依树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其实三年方熟,角如弓袋,子若鸡卵,其外紫黑色,其壳用贮丹药,经年不坏,取其仁入药,炙用。生海南,解诸药毒”。

5、乌梢蛇又名乌蛇、青蛇、乌风蛇、乌梢鞭、乌药蛇、黑乌蛇、黑花蛇、水律蛇、剑脊蛇、一溜黑等,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是典型的食、药两用蛇类,它不仅肉质鲜美,优于其他众多的无毒蛇,而且还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顽固性疾病的首选天然药材。

一见喜、大飞扬、广藿香、木腰子、乌梢蛇、北豆根、白雷丸、地鳖虫、龟板胶、莲子心、一见消

大马勃、女贞子、木槿花、乌蔹莓、北玄参、白河车、地耳草、辛夷花、核桃仁、一点红、大黄炭

女儿香、木蝴蝶、六和曲、北沙参、白马骨、地龙炭、连钱草、夏天无、一枝香、大洞果、飞刀剑

木芙蓉、六月雪、北柴胡、白平子、地枫皮、沙苑子、夏枯草、一叶萩、大茶药、飞扬草、木藤蓼

文旦皮、北野菊、白胡椒、地胆草、补骨脂、鸭跖草、一条鞭、大茴香、飞滑石、木鳖子、文冠木

扩展资料:

中药术语全解

很多中药材术语不为大家所了解,现概述如下:

皮刺?皮类药材表面的一种硬而少的突出物,称皮刺,如海桐皮。

空泡?药材加工时用火烘烤过快而形成的中心空隙,称空泡。

油头?药材根头部偶有黑色发粘的油状物称油头,如川木香。

亮星?指药材横切后在阳光下透视,见到的粘液质小点,因能发亮称亮星,如土茯苓。

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排列形成细密放射状纹理,状似开放的菊花,称菊花心,如黄芪、甘草。

枣皮?指药材果皮皱缩成枣皮状,如山萸肉。

珍珠盘?指药材根头部膨大,具有多数隆起的茎基及芽痕,因状似珍珠散于盘中而称珍珠盘,如银柴胡。

亮银星?指皮类药材由于表面有结晶析出,置光下显亮银光,如牡丹根皮、厚朴。

百度百科-中药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