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
GB/T 14456-93 绿 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茶的花色等级、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及贮运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炒青、烘青、晒青及其经整形、归类加工而成的精制绿茶产品。
2 引用标准
GB 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8302 茶 取样
GB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 8307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GB 8308 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GB 8309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GB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9172 花茶级型坯
GB 9679 茶叶卫生标准
GB 9833.5 紧压茶 沱茶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SB/T 10037S 红茶 绿茶 花茶运输包装
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 定义
绿茶 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新梢的芽、叶、嫩茎,经过杀青、揉
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初制茶(或称毛茶)和经整形、归类等工艺制成的精制茶(或称成
品茶),保持绿色特征,可供饮用的茶。
4 品名、花色、等级
4.1 初制茶根据干燥工艺,形态特征定品名,按产品质量分级。
4.1.1 炒青 用炒滚方式为主干燥的茶,分长炒青和圆炒青。
4.1.1.1 长炒青 呈长条形的炒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1.1.2 圆炒青 呈圆形的炒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1.2 烘青 用烘焙方式干燥,呈长条形的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六级。
4.1.3 晒青 用日晒方式干燥,呈长条形的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4.2 精制茶根据初制茶原料老嫩、加工工艺,按形态和色香味的品质特征定花色。各花色
按产品质量分级。
4.2.1 珍眉 以长炒青为原料,经过整形、归类、拼配成的条形茶。分为特珍特级、一
级、二级,珍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不列级。
4.2.2 珠茶 以圆炒青为原料,经整形、归类、拼配成的圆形茶。分为特级、一级、二
级、三级、四级、五级、不列级。
4.2.3 雨茶 从长炒青或圆炒青加工中分离出的短条形和雨点状茶拼配而成。分为一
级、二级。
4.2.4 贡熙 从长炒青加工中分离出的呈圆形和扁块形茶拼配而成。分为特贡一级、
二级、贡熙一级、二级、三级、不列级。
4.2.5 凤眉 从长炒青或圆炒青加工中分离出的部分细小、短钝的条形茶拼配而成。
不分级。
4.2.6 秀眉 从长炒青或圆炒青加工中分离出的部分嫩梗茎、筋、细条和片形茶拼配
而成。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4.2.7 茶片 从长炒青或烘青加工中分离出的部分轻身片形茶。不分级。
4.2.8 烘青花茶坯 以烘青为原料,经整形、归类烘窨制花茶用的条形茶。分为一级、
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2.9 蒸压绿茶 以晒青为原料,经整形蒸压成的团茶,如沱茶。
5 技术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
5.1.2 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5.1.3 不着色,不添加任何香味物质。
5.2 感官指标
5.2.1 各品名、花色、等级的感官品质必须符合实物标准样茶,对外贸易应符合双方合
同规定的成交样茶。
5.2.2 各品名、花色、等级的感官品质应符合本级品质特征要求,见附录A。
5.2.3 各品名、花色、等级的实物标准样为该级产品品质最低界限。实物标准样由国
家主管部门参照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换配。
5.3 理化指标
5.3.1 初制茶理化指标
初制茶各品名理化指标,见表1。
表1
━━━━━━━━━━━━┳━━━━━━━━━━━━━━━
┃ 指 标
项 目 ┣━━━┳━━━┳━━┳━━━━
┃长炒青┃圆炒青┃烘青┃晒青
━━━━━━━━━━━━╋━━━┻━━━┻━━╋━━━━
水分,%(m/m) ≤ ┃ 7.0 ┃ 9.0
━━━━━━━━━━━━╋━━━━━━━━━━┻━━━━
总灰分,%(m/m) ≤ ┃ 7.0
━━━━━━━━━━━━╋━━━┳━━━┳━━┳━━━━
碎末茶,%(m/m) ≤ ┃ 6.0 ┃ 1.5 ┃ 5.0┃ 6.0
━━━━━━━━━━━━╋━━━┻━━━┻━━┻━━━━
水浸出物,%(m/m) ≥ ┃ 36.0
━━━━━━━━━━━━╋━━━━━━━━━━━━━━━
粗纤维,%(m/m) ≤ ┃ 16.0
━━━━━━━━━━━━┻━━━━━━━━━━━━━━━
5.3.2 精制茶理化指标
5.3.2.1 珍眉、珠茶、雨茶、贡熙、凤眉、秀眉、茶片理化指标,见表2。
表2
━━━━━━━━━━━━━━━━┳━━━━━━━━━━━━━━━━━━━━━
┃ 指 标
项 目 ┣━━┳━━┳━━┳━━┳━━┳━━┳━━━
┃珍眉┃珠茶┃贡熙┃雨茶┃凤眉┃秀眉┃茶片
━━━━━━━━━━┳━━━━━╋━━┻━━┻━━┻━━┻━━╋━━┻━━━
水分,%(m/m) ┃ 出厂检验 ┃ 6.5 ┃ 7.0
≤ ┣━━━━━╋━━━━━━━━━━━━━━╋━━━━━━
┃ 出口检验 ┃ 7.5 ┃ 8.0
━━━━━━━━━━╋━━━━━╋━━━━━━━━━━━┳━━╋━━┳━━━
粉末,%(m/m) ┃ 出厂检验 ┃ 1.0 ┃2.0 ┃3.0 ┃ 4.0
≤ ┣━━━━━╋━━━━━━━━━━━╋━━╋━━╋━━━
┃ 出口检验 ┃ 1.5 ┃3.0 ┃4.0 ┃ 5.0
━━━━━━━━━━┻━━━━━╋━━━━━━━━━━━╋━━┻━━┻━━━
总灰分,%(m/m) ≤ ┃ 7.0 ┃ 7.5
━━━━━━━━━━━━━━━━╋━━━━━━━━━━━┻━━━━━━━━━
水浸出物,%(m/m) ≥ ┃ 34.0
━━━━━━━━━━━━━━━━╋━━━━━━━━━━━━━━━━━━━━━
粗纤维,%(m/m) ≤ ┃ 16.0
━━━━━━━━━━━━━━━━╋━━━━━━━━━━━━━━━━━━━━━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m/m) ≥ ┃ 45.0
━━━━━━━━━━━━━━━━╋━━━━━━━━━━━━━━━━━━━━━
酸不溶性灰分,%(m/m) ≤ ┃ 1.0
━━━━━━━━━━━━━━━━╋━━━━━━━━━━━━━━━━━━━━━
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 ┃ 1.0~3.0
━━━━━━━━━━━━━━━━┻━━━━━━━━━━━━━━━━━━━━━
5.3.2.2 烘青花茶坯按GB 9172规定执行。
5.3.2.3 沱茶按GB 9833.5规定执行。
5.4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按GB 9679规定执行。
6. 检验方法
6.1 取样,按GB 8302规定执行。
6.2 感官质检验,按GB/T 14487和SB/T10157规定执行。
6.3 理化品质检验
6.3.1 总灰分、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粗纤维、水浸出物检
验的样品制备,按GB 8303规定执行。
6.3.2 水分检验,按GB 8304规定执行。
6.3.3 碎茶、粉末检验,按GB 8311规定执行。
6.3.4 水浸出物检验,按GB 8305规定执行。
6.3.5 粗纤维检验,按GB 8310规定执行。
6.3.6 总灰分检验,按GB 8306规定执行。
6.3.7 水溶性灰分检验,按GB 8307规定执行。
6.3.8 酸不溶性灰分检验,按GB 8308规定执行。
6.3.9 水溶性灰分碱度检验,按GB 8309规定执行。
6.4 卫生检验,按GB 5009.57规定执行。
6.5 包装检验,按GB 11680和GB 7718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产品均应以批(唛)为单位,同批(唛)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必须一致。
7.2 交收(出厂)检验
7.2.1 每批产品交货时,初制茶检验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和包装规格,精制茶检验
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和包装规格。
7.2.2 产品出厂,必须经过厂质检部门的检验,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
7.3 型式(例行)检验
7.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
b. 投产后,如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检查产品质量时。
7.3.2 型式检验时,应按规定的技术要求第5章全部进行检验。
7.4 检验结果判定
7.4.1 凡劣变、有污染、有异气味和卫生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不得
作为饮料销售。
7.4.2 交收检验时,按7.2.1条规定的检验项目,其中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均判
为不合格产品。
7.4.3 型式检验时,技术要求规定的各项检验,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均判为不
合格产品。
7.5 复验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验,或在同批(唛)产品中重新按GB 8302规
定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8 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签
出厂产品的外包装上应按GB 7718规定或贸易合同规定条款清晰标明标记。
8.2 包装
8.2.1 包装容器应该用干燥、清洁、无异气味及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材料制成,接触茶叶
的内包装材料应符合GB 11680规定。
8.2.2 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美观、无异气味,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
和运输。
8.2.3 包装规格应符合SB/T 10037的规定。
8.3 运输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
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 贮存
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气污染。
附 录 A
绿茶各花色(品名)等级感官品质特征
(补充件)
A1 珍眉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1。
表 A1
━━━━━┳━━━━━━━━━━━━━━━━┳━━━━━━━━━━━━━━━━━━
┃ 外 形 ┃ 内 质
级 别 ┣━━━┳━━━┳━━━┳━━━━╋━━━━┳━━━┳━━━━┳━━━━
┃ 条索 ┃整碎 ┃ 色泽 ┃ 净度 ┃ 香气 ┃滋味 ┃ 汤色 ┃ 叶底
━━━━━╋━━━╋━━━╋━━━╋━━━━╋━━━━╋━━━╋━━━━╋━━━━
特珍特级 ┃ 细嫩 ┃匀整 ┃绿光润┃ 洁净 ┃ 鲜嫩 ┃鲜爽 ┃嫩绿明亮┃含芽嫩绿
┃显锋苗┃ ┃ 起霜 ┃ ┃ 清高 ┃浓醇 ┃ ┃ 明亮
━━━━━╋━━━╋━━━╋━━━╋━━━━╋━━━━╋━━━╋━━━━╋━━━━
特珍一级 ┃ 细紧 ┃匀整 ┃ 绿润 ┃ 净 ┃高香持久┃鲜浓 ┃ 绿 ┃嫩匀嫩绿
┃有锋苗┃ ┃ 起霜 ┃ ┃ ┃爽口 ┃ 明亮 ┃ 明亮
━━━━━╋━━━╋━━━╋━━━╋━━━━╋━━━━╋━━━╋━━━━╋━━━━
特珍二级 ┃ 紧结 ┃尚匀整┃ 绿润 ┃ 尚净 ┃ 高香 ┃浓厚 ┃ 黄绿 ┃ 嫩匀
┃ ┃ ┃ ┃ ┃ ┃ ┃ 明亮 ┃ 绿明亮
━━━━━╋━━━╋━━━╋━━━╋━━━━╋━━━━╋━━━╋━━━━╋━━━━
珍眉一级 ┃ 紧实 ┃尚匀整┃绿尚润┃ 尚净 ┃ 尚高 ┃浓醇 ┃ 黄绿 ┃ 尚嫩匀
┃ ┃ ┃ ┃ ┃ ┃ ┃尚明亮 ┃黄绿明亮
━━━━━╋━━━╋━━━╋━━━╋━━━━╋━━━━╋━━━╋━━━━╋━━━━
珍眉二级 ┃尚紧实┃匀称 ┃ 黄绿 ┃稍有嫩茎┃ 纯正 ┃醇和 ┃ 黄绿 ┃ 尚匀软
┃ ┃ ┃ 尚润 ┃ ┃ ┃ ┃ ┃ 黄绿
━━━━━╋━━━╋━━━╋━━━╋━━━━╋━━━━╋━━━╋━━━━╋━━━━
珍眉三级 ┃ 粗实 ┃匀称 ┃ 绿黄 ┃ 带细梗 ┃ 平正 ┃平和 ┃ 绿黄 ┃叶质尚软
┃ ┃ ┃ ┃ ┃ ┃ ┃ ┃ 绿黄
━━━━━╋━━━╋━━━╋━━━╋━━━━╋━━━━╋━━━╋━━━━╋━━━━
珍眉四级 ┃稍粗松┃尚匀称┃ 黄 ┃ 带梗朴 ┃ 稍粗 ┃ 稍 ┃ 黄 ┃ 稍粗
┃ ┃ ┃ ┃ ┃ ┃粗淡 ┃ 稍暗 ┃ 绿黄
━━━━━╋━━━╋━━━╋━━━╋━━━━╋━━━━╋━━━╋━━━━╋━━━━
珍眉 ┃ 粗松 ┃尚匀称┃ 黄 ┃有轻朴梗┃ 粗 ┃稍粗淡┃黄较暗 ┃ 粗老
下列级 ┃带扁条┃ ┃ 稍花 ┃ ┃ ┃带涩 ┃ ┃ 黄暗
━━━━━┻━━━┻━━━┻━━━┻━━━━┻━━━━┻━━━┻━━━━┻━━━━
A2 珠茶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2。
表A2
━━━━━┳━━━━━━━━━━━━━━━━━┳━━━━━━━━━━━━━━━━
┃ 外 形 ┃ 内 质
级 别 ┣━━━━┳━━━┳━━━━┳━━━╋━━━┳━━━┳━━━━┳━━━━
┃ 颗粒 ┃ 整碎 ┃ 色泽 ┃ 净度 ┃ 香气 ┃滋味 ┃ 汤色 ┃ 叶底
━━━━━╋━━━━╋━━━╋━━━━╋━━━╋━━━╋━━━╋━━━━╋━━━━
特级 ┃细圆紧结┃ 匀整 ┃深绿光润┃ 洁净 ┃ 香高 ┃浓厚 ┃嫩绿明亮┃芽叶完整
┃ 重实 ┃ ┃ 起霜 ┃ ┃ 持久 ┃ ┃ ┃嫩绿明亮
━━━━━╋━━━━╋━━━╋━━━━╋━━━╋━━━╋━━━╋━━━━╋━━━━
一级 ┃ 圆紧 ┃ 匀整 ┃ 绿润 ┃ 净 ┃ 高 ┃浓醇 ┃ 黄绿 ┃嫩匀黄绿
┃ 重实 ┃ ┃ 起霜 ┃ ┃ ┃ ┃ 明亮 ┃ 明亮
━━━━━╋━━━━╋━━━╋━━━━╋━━━╋━━━╋━━━╋━━━━╋━━━━
二级 ┃ 圆结 ┃ 匀称 ┃ 尚绿润 ┃ 稍有 ┃ 尚高 ┃醇厚 ┃ 黄绿 ┃ 尚嫩匀
┃ ┃ ┃ ┃ 黄头 ┃ ┃ ┃ 尚明亮 ┃黄绿明亮
━━━━━╋━━━━╋━━━╋━━━━╋━━━╋━━━╋━━━╋━━━━╋━━━━
三级 ┃ 圆实 ┃尚匀称┃ 黄绿 ┃显黄头┃ 纯正 ┃醇和 ┃ 绿黄 ┃尚嫩匀
┃ ┃ ┃ ┃有嫩茎┃ ┃ ┃ ┃黄绿明亮
━━━━━╋━━━━╋━━━╋━━━━╋━━━╋━━━╋━━━╋━━━━╋━━━━
四级 ┃尚圆实 ┃尚匀称┃ 绿 黄 ┃显黄头┃ 平正 ┃ 平和 ┃ 黄 ┃叶质尚软
┃ ┃ ┃ ┃有茎梗┃ ┃ ┃ ┃尚匀绿黄
━━━━━╋━━━━╋━━━╋━━━━╋━━━╋━━━╋━━━╋━━━━╋━━━━
五级 ┃ 粗圆 ┃尚匀称┃ 绿 黄 ┃显黄头┃ 稍粗 ┃ 粗淡 ┃黄稍暗 ┃ 稍粗老
┃ ┃ ┃ 稍 枯 ┃有筋梗┃ ┃ ┃ ┃ 稍黄暗
━━━━━╋━━━━╋━━━╋━━━━╋━━━╋━━━╋━━━╋━━━━╋━━━━
不列级 ┃ 粗扁 ┃尚匀称┃ 黄枯 ┃有朴片┃ 粗 ┃粗带涩┃ 黄暗 ┃粗老黄暗
┃ ┃ ┃ ┃ 老梗 ┃ ┃ ┃ ┃
━━━━━┻━━━━┻━━━┻━━━━┻━━━┻━━━┻━━━┻━━━━┻━━━━
A3 雨茶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3。
表A3
━━━━━━┳━━━━━━━━━━━━━━━┳━━━━━━━━━━━━━━━
┃ 外 形 ┃ 内 质
级 别 ┣━━━━┳━━┳━━━┳━━━╋━━━┳━━┳━━━┳━━━━
┃ 条索 ┃整碎┃ 色泽 ┃ 净度 ┃ 香气 ┃滋味┃ 汤色 ┃ 叶底
━━━━━━╋━━━━╋━━╋━━━╋━━━╋━━━╋━━╋━━━╋━━━━
一级 ┃细短紧结┃匀称┃ 绿润 ┃ 稍有 ┃ 高纯 ┃浓厚┃ 黄绿 ┃ 嫩匀
┃带蝌蚪形┃ ┃ ┃ 茎梗 ┃ ┃ ┃ 明亮 ┃黄绿明亮
━━━━━━╋━━━━╋━━╋━━━╋━━━╋━━━╋━━╋━━━╋━━━━
二级 ┃ 短纯 ┃尚称┃ 绿黄 ┃筋条茎┃ 平正 ┃平和┃ 绿黄 ┃叶质尚软
┃ 稍松 ┃ ┃ ┃梗显露┃ ┃ ┃ 稍暗 ┃尚匀绿黄
━━━━━━┻━━━━┻━━┻━━━┻━━━┻━━━┻━━┻━━━┻━━━━
A4 贡熙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4。
表A4
━━━━━━┳━━━━━━━━━━━━━━━━━┳━━━━━━━━━━━━━━━
┃ 外 形 ┃ 内 质
级 别 ┣━━━━┳━━━┳━━━┳━━━━╋━━━┳━━┳━━━┳━━━━
┃ 颗粒 ┃整碎 ┃ 色泽 ┃ 净度 ┃ 香气 ┃滋味┃ 汤色 ┃ 叶底
━━━━━━╋━━━━╋━━━╋━━━╋━━━━╋━━━╋━━╋━━━╋━━━━
特贡一级 ┃ 圆结 ┃匀整 ┃ 绿润 ┃ 净 ┃ 高 ┃浓爽┃ 绿亮 ┃ 嫩匀
┃ 重实 ┃ ┃ ┃ ┃ ┃ ┃ ┃ 绿亮
━━━━━━╋━━━━╋━━━╋━━━╋━━━━╋━━━╋━━╋━━━╋━━━━
特贡二级 ┃ 圆结 ┃尚匀整┃ 绿 ┃稍有黄头┃ 尚高 ┃醇厚┃ 黄绿 ┃ 尚嫩匀
┃ ┃ ┃ 尚润 ┃ ┃ ┃ ┃ 明亮 ┃黄绿明亮
━━━━━━╋━━━━╋━━━╋━━━╋━━━━╋━━━╋━━╋━━━╋━━━━
贡熙一级 ┃ 圆实 ┃匀称 ┃ 黄绿 ┃ 有黄头 ┃ 纯正 ┃醇和┃ 黄绿 ┃尚嫩尚匀
┃ ┃ ┃ ┃ ┃ ┃ ┃ ┃黄绿尚明亮
━━━━━━╋━━━━╋━━━╋━━━╋━━━━╋━━━╋━━╋━━━╋━━━━
贡熙二级 ┃尚圆实 ┃尚匀称┃ 绿黄 ┃黄头显露┃ 平正 ┃平和┃ 黄 ┃叶质尚软
┃ ┃ ┃ ┃ ┃ ┃ ┃ ┃ 绿黄
━━━━━━╋━━━━╋━━━╋━━━╋━━━━╋━━━╋━━╋━━━╋━━━━
贡熙三级 ┃尚圆略扁┃尚匀 ┃ 黄 ┃ 有朴片 ┃有粗气┃ 粗 ┃稍黄暗┃ 稍粗老
┃ ┃ ┃ 稍枯 ┃ ┃ ┃带涩┃ ┃ 黄稍暗
━━━━━━╋━━━━╋━━━╋━━━╋━━━━╋━━━╋━━╋━━━╋━━━━
贡熙 ┃ 松扁 ┃尚匀 ┃ 黄枯 ┃ 夹朴片 ┃ 粗老 ┃粗涩┃ 黄暗 ┃ 粗老
不列级 ┃ ┃ ┃ ┃ ┃ ┃ ┃ ┃ 黄暗
━━━━━━┻━━━━┻━━━┻━━━┻━━━━┻━━━┻━━┻━━━┻━━━━
A5 秀眉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5。
表A5
━━━━━┳━━━━━━━━━━━━━━━━┳━━━━━━━━━━━━━━━━━
┃ 外 形 ┃ 内 质
级 别 ┣━━━━┳━━┳━━━┳━━━━╋━━━┳━━━┳━━━┳━━━━━
┃ 条索 ┃整碎┃ 色泽 ┃ 净度 ┃ 香气 ┃滋味 ┃ 汤色 ┃ 叶底
━━━━━╋━━━━╋━━╋━━━╋━━━━╋━━━╋━━━╋━━━╋━━━━
特级 ┃嫩茎细条┃匀称┃ 黄绿 ┃ 带细梗 ┃ 尚高 ┃尚浓醇┃ 黄绿 ┃ 尚嫩匀
┃ ┃ ┃ ┃ ┃ ┃ ┃尚明亮┃黄绿尚亮
━━━━━╋━━━━╋━━╋━━━╋━━━━╋━━━╋━━━╋━━━╋━━━━
一级 ┃筋条带片┃尚匀┃ 绿黄 ┃ 有细梗 ┃ 纯正 ┃浓带涩┃ 黄绿 ┃ 尚软
┃ ┃ ┃ ┃ ┃ ┃ ┃ ┃尚匀绿黄
━━━━━╋━━━━╋━━╋━━━╋━━━━╋━━━╋━━━╋━━━╋━━━━
二级 ┃片带筋条┃尚匀┃ 黄 ┃ 稍带 ┃ 稍粗 ┃稍粗涩┃ 黄 ┃稍粗绿黄
┃ ┃ ┃ ┃ 轻片 ┃ ┃ ┃ ┃
━━━━━╋━━━━╋━━╋━━━╋━━━━╋━━━╋━━━╋━━━╋━━━━
三级 ┃ 片形 ┃尚匀┃黄稍枯┃ 有轻片 ┃ 粗 ┃粗带涩┃黄稍暗┃较粗黄暗
┃ ┃ ┃ ┃毛衣不露┃ ┃ ┃ ┃
━━━━━┻━━━━┻━━┻━━━┻━━━━┻━━━┻━━━┻━━━┻━━━━
A6 凤眉、茶片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6。
表A6
━━━━┳━━━━━━━━━━━━━━━━┳━━━━━━━━━━━━━━━━
┃ 外 形 ┃ 内 质
级 别┣━━━━┳━━┳━━━┳━━━━╋━━━┳━━┳━━━┳━━━━━
┃ 条索 ┃整碎┃ 色泽 ┃ 净度 ┃ 香气 ┃滋味┃ 汤色 ┃ 叶底
━━━━╋━━━━╋━━╋━━━╋━━━━╋━━━╋━━╋━━━╋━━━━━
凤眉 ┃细小尚紧┃尚匀┃ 黄绿 ┃ 稍有 ┃ 纯正 ┃浓厚┃ 黄绿 ┃ 尚匀软
┃ ┃ ┃ ┃ 筋片 ┃ ┃ ┃ ┃黄绿尚明亮
━━━━╋━━━━╋━━╋━━━╋━━━━╋━━━╋━━╋━━━╋━━━━━
茶片 ┃ 片形 ┃尚匀┃ 枯黄 ┃毛衣不露┃ 粗 ┃粗涩┃ 黄暗 ┃ 粗暗
┃稍轻飘 ┃ ┃ ┃ ┃ ┃ ┃ ┃
━━━━┻━━━━┻━━┻━━━┻━━━━┻━━━┻━━┻━━━┻━━━━━
A7 花茶坯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7。
表A7
━━━━┳━━━━━━━━━━━━━━━━━┳━━━━━━━━━━━━━━━
┃ 外 形 ┃ 内 质
级 别 ┣━━━━┳━━━┳━━━┳━━━━╋━━━┳━━┳━━━┳━━━━
┃ 条索 ┃整碎 ┃ 色泽 ┃ 净度 ┃ 香气 ┃滋味┃ 汤色 ┃ 叶底
━━━━╋━━━━╋━━━╋━━━╋━━━━╋━━━╋━━╋━━━╋━━━━
一级 ┃细紧匀直┃匀整 ┃ 绿润 ┃ 净 ┃ 嫩香 ┃醇浓┃ 黄绿 ┃细嫩匀齐
┃显锋苗 ┃ ┃ ┃ ┃ ┃鲜爽┃ 清亮 ┃ 明亮
━━━━╋━━━━╋━━━╋━━━╋━━━━╋━━━╋━━╋━━━╋━━━━
二级 ┃ 紧直 ┃匀整 ┃尚绿润┃稍有嫩茎┃ 清香 ┃醇厚┃ 黄绿 ┃嫩匀绿亮
┃有锋苗 ┃ ┃ ┃ ┃ ┃ ┃ 明亮 ┃
━━━━╋━━━━╋━━━╋━━━╋━━━━╋━━━╋━━╋━━━╋━━━━
三级 ┃ 紧直 ┃尚匀整┃ 绿 ┃ 有嫩茎 ┃ 尚高 ┃醇和┃ 黄绿 ┃ 尚嫩匀
┃ ┃ ┃ ┃ ┃ ┃ ┃尚明亮┃ 尚绿亮
━━━━╋━━━━╋━━━╋━━━╋━━━━╋━━━╋━━╋━━━╋━━━━
四级 ┃ 尚紧 ┃尚匀整┃ 绿黄 ┃ 有筋梗 ┃ 纯正 ┃平和┃ 黄绿 ┃稍有摊张
┃ 略扁 ┃ ┃ ┃ ┃ ┃ ┃ ┃ 黄绿
━━━━╋━━━━╋━━━╋━━━╋━━━━╋━━━╋━━╋━━━╋━━━━
五级 ┃稍松带扁┃尚匀 ┃ 黄绿 ┃ 有梗朴 ┃ 平和 ┃平淡┃ 绿黄 ┃ 稍粗大
┃条圆块 ┃ ┃ 稍暗 ┃ ┃ ┃ ┃ 稍暗 ┃黄绿稍暗
━━━━╋━━━━╋━━━╋━━━╋━━━━╋━━━╋━━╋━━━╋━━━━
六级 ┃松扁轻 ┃尚匀 ┃黄稍枯┃ 显梗 ┃ 粗 ┃粗淡┃ 绿黄 ┃ 较粗
┃ ┃ ┃ ┃ 多朴片 ┃ ┃ ┃ 较暗 ┃ 稍黄暗
━━━━┻━━━━┻━━━┻━━━┻━━━━┻━━━┻━━┻━━━┻━━━━
A8 沱茶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8。
表A8
━━━━┳━━━━━━━━━━━━━┳━━━━━━━━━━━━━━━━
┃ 外 形 ┃ 内 质
花 色┣━━━━━━━┳━━━━━╋━━━┳━━┳━━━━┳━━━━
┃ 形态 ┃ 色泽 ┃ 香气 ┃滋味┃ 汤色 ┃ 叶底
━━━━╋━━━━━━━╋━━━━━╋━━━╋━━╋━━━━╋━━━━
沱茶 ┃ 碗臼状、紧实 ┃ 墨绿光滑 ┃ 纯浓 ┃浓厚┃橙黄尚明┃嫩匀尚亮
┃ 白毫显露 ┃ ┃ ┃ ┃ ┃
━━━━┻━━━━━━━┻━━━━━┻━━━┻━━┻━━━━┻━━━━
A9 长炒青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A9。
表A9
━━━━┳━━━━━━━━━━━━━━━━┳━━━━━━━━━━━━━━━━━
┃ 外 形 ┃ 内 质
级 别 ┣━━━┳━━━┳━━━┳━━━━╋━━━━┳━━━┳━━━┳━━━━
┃ 条索 ┃整碎 ┃ 色泽 ┃ 净度 ┃ 香气 ┃滋味 ┃ 汤色 ┃ 叶底
━━━━╋━━━╋━━━╋━━━╋━━━━╋━━━━╋━━━╋━━━╋━━━━
一级 ┃ 紧细 ┃匀整 ┃ 绿润 ┃稍有嫩茎┃ 鲜嫩 ┃鲜醇 ┃ 清绿 ┃柔嫩匀整
┃显锋苗┃ ┃ ┃ ┃ 高爽 ┃ ┃ 明亮 ┃嫩绿明亮
━━━━╋━━━╋━━━╋━━━╋━━━━╋━━━━╋━━━╋━━━╋━━━━
二级 ┃ 紧结 ┃匀整 ┃绿尚润┃ 有嫩茎 ┃ 清高 ┃浓醇 ┃ 绿 ┃ 绿嫩
┃有锋苗┃ ┃ ┃ ┃ ┃ ┃ 明亮 ┃ 明亮
━━━━╋━━━╋━━━╋━━━╋━━━━╋━━━━╋━━━╋━━━╋━━━━
三级 ┃ 紧实 ┃尚匀整┃ 绿 ┃稍有梗片┃ 清香 ┃醇和 ┃ 黄绿 ┃尚嫩黄绿
┃ ┃ ┃ ┃ ┃ ┃ ┃ 明亮 ┃ 明亮
━━━━╋━━━╋━━━╋━━━╋━━━━╋━━━━╋━━━╋━━━╋━━━━
四级 ┃尚紧实┃尚匀整┃ 黄绿 ┃ 有片梗 ┃ 纯正 ┃平和 ┃ 黄绿 ┃稍有摊张
┃ ┃ ┃ ┃ ┃ ┃ ┃尚明亮┃黄绿尚明亮
━━━━╋━━━╋━━━╋━━━╋━━━━╋━━━━╋━━━╋━━━╋━━━━
五级 ┃ 粗实 ┃欠匀整┃ 绿黄 ┃有梗朴片┃稍有粗气┃稍粗淡┃ 黄绿 ┃ 有摊张
┃ ┃ ┃ ┃ ┃ ┃ ┃ ┃ 绿黄
━━━━╋━━━╋━━━╋━━━╋━━━━╋━━━━╋━━━╋━━━╋━━━━
六级 ┃ 粗松 ┃欠匀整┃ 绿黄 ┃ 有黄朴 ┃有粗气 ┃粗淡 ┃ 绿黄 ┃ 粗老
┃ ┃ ┃ 带枯 ┃ 梗片 ┃ ┃ ┃ 稍暗 ┃绿黄稍暗
━━━━┻━━━┻━━━┻━━━┻━━━━┻━━━━┻━━━┻━━━┻━━━━
茉莉茶叶水分检验的分析有哪些步骤?
法律分析:我国已制定茶叶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方法国标和行标共51项。其中,水分、总灰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粉末和碎茶含量、粗纤维、水不溶性灰分碱度、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和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等茶叶理化品质成分测定方法标准28项。
法律依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采取“必需的检疫措施”的界定:
一.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只能限于保护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范围;
二.应以科学原理为根据(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如缺少足够依据则不应实施这些检疫措施;
三.不应对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缔约国成岐视;不应构成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茉莉茶叶水分检验的分析步骤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103℃烘箱恒重法(仲裁法)
用已称重的干燥烘皿称取试样(如系压制茶,可用手工或工具分取试样,混匀后称取)约10克,精确至0.01克,然后连同打开的皿盖放入(103±2)℃烘箱内烘4小时取出烘皿,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至室温,称重。再放入烘箱内,保持(103±2)℃烘1小时,取出,在干燥器内冷却,称重。重复此过程,直到两次连续称重之差不超过0.005克,取最小称重。
方法二:120℃烘箱法(快速法)
用已称重的干燥烘皿称取试样约10克,精确至0.01克,然后连同打开的皿盖放入预先加热稍高于120℃的烘箱内,在2分钟内调整温度至120℃时起,保持(120±2)℃烘1小时,取出,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至室温,称重。结果计算与允许误差与方法一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8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