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茶相关的人物
01
福鼎大白茶移植人·陈焕
陈焕(1813--1888年),原名学焕,字凤炜,柏柳乡竹栏头村人(现为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
02
福鼎大毫茶移植人·林圣松
林圣松(1851—1919年),点头翁溪村汪家洋人,是福鼎大毫白茶发源者。
1880年,林圣松前往后山采药时,在采药过程中发现一株比较奇特的茶树后,移植到汪家洋村纪下垅。
03
清代著名茶人·梅伯珍
梅伯珍(1875-1947),字步祥,号筱溪,又号鼎魁,大名伯珍。一生行茶商,是他把福鼎白茶推销到天津、香港、南洋、新加坡等地。声闻闽浙,榕城人尊称他为“梅伯”。
04
知名茶商·陈炽昌
陈炽昌(1889~1969年),字云盛,点头街道广顺里人,创办“联成”茶行时,担任福州福鼎会馆的“管帮带”(相当于主管)。为人忠厚,讲信誉。
05
知名茶人 ·梅秀蓬
梅秀蓬(1903~1951年),字贤莱,点头柏柳人,其祖辈开始就经营茶业,采办茶叶极有规模,常年大量贩茶经营于福州、上海等地,于民国初年随其父辈在福州鼓楼区建造规模较大的茶商会馆,商号名称“协和隆”,是民国时期福鼎茶商在福州最大的商务会馆。
06
首家福鼎白茶合作社创办人·李得光
李得光(1902~1981),又名华卿、观国、耀西、李原,福建福鼎县点头龙田村人。
李得光先生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热诚爱国,积极参加反日救亡活动,为人正直,关心桑梓教育事业,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先生历任福鼎县参议会参议长、解放前任省农工党常务干事、福建省临时工委委员等职务。
07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梅相靖
梅相靖出生在茶业世家,祖居点头柏柳村地处东海之滨,是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的原产地,号称“中国白茶第一村”。其祖父梅伯珍毕生研究白茶制作技术,将福鼎白茶推向世界各国,在茶商界有“梅占魁”之尊称。
陈焕,全名陈学焕(1813——1888),字凤炜。出生于福鼎十四都东门岭境竹栏头村(今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关于陈焕的传说有很多,都离不开福鼎白茶。
相传福鼎竹栏头自然村有一孝子名陈焕,性至孝,但因地瘠,终年操劳,也难求得双亲温饱,深感愧对父母。时大年过,陈焕遂持斋三日,携干粮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之计。陈焕焚香礼拜毕,合眼睡去,朦胧之中,只见“太姥娘娘”手指一树曰:“此山中佳木,系老妪亲手所植,群可分而植之,当能富有。”次日,陈焕走遍山山岭岭,直至太阳落到西山头,果然在鸿雪洞中觅到一丛茶树。陈焕大喜,当即用随身带来的锄头,分出一株携回家中精心培植。百日后,果然生机嫣然,其茶异于常种,它就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
与白茶相关人物,陈焕字凤炜,柏柳乡竹栏头村,他走遍山山岭岭,在虹雪洞中寻觅到一丛茶树,陈大喜当既用随身带来的锄头分出一株回家精心培植,百日后果然生机嫣然,其茶异于常种它就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梅相靖,出身于茶业世家,祖居点头柏柳村地处东海之滨,是福鼎大白茶的原产地,号称中国白茶第一村,其祖父梅伯珍毕生研究白茶制作技术,将白茶推向世界各国在茶商界有“梅占魁”之尊称。
我们说的这个茶叶是安吉白茶,其实她是绿茶,只不过是非常罕见的茶树的一种白化病,它产的时候啊,就是一眼望去满山不是绿色的,白茫茫的一片就跟下雪一样,所以说呢,当地农民给取消安吉白茶。说起安吉白茶,那么我们就不可不提的两位重要的人物,一位是刘益民,在1981年时,经过研究培育,结束了千年以来,安吉白茶只此一颗的历史,刘益民又被称之为安吉白茶之父!另外一位呢,是盛振乾,他协助刘益民把安吉白茶发扬光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5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