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的古道文化
茶叶产自祖国内地,输入藏区的最初时间,据史料记载兴于唐代。从唐代开始,藏族饮茶渐成习俗,并成为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的茶文化中,除了饮食习俗的文化内涵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汉藏贸易文化。
汉藏“茶马互市”文化在唐代初兴时,被称之为“茶马互市”,即指以汉区的茶叶与藏区的马进行互换的以物易物的经贸往来。其时的互市之所,主要设在西北地区,在互市过程中还未形成一种专门制度。及至宋代神宗时期,采纳王韶建议,榷禁川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为确保茶马贸易的正常发展,宋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例如在管理上设置专门机构买茶司、买马司、茶马司、盐茶司、都大茶马司等;采取招马、降低茶价和提高马价等优惠政策;在制度上实行官运茶叶专卖的榷茶制。至使四川的茶马互市在宋代得以兴盛。其互市地点,主要有黎、雅、嘉、威、茂、文、益、泸、叙、夔和南平、长宁、永康等地,中心为黎州(今汉源)和雅州(今雅安)。元代,中央政府对汉藏茶马互市管理松弛,前期由政府统购茶叶销往藏羌地区,后政府停止经营,汉藏之间,听其民间自由互市。
但在交通方面,元中央王朝却十分重视川藏茶马古道的通畅。为通达边情,宣布号令,加强对藏区的治理,开辟从内地到西藏的交通线路,至使川藏茶马古道成为正驿,并设置驿站。凡持有玺书驿卷及藏区土司文牒的僧侣官员,便可在藏区和内地之间乘驿往来。元代,川藏茶马古道共设19处驿站。到了明代,对驿站进行继续维护和扩建。及至清代,区内驿站增扩至87处。泸定、康定成为川藏交通之咽喉。及至明代,初行“金牌信符”制度,后改“引岸”制度。除此而外,明中央王朝还对藏族僧俗首领施行了朝贡制度,这种制度又被称为“贡马赐茶”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出于明朝政治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其时汉藏茶马贸易的一个必要补充。清朝开国,“踵前朝故事”。及至乾隆时期,“茶马互市”制度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与茶马互市有相同意义,但贸易范围更加广泛、基本形式有较大变化的“边茶贸易”制度。边茶贸易制度的核心是改官营为商营;以“引岸”制度代替“榷茶”制;内地仍以茶叶为主要交易商品,此外,其他与藏族人民相关的生产、生活资料进入市场的比例大幅增加,而藏区输出的交换商品已不再仅限于马,主要是当地生产的皮革、药材、黄金等土特产品。边茶贸易制度一直实行到建国初期。
自宋朝以来,甘孜州就是从四川至康区、西藏的川藏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要冲地带。明初,从川西到康藏的川康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邛崃至名山、雅安、荥经、汉源、泸定、康定(藏语名打折多),然后出关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进入西藏。从邛崃至康定段俗称“大路”,由此道进入康定的茶称“大路茶”。明际,黎、雅、碉门(今天全)成为川西茶马互市的最大市场,史书中有“秦巴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斯藏,五千余里皆用之”的记载。明洪武年间,又开通了一条从碉门经泸定岚安、烹坝的茶马贸易通道,于岩州设市,置岩州卫,保护市易。川西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黎州西移至岩州(今泸定县岚安乡)。该道在历史上俗称为“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明末,岩州市废,打箭炉市兴。人清后,打箭炉成为藏区盛极一时的汉藏贸易中心。同时也成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中心,历代中央王朝治藏的重镇。
汉、藏之间以茶叶为中心的贸易在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藏族地区对内地茶叶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刺激了内地茶业兴盛、产量增加;服务于茶叶贸易的机构、人员以及运输力量等逐渐加大,服从于茶叶加工的其它行业得到发展;“茶马贸易是从事畜牧业各兄弟民族经济生活的重要支柱,马有销路,就刺激了畜牧业的发展。茶有来源,保证了肉食乳饮民族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茶马贸易带动了汉藏各族各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物资交流,使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形成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清代因内地名马甚多,马匹销路不广,停止了茶马贸易后,汉藏民间的商业贸易却更为发展和繁荣,大批茶叶和内地出产的生产、生活资料,如衣服、绸缎、布匹、酒肉、铁器、瓷器等商品都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藏区的土特产品,特别是药材和黄金等,大批销往内地,双方交换的数额远远超过历史上茶马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从而使藏汉民族经济更牢固地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带动藏区发展
明代以前,茶马贸易的互市市场均不在藏区,各地藏族到互市市场进行交换,需经长途跋涉,加之藏族长期生活在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难于适应内地的盛夏酷暑,互市时节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明代以来,随着贸易的增加,互市市场开始向藏区纵深发展。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碉门设茶马司。洪武二十年 (1387年),在岩州(今泸定岚安)设互市市场,天全六番招讨司八乡之民“番蠲其徭役,专令蒸造乌茶,运至岩州,置仓收贮,以易番马”。
清代以来,藏区高原市镇的发展规模和范围都有扩大。“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炉厅,‘为番夷汇总,因山为城,市井辐辏’,商务繁盛,为边茶转输西藏、青海各蒙藏地区‘出口总路,是以四方茶商俱聚于此’。藏汉间交易通过‘锅庄’为煤介。雍正至乾隆年间,打箭炉由十三家锅庄发展到四十八家……锅庄由待贡向行栈职能的转化,表明雍乾时期打箭炉商务已达到了相当规模。”汇集于打箭炉的藏商集团,除了今甘孜州内的土司商、寺庙商,还有今西藏、青海、云南和四川木里的藏商集团;汇集于打箭炉的汉、邛、蒲帮,雅州帮等。据乾隆年间统计,四川的邛崃、名山、雅安、荥经、天全等县销往打箭炉的边茶总引额数达十万零三百四道,计约一千万斤以上。民国时期,每年引票销售量均在十万张左右,其中最低额年份亦在六万九千多张。
在甘孜州境内,除打箭炉外,泸定也是历史上汉藏贸易的一个重镇,它包括今泸定岚安、化林坪和泸桥镇。化林坪虽来曾设互市之所,但为“自磨西面渡沈村,逾飞越岭至黎州”之“茶马互市”要道上的重镇。故清初“设汛于此。康熙二年,改汛为营,设守备一员,标兵一营。三十四年添设参将。四十三年改营为协”。据任乃强先生《泸定导游》载,化林城原建时,有六街大道及城垣,环城筑有营房,城内有商肆、都司署、关帝庙、城隍庙、安抚使署、千总署、土地祠、川主宫、金花庙、青山排闼坊、果亲王诗碑等建筑。果亲王于雍正十三年(1735)从泰宁返京时过此曾提诗曰:“泰宁城到化林坪,峻岭临江鸟道行。天限华羌开此地,塞垣宜建最高坪”。泸城镇的开发与繁荣则无不与汉藏贸易与泸定桥之建造有关,任乃强先生《泸定导游》记述:“泸定县治,旧称泸定桥,亦曰桥上。海拔一千四百公尺。明以前为“西番”村落,番名“阿龙”,属杂道长官司管辖。清初,从音译曰:“安乐坝”。今之安乐坝,其时与此河原相连。又其时川康间之交通分为两道,北自雅州经碉门(天全)严州(岚州)瓦斯沟人打箭炉。有时亦自岩州渡烹坝,由大冈人泸,曰雅州路。南自汉源逾飞越岭经化林坪、沈村、咱威、磨西面、雅加埂,为黎州路。中间唯自瓦角渡紫牛,为自南路斜合北路之小道。沈村、紫牛、烹坝三渡,称为泸河三要津,此外皆非冲要,安乐坝僻在一隅,无人注意。故西炉之役,全境骚动,独安乐坝无闻。炉乱定后,选地建桥,以通川藏。以其地名吉祥,水势平稳,遂勘安桥基于此。康熙四十五年桥成拨化林营兵戍守,设把总一员。桥头始有汉户,经营小贸。雍正六年,天全黎州皆改土归流,雅州升府,始设巡检于此,管理桥工水利、茶榷,及沈村、烹坝两驿站。始渐有商店成市街。其后屡因修葺铁桥,运矿开冶,且为西炉商贾,往来要站。汉人渐增,经商之外从事垦植。乾隆末叶,西陲多故,打箭炉市渐兴旺,炉之间货运日盛,桥之西端,脚店蔚起。嘉庆中,内地扰乱,川边矿业勃发,汉人赴边者多,泸定始有数十市户,亦皆农商兼营。其后天主教传人西康,教人引水灌溉,垦辟稻田,泸定地力大启,人口日增,化林与桥上,皆属汉人势力集中之地,百业渐兴”。
促进汉、藏文化交流
在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既是一条经济路和政治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在这条古道上,藏族土司头人,高僧大德,汉族、满族、蒙古官兵,汉、,藏商贾,汉藏苦力背夫、驮脚常年往来其间。康定、泸定作为汉、藏民旅交汇的地带,随着汉、藏贸易的发展,带来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在康定这一汉藏贸易的中心地,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十分突出。风靡海内外的歌曲——《康定情歌》就是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结果:这首歌的雏形来自康定三道桥民间,属于流行于康定的许多民歌中的一首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人们既能感受到藏族民歌的韵味,又能体察到汉族民歌的影子。集中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升华的产物。入清以来,人藏和来康的文人雅士、官吏逐渐增多,来到康区,因事因景而感发抒怀之诗词、文章、著作渐增,并流行于世。例如姚莹的《康辅纪行》、查骞的《边藏风土记》、陈渠珍的《芄野尘梦》等著作。又如岳钟琪的《泸定桥诗》,刘赞廷的《懒兵诗》,康定头道水“小天都”瀑布的摩崖石刻及孙士毅惠龄、和宁等人的《咏小天都瀑布》诗等脍炙人口。此外,康定地名和泸定桥来历的传说中,既有汉族的传说故事,也有藏族的传说故事。时至今日,两种传说依然在民间流传,而无厚此薄彼之非议。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干、吴作人也曾到康定采风作画;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先生在康区多年,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著作;川剧表演艺术家陈书舫、舞蹈家戴爱莲等地曾在康定进行过艺术表演……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成为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光点越发明亮。一首《康定情歌》和一座“泸定桥’’使康定和泸定两座城市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历史名城,成为甘孜州人文旅游资源最闪亮的品牌。川藏茶马古道文化在四川从川古的邛崃一至延伸到金沙江畔,其中康定、泸定成为茶马古道文化的核心区,汉、藏文化的交汇点。
西藏有哪些美食值得推荐体验的?
虽然价格上不知比别的地方高了多少倍,但经过鲁朗的绝大多数游客,还是会去品尝一下这道石锅鸡的,但是也有很多游客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一只鸡会这么贵呢?难道是因为鸡和一些特殊的食材吗?在石锅鸡里会加入当地的调料,同时使用林芝地区野生真菌青冈菌,结合当地土鸡的鲜美味道,使得真菌的天然新鲜度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早期石锅鸡的那口锅是墨脱出来的,全手工打造,那时候墨脱没有通公路,还得请背夫背出来,再加上路途险要,运输成本极高,更显石锅之得天独厚又来之不易的珍贵本色,后经中国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多位教授分析、检测,它富含“ZN锌、FE铁、CA钙、MG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特别是在高温作用下,石锅中的微量元素会分解于汤中,使本来美味的菜肴和鲜汤,又增添有益无价的微量元素,在味美、鲜极,扑鼻香溢的同时,达到防癌、抗皱、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的养身功效。所以石锅鸡就一炮而红,红遍大江南北。凡是走川藏的人都品尝一次石锅鸡的味道。
随后再加入当地的山泉水的炖煮,使得鸡肉、真菌、石锅汤等各种食材的味道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而且里面还有很多珍贵的药材,最主要的就是炖鸡的石锅特别的珍贵,鲁朗石锅鸡用的石锅大多是从墨脱运出来的。
这种石锅是由一种叫皂石的云母石凿成的,这种材料非常的稀有,本身的价格就非常的高,所以去鲁朗吃一顿石锅鸡,贵的并不是所用的食材,而是这个石锅。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太阳辐射强,由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族人特有的食材和烹饪方式。
因为地势高, 藏族人民对食品很少采取蒸煮,主要以煎炒炸为主 。同时西藏的 美食 有一个特色,藏餐的口味都比较清淡,只是加了一些食盐,还有葱蒜等等,不放任何辛辣调料。
大家平时耳熟能详的藏族 美食 有:酥油茶、牦牛肉、石锅鸡、糌粑、血肠、藏面等。下面跳跳妞带大家一一来看~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的日常饮料,酥油茶含有很高的热量,味道咸甜,醇香可口。 酥油茶不仅可以作为日常饮料,而且可以充饥解饿,还可以缓解一下高原反应 ,可以说是很实用了。现在酥油茶已经开始机械化生产,市面上有包装型的,可以买回家作为礼物赠送亲朋好友。
“牦牛肉”
牦牛可以说是高原之宝,不仅可以提供牛奶,牛肉的价值也是非常之高。牦牛肉本身的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其他肉类没有的微量元素,味道鲜美,是不可错过的 美食 。
“石锅鸡”
使用当地养的土鸡,加上手掌参、蘑菇、枸杞、红枣、八角、花椒等,都是原汁原味的原料,一起放在石锅中慢炖。经过四五个小时,就能闻到了有药材为飘出,可以开始品尝。石锅鸡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鸡肉鲜嫩,入口香沉,虽然价格会有所偏高,但绝对物超所值。
“糌粑”
糌粑虽然是藏族的主食,但对于游客来说,这不失为一种特别的西藏 美食 。糌粑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是藏族一大特色 美食 。
“血肠”
血肠作为传统食品,是宰猪(羊)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搅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猪(羊)油和洋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灌肠,扎紧捆实,放入锅中煮制而成。切片趁热食用,或作酸菜时血肠白肉同时放入,血肠味道浓香,油而不腻。
“藏面”
藏面,是传统藏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小吃。你说它是正餐也可以、说它是小吃也可以。说是正餐,藏面的量不多,一般吃一碗不太容易饱腹。说是小吃,也属于面类,在茶馆面馆才有卖,没有街头小摊卖。
说了这么多 美食 ,那西藏有哪些出名的餐厅可以一尝美味呢?跳跳妞为大家精挑细选了3家,若是去 旅游 的话不妨一试哦~
“西藏第一网红餐厅”——玛吉阿米西餐吧
“西藏特色 美食 餐厅——拉萨阿罗仓”
这里是 西藏的旅行者们最喜欢的藏餐厅,有着最原汁原味的拉萨藏餐, 现在已经迁到大昭寺 马路的南边,稍微向当地老百姓打听一下,就能找到。特色藏菜有牛舌、烤羊排、羊肉炖萝卜。
“光明港琼甜茶馆”
大昭寺广场前藏医院路上东侧, 平均消费超便宜,7块钱两磅奶茶,4.5元一份牦牛肉面,我太喜欢他们家的甜茶了, 因为门面不引人注目,门牌凹在里面,我们找了两次问了好些人才找到,我之前看到有人说,如果你连光明港琼甜茶馆都找不到,那说明你跟大昭寺跟拉萨是真的没缘分。
近些年,西藏的传统餐饮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行较广,影响较大。同时为了照顾旅行者的口味,也开设了许多川菜、粤菜馆,如果吃不习惯藏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其他菜式啦。
以上,就是跳跳妞的全部回答,若有偏颇之处欢迎指正。既然都看到这里了,那就点一个赞再走吧~
去过几次西藏,对于西藏的 美食 有一些了解,下面我来说说关于西藏的 美食 。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西藏,由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族人特有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大家常听到的西藏 美食 有:糌粑、酥油茶、青稞酒、松茸、血肠、手抓羊肉、手抓牛肉、烤藏香猪肉、风干肉等等。有一年在西藏林芝藏民家里我品尝过这些地道的藏族 美食 ,要是问我味道如何?说实话:除了松茸和酥油茶,很多东西都吃不习惯。但是既然到了西藏那就什么都得尝试一下,这样才能说你到过这个地方。
我是跟着朋友一起去的藏民家,主人家非常热情,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忙里忙外一上午为我们准备了一大桌的菜。
酥油茶: 这是西藏特有的 美食 ,一般就着糌粑一起吃。一碗热乎乎的酥油茶既可以御寒,又可以提神醒脑、生津止渴。很多人到了西藏都会有高反,喝这个茶可以有效缓解。个人觉得这个茶还是比较好喝的。
松茸: 比较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无论是炖汤还是做菜,都鲜美无比。
藏香猪排: 林芝的一大特产,光是看着就非常诱人,闻着味道也是特别的香。我兴奋的拿了一块就开始咬,可是怎么也咬不动,哈哈。。看着边上的藏族同胞吃的津津有味,真心佩服他们的牙口。
糌粑: 藏族人每天必吃的主食。用青稞麦炒熟后磨成面,然后用少量的酥油茶搅拌均匀,用手捏成一个小团子就可以吃了。据说营养非常丰富,但是吃起来有些粗糙,估计很多人会不习惯。
血肠 :藏民在杀羊时会把羊血留下来,然后加一些调料,再灌到小肠里煮熟吃。看着非常诱人,口感也很嫩滑,但味道有些重。
烤藏香猪肉: 看着很肥腻的猪肉,不过吃着口感还算不错,很Q弹。喜欢吃肉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如果西藏三次,也去过新疆一次,一直觉得西藏的旅行没有新疆来的舒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美食 。新疆的 美食 更丰富更够味,更适合游客,相比之下,西藏的 美食 就逊色不少。
不过,即便如此,西藏还是可以找到不少 美食 。首先最推荐的就是最受游客喜欢的甜茶,在拉萨大大小小的茶馆不少,比较出名的有喜鹊阁,老光明茶馆,新光明茶馆,仓姑寺等。其中个人最喜欢老光明和仓姑寺,当然喜鹊阁的环境很好,也更干净,适合游客。
第二,来西藏还不能错过的茶就是酥油茶,相比甜茶,酥油茶并不那么好喝,大部分游客是接受不了的,小马倒是挺喜欢喝,最地道的酥油茶一般都要在藏族人家里喝。
第三:藏面,虽然相比山西和陕西的面条,西藏的面花样少了很多,味道也没那么浓郁。但牦牛肉搭配上素菜煮的面条,也不会一种特色。
第四:牦牛肉,来西藏一定要尝尝牦牛肉,而最地道的做法就是白煮,搭配着辣椒面。一般餐厅里也会有,而地道的也是在藏族人家里。吃惯了红烧和烧烤的牛肉来尝尝最原始的牛肉味也算是一种体验。
第五,糌粑,这算是西藏最地道最平民化的食物。糌粑的食材也很简单,酥油加青稞粉,还可以加奶渣和白糖,做法也很简单。糌粑虽然廉价,但是够香,有一种小时候的味道。
另外西藏还有藏包,土豆包子,石锅鸡,老酸奶都是不错的 美食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有哪些 美食 吗?
西藏的 美食 确实有很多,但是西藏的 美食 有一个特色,藏餐的口味都比较清淡,只是加了一些食盐,还有葱蒜等等,不放任何辛辣调料,这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讲,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当然,你想知道一些辛辣的东西,就去川菜馆吃,西藏有的。
这里推荐的西藏 美食 ,一定要去尝尝西藏三大碗。
一是藏红牛肉,这可是从吐蕃王朝,松山干活那边传下来的,经过300年的改良,越来越好吃,也算上是一道宫廷菜,据说这是**公主的厨师改良过的做法,现在都没法考证,当然是非常好吃了。
二是咖喱羊排,这样应该是从尼泊尔传过来的,有那边的影子,这个和赤尊公主有关,据说当年赤尊想念家乡,就托人从家乡带来了一些咖喱,尺尊公主是洋人,喜欢吃咖喱,他就让厨子用咖喱和羊肉尝试着配合的做了一道菜,没想到流传至今。
三是杂粮炖牦牛肉,这道菜有1500多年的 历史 ,也是吐蕃王朝留下来的,色泽诱人,液汁鲜嫩,而且是荤素搭配,营养非常丰富,西藏人都爱吃吧!
当然西藏还有很多的 美食 ,例如灌肠,藏式包子饺子,酥油茶,糌粑,炖羊肉炖牛肉,这些就不用多说了,还有手抓羊肉,当然还有牦牛酸奶,好喝。
当然还有风干牛肉,这些都是可以带回去一些吃。
到西藏以后,可以到一家藏族餐馆,看看菜单,还有什么其他好吃的,可以随心选,当然藏族餐馆的价格可能稍微高一些,但是值得,我们得尝尝吧!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去西藏,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位驴友,能够去西藏玩的开心。
藏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充满智慧的民族,在饮食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藏族人讲究饮食,不仅仅是满足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尊客敬友。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会以最佳的烹饪技术和最好的食品招待,使客人在藏族人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西藏 美食 主要有:麻森糕,风味小吃。由糌粑、酥油、碎奶渣和碎红糖制成,营养丰富,香甜可口,常作为待客的佳食。
宗木察,意为肉烩米饭。由米饭、粉条、蘑菇和骨头汤,加葱姜等佐料煮熟即成,香气扑鼻,肉质鲜美,为款待贵客的佳肴。
蔗色,意为油干米饭。米饭中加入白葡萄干和白糖,再加酥油即可,为节日佳食,香甜可口。
古图,意为腊九粥,藏族年饭。面团中加辣椒、羊毛、石子、木炭等,煮熟后食用,吃到什么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是一种有趣的吃饭 游戏 。
名达,意为什锦粥。米粥中加入肉块、桃干、大枣、葡萄干等,再加白糖即可,味道香甜可口。
还有杰麻塞,即粗糌粑油团;恰珍,即油茶羹;帕里撒波,即薄面饼;夏帕里,即肉饼;博图,即藏式面条;夏帕查,即水饺;夏馍馍,即肉包子;索岗白希,即油炸肉馅包……传统食品人参果酥油汁,油炸糕点卡赛,风味小吃帕查麻姑,喜爱食品祛瑞,待客食品规颠……
西藏人的这些 美食 ,你吃过吗?若去西藏 旅游 ,一定要尝尝,希望你喜欢!
走川藏线的朋友对西藏的 美食 不陌生,西藏的 美食 也是有很多的,那今天就简单介绍普遍公认的 美食 !
这两个字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怎么念,糌粑(zān ba)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也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
由于在高原上能把食物炒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所以糌粑的做法也比较简单。
在把青稞洗净、晾干、炒熟之后磨成面粉,然后再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和糖等搅拌均匀后,捏成团状,就可以食用了。
这个西藏的酸奶和我们平常喝的酸奶不一样,是由牦牛奶发酵而成的,味道更有厚重感,也是我每次去西藏时必喝的东西!
藏式的酸奶有两种,一种是用提炼过酥油的牛奶制作而成的,叫作达雪,另一种是用没提炼过酥油的牛奶制作而成的,叫作俄雪。
我们知道的西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雪顿节”,其实就是以西藏的酸奶来命名的,可见其清白胜雪,纯洁如冰。
这个简直可以归纳为西藏最有特色的饮料,你去了一定要去尝一尝!
酥油茶是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的,一般来说,藏族人民都会将酥油茶和主食糌粑一起食用。
酥油茶不仅能生津止渴、去腻充饥的作用以外,而且还能够提神醒脑,保暖御寒,甚至有些藏民说酥油茶可以治疗高原反应,预防嘴唇干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喝一杯青稞酒,便记住了雪域高原”。
青稞酒可谓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每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
青稞酒的酿造也是比较简单的,将收割后晒干的青稞煮熟后,晾干水汽,然后把发酵曲饼研成粉末均匀地撒在青稞上并搅动,最后把青稞酒装进坛子,密封贮存,等到两到三天就可以喝了。
说到这个就让我想起来第一次见到牦牛的时候,还说,这是“hao"牛,哈哈哈哈一幅没有文化的样子。
我觉得牦牛特别的酷,与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牛不太一样,其中最不一样的就是它的毛发极为旺盛,像是一件衣服穿在身上。
牦牛特别耐寒,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是宝贝,不同的部位还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被称为“高原之宝”。
风干后的耗牛肉酥甜松脆,美味可口,特别好吃,你一定要试试!
至于其他 美食 就要大家耐心去发现了,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喔!
雪域高原的西藏,风光秀美,空旷圣洁,珠穆朗玛威严挺拔,布达拉宫庄严肃穆,那次去西藏的 旅游 至今难忘!
西藏的 美食 独具特色,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蔬菜。风干的牛羊肉是每家必备的食物,味道很独特,可能与高原气候有关,非常好吃。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味道甘美,很纯正。
“结玛”,就是我们吃的血肠,西藏牧民宰杀牛羊的鲜血用勺子舀出盛在盆里,放盐使其凝结,然后在血中放入剁好的肉丁、油脂,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灌入洗干净的牛羊的小肠内,扎口,煮熟就可食用。
“尤”,就是我们吃的肉肠,西藏牧民把牛、羊肉切成碎肉丁,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后灌入.将牛羊的肥肠封口,煮熟即可。
“青尤”,就是我们吃的肝肠,西藏牧民剥去羊肝表皮薄膜,剔除肝内血管及其他杂物,打成浆,加入剁碎的油脂,放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装入肥肠封口,煮熟即可。
还有一种食物叫“土巴”,把肉、野菜和在一起,烧烤着吃,味道还可以。除了这些土特产,还有家喻户晓的西藏 美食 :藏式面条、白肠等。对了,西藏盛产虫草,这可是极俱营养价值的补品哦!
藏面,有煮的也有炒的,一般在茶馆、面馆有卖,特点是量不大,口感略硬,但是味道还不错,个人喜欢炒藏面。
糌粑,绝对是无人不晓的西藏 美食 ,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以后磨成面粉,再用酥油茶、奶渣、糖等拌匀捏成团,热量高,味道不易接受。
酸奶,西藏的酸奶是用牦牛奶发酵成的,味道更加厚重。
酥油茶,是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的,香味浓郁,保暖御寒,是藏族人民每天必喝的特色饮料,我们刚喝的时候有点不习惯,但是喝多了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了。
甜茶,用红茶熬制,加上牛奶、白糖,喝起来和内地的奶茶味道差不多,但其营养肯定比奶茶要丰富的多!
血肠,主要是羊血肠,在羊血中加入盐、花椒、糌粑粉,和剁好的羊肉拌匀,灌进羊肠内制成。
牦牛肉,特色还是风干的牦牛肉,贮藏简单,热量很高,家家都有。
东经95.26 ,北纬29.22 。
这里是西藏林芝地区的墨脱,在藏语中意为“花朵”。
圣洁的雪山、澄净的白云……苍茫之下,在这一方宁静的雪域净土中,有一种味道叫做墨脱石锅火锅。
墨脱石锅火锅
它与四川火锅、重庆火锅不同,并非重辣重油。
也与蒙古火锅、老北京火锅的清汤寡水相比似有进益,味道更加浓厚。
老北京火锅
墨脱石锅火锅是318川藏线上有名的 美食 ,在这里进藏的人们总要一尝它的美味。
今天就来强行科普这个在西藏旅行中不可不吃的 美食 ——墨脱石锅火锅。
墨脱石锅,原料为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它质地绵软,可耐2000 的高温,保温效果极好。
常食石锅炖煮的食物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人具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
墨脱石锅是墨脱人纯手工打造的,很是难得。在当地,都是山里人肩抗身背,一口一口带出大山的。
如果你到过西藏,可能会对墨脱石锅火锅有所了解。
墨脱石锅鸡
到那里先点上一锅石锅鸡,煮熟的柴鸡块鲜软嫩滑,作为配菜的茶树菇、白玉菇也是西藏特有的菌菇。
另外,锅底中搭配的虫草花、手掌参、党参、百合等中草药还具有 养生 的功效,这些珍贵的食材和药材都是可以捞出来直接蘸着料汁来吃的。
尤其虫草花,是上等滋补佳品。被热腾腾的汤底滚过后,酸酸艮艮有嚼劲,味道很独特。
西藏人民是吃着牦牛肉长大的。分布于海拔3000-5000m的牦牛,是高寒地区特有的珍稀牛种。
牦牛
西藏当地有说法称,牦牛是吃虫草的,营养价值很高。藏人还习惯将牦牛牛骨熬汤给小孩子喝。
牦牛肉
牦牛肉细嫩,肥硕而不腻口。取自牦牛身上不同部位的牦牛肉,在口感上也会有很大不同。
拿牦牛上脑肉来说,肥瘦各半。它既有五花肉的丰满肥香,也有牛肉的厚硕紧实。
另外汤底可以喝!而且还会大补!汤汁香浓可口、后味醇厚、持久。味道之鲜美,令人吃过一次,便再难忘记。
首先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我是一个吃货,
也是独立纪录片《藏餐》的导演,没有之一,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各大网站都有45分钟全称给大家介绍西藏 美食 的。
接下来简单说说西藏的 美食 ,
首先藏族每次早上必备的就是藏面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藏面馆,不过面我不太喜欢。因为是碱水和面所以有点硬,我适应不了。但是汤还不错,一般都是牦牛骨熬制的。
再有就是甜茶了。为什么说甜茶呢?而不是酥油茶,其实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酥油茶是咸的很多人喝不惯,所以我觉得甜茶很好喝,味道纯正。
以上两点我建议大家去八廓街附近的“老光明”尝尝,这里有几十年的 历史 ,虽然环节简陋但是味道很好,几百人同时吃面喝茶甚是壮观。
再要推荐的就是就是藏餐了,但是藏餐不是都好吃,个人推荐《藏式土豆包子》《藏式火锅》还有就是牛肉类的菜。
下来推荐重点、林芝地区的石锅鸡超级好吃, 但是千万不要去景区吃, 尤其是鲁朗小镇巨坑。 建议在八一镇,然后点餐的时候问他是不是整个鸡上来的。 不是就不要点。
这个还可以刷菌类,我吃过的有四十多种不一样的菌类。
西藏的酸奶也是必须要吃的,纯正,就和我们大东北的高粱酒一样,别人比不了。
其实关于西藏没事还有挺多的,没办法一一和大家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的纪录片《藏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0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