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什么政策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实行了如下政策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向约45公里处的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由于连年战乱,土匪肆虐,人们纷纷逃离,使方圆百里的富庶之地变成了人烟稀少、树木繁茂的荒僻之所。
1941年春,迎着依然寒冷的北风,在“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王震率三五九旅战士们肩挎钢枪,手握镢头,硬是在一片林海荆棘中开出了一条通向南泥湾的路,由绥德进驻南泥湾。
日开荒三亩六分七的最高纪录。之后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又涌现出了一位名叫郝树才的战士,以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成绩,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气死牛”。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昔日荒草丛生、沼泽遍地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加上一排排整齐的窑洞,南泥湾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据统计,1941年,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开荒1.12万亩,产粮1200石,蔬菜实现完全自给。到1943年,开荒达到10万多亩,产粮12000石,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
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收获粮食37000石,并于当年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
60多年后的今天,拥有1万多人口的南泥湾镇,种植和养殖业蓬勃发展,红色旅游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南泥湾镇正在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知道-实行什么政策将荒芜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在农村家庭菜地里,咱们春季种了辣椒,豆角,黄瓜,丝瓜,南瓜,白瓜,苦瓜,红薯,雪芋,芋头收获之后,又接着种植冬季所需要吃的小白菜,大白菜,沈阳青,香菜,菠菜,罗卜菜,油菜。这样对有些种类忌讳重茬的蔬菜非常不好;还有就是有些作物不能在一起种植,相互制约生长。有句老话说:葱韭蒜不见面;蒜见蒜空一半;辣对辣叶不发。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今年开春后的气候极其不稳定,4、5月的天了,还忽冷忽热。像阿丽陕北地区,在4月份,大菜园子的菜基本都种好或者移栽好了,却忽然有那么几天,气候都快到0度以下了。当时,黄瓜苗和葫芦苗都被冻死了,只能重新补种,其他种类菜苗虽然没有补种,但也受了寒。第一你的庭院没有经常种植蔬菜,尤其是一些常年没有种植蔬菜的庭院,土壤的硬度都很高,虽然你进行了一番深耕,但是土壤的团粒结构并没有形成主要是因为土壤或施肥,不同的蔬莱在不同土地里种植效果不一样,还有施肥,有的蔬菜耐肥,有的就不耐肥。主要是给蔬菜选好土壤,合理施肥。
种菜长势不好原因涉及多方面,一个有可能土壤问题,二个可能病害问题,三个可能是季节性气候问题肥料的话里面有很多种,种菜自古以来就有。以前的人用的都是一些粪尿肥,不过后来人们从矿石当中提取了各种元素,开始有了化肥的概念,化肥相对来说是比较集中的元素,所以用下去效果比较明显。通过风,蜜蜂等授花传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得到的大自然的回馈。其自然生长因素好,蔬菜生长周期长,使用农家肥或有机肥多些,化肥使用量少些,蔬菜口感稍好一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3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