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中药 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 滋阴 降火 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 动物 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二)姜炙法的操作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另一种是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三)油炙的操作方法通常有油炒(如*羊藿)、油炸(如豹骨、三七)和油脂涂酥烘烤(如蛤蚧)。
各类炙法的辅料用量
酒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醋炙时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盐炙时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量的4~5倍为宜。姜炙时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或用干姜3kg。羊脂油炙*羊藿辅料用量为20%。
蜜炙用炼蜜,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量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如百合为5kg/100kg,百部为12.5kg/100kg,桂枝为15kg/100kg,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等,通常为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注意:一般用量和特殊用量均必须记忆。如黄连酒炙、姜炙和吴萸炙的辅料用量。
各类炙法的 注意事项
易挥发的辅料和药物拌匀酒拌润时,容器应加盖,以促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防辅料挥发;若酒、醋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若蜜加水则应加开水稀释;炙药一般用文火,勤翻动,但盐炙杜仲用中火;一般炙药应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取出,晾凉,但杜仲的传统的炮制要求是中火炒至断丝而不焦,蜜炙则炒至药物不粘手;先炒药后加辅料时,应边炒药边加辅料拌炒,以炒制均匀。
蜜炙的注意事项有多种:
(1)炼蜜用开水稀释,加水量约为炼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闷润适当时间,使蜜汁逐步渗入药内。炙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2)蜜炙时,火力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3)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贮存的环境除应通风干燥外,还应置阴凉处,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各类灸法具体药物举例
(一)大黄
(1)应知道该药有哪些炮制品种,如大黄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清蒸或酒炖)、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由酒和蜜制成)。
(2)要掌握各品种采用什么方法炮制,如酒大黄酒炙、大黄炭炒炭、醋大黄醋炙等,并要注意熟大黄既可清蒸又可酒炖,清宁片由酒和蜜两种辅料经加工炮制而成。酒大黄和熟大黄均用黄酒,但用量不同,每100kg药物,酒炙用酒10kg,酒炖用酒30kg。
(3)需掌握各规格的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如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 腹痛 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
(4)与炮制后毒性的降低、药性的缓和、药效的增加等有关的现代研究内容需要掌握。如大黄泻下作用减轻是因结合性蒽醌和二酮衍 生物 含量下降所致。
(二)麻黄
有麻黄、蜜麻黄、麻黄绒和蜜麻黄绒。生麻黄发汗解表和利尿消肿能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 风水 浮肿, 风湿 痹痛,阴疽,痰核;蜜炙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 咳嗽 气喘较重的患者;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 感冒 ,用法与麻黄相似,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症已解而咳嗽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麻黄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但具有平喘作用的L-?-萜品烯醇,四甲基吡嗪,石竹烯及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柠檬烯,芳樟醇含量增高。从而进一步说明麻黄炙后发汗作用降低,而平喘作用增强的传统 经验 。
注意:
其他单味药均应按照此方法,将这四种需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记忆。若现代研究内容不能说明药效的变化则了解即可。但需注意该药的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是否清楚,清楚的也应记忆,如甘遂的毒性成分是巨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还要知道若是有效成分,炮制时应如何避免损失,如黄柏水处理要少泡多润,干燥要阴干或低温烘干,不宜曝晒,防止小檗碱损失。
猜你喜欢:
1. 浅谈中药炮制方面的论文
2. 浅谈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
3. 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
4. 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文
5. 中药炮制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治疗乙肝的一些偏方,希望对你有帮助!
1慢性肝炎:每次用白茅根二两,烧一碗水服汤,一日三次,一般需服半月,忌辣物。
2泥 鳅 粉
来源民间方
原料活泥鳅2000克
制作先把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再把它放干燥箱内烘干或焙干研末装瓶。
用法每日3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疗程,最多不超过4个疗程。
功效温中益气,解毒。适用于肝炎。
3岗松茶
配方:岗松20克 白糖10克
制作:1.把岗松洗净,切5厘米长的段,放入炖杯中加水200毫升。2.把炖杯放在大伙烧沸,在用文火煎煮25分钟,去渣,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祛风行气,通淋利尿,止痒,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饮用。
4田基黄粥
配方:田基黄30克 大米100克 白糖20克
制作:1.把田基黄洗净,切成5厘米长的段,大米淘洗干净。2.把大米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置威火上烧沸,文火炖煮30分钟,加入田基黄.白糖,在用文火煮15分钟即可。
食法:每日一次,早餐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总之,乙肝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5柚子熬水的方法,对肝十分有好处,(具体可见本草纲目)。 方法很简单:
就是在吃柚子的时候把柚子皮剥下洗净(经楼下的朋友提醒和我妈确认,要将外面的那层黄绿色的皮子削掉,只用白色的那层厚皮,具体见30楼),然后晾或炕干(便于存放,但是要注意经常翻动,如果阴干的时候发霉了,或炕干的时候焦了,糊了,都是不可以吃的),以后就每天用1片或两片(或3片4片)熬水喝,多熬一会儿,熬一大锅可以喝一天。就不要喝白开水了,只喝柚子皮水。我记得我妈当时弄了两个蛇皮袋,(找到卖柚子的人,重庆卖柚子的很多都帮人剥皮,5毛钱一斤买了超多)。然后也不去检查了,(因为每次检查都要抽好多血,其实对身体也不是很好的),喝了两个多星期左右就开始放屁,大放特放,(其实这是好的表现,中医讲究气滞血凝,你的气活动了,血气也就通顺了),两个月以后,感觉也没有怎么放屁了,就去医院检查,已经好了。然后她又继续喝了两个多月,直到现在,要是生气啊什么的,就自己熬点喝。她把剩下的柚子皮给我姥姥了,我姥姥也是这么喝好的。有一个可以分辨,健康的人喝就不怎么放屁,我当时跟着喝,说是预防一下乙肝,也没有怎么放屁。但是生病的人就特别明显,屁放得越多效果越好
6。芹菜蜜汁
原料鲜芹菜100~150克,蜂蜜适量
制作将芹菜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炖服。
用法每日1次,温服,疗程不限。
功效清热解毒,养肝。适用于肝炎。
7治疗乙肝偏方一:
用两年以上的老母鸡一只,加2两苏子油,在锅里蒸熟。三天吃完连吃 三只。之后隔十天再吃第二付,共吃三付。此方无副作用,只是吃多了会有些腻而已。(苏子是一种北方常见的油料植物。黑色,比芝麻大,并且更园,颜色差不多。到农贸市场可能会买到。或者副食商店会有苏子油出售,价格比较贵)。苏子油比较难买,所以用苏子来代替也行。
8治疗乙肝偏方二:用山托盘(东北的一种野果子,多年生小灌木带刺约一米高,丛生。果实未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时是红色的,味酸甜,可食。)的根熬水喝,坚持服用三月。本方法为民间偏方。
9乙肝的小偏方
下面是一个治疗乙肝的偏方,患有肝炎的朋友可以试试。
加减虎蛇土苓汤:方药组成:虎杖12g、白花蛇舌草12g、土茯苓12g。小儿减量,水煎服、每日三次。
根据自己所患的肝炎的类型在药方中加减不同的药材:
1、血瘀型症见面色晦暗,舌有紫斑、肝脾肿大,脉细涩。如丹参12g、桃仁12g、三棱6g、柴胡10g、丹皮10g。
2、肝郁气滞型:症见胁肋胀痛、烦躁易怒,纳呆,腹胀。加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茯苓10g、川芎10g、板蓝根10g。
3、脾气虚弱型:症见乏力,大便稀溏,纳呆,腹胀,肝区隐痛,舌淡胖,脉细无力,加白术10g、茯苓10g、黄芪10g、党参10g、神曲10g、焦麦芽10g。
4、湿热气型:症见皮肤和巩膜黄染,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加茵陈12g(后下)、焦山栀9g。车前子9g(另包)、板蓝根12g、五味子12g。
10.鲜蒲公英500克,水煎服,不拘时,连服15日。
11.西瓜汁100毫升,蜂蜜10毫升,顿服,每日2~3次。
12蚤休:性味苦寒,功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服用方法是5克,煎汤代茶饮,每天1次。适用于慢性乙肝有肝热者。
13(方一) 半枝莲、茵陈、*羊藿各30克,虎杖24克,土茯苓、当归各20克,柴胡、丹皮各12克,枳壳、竹茹各15克,甘草6克,鸡内金9克,黄芪40克,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服,连服30剂为一疗程。
14(方二) 柴胡、白芍、当归、白术、 茯苓、板蓝根、大青叶、五味子各15克,甘草10克,丹参30克。每日1剂,水煎约2小时,煎汁约200毫升,分二次服,连服30剂为一疗程,每疗程后复查肝功能、HBSAg,3次复查仍阳性者无效。
15白蒿具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多吃对乙肝病人有好处。可以蒸食,或者煎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3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