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的探索二
带着自己提出的小问号,我们开启了海水稻基地的旅程,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外出参观。大家都对这次充满了兴趣,那在出发之前,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了讨论…
文浩:我们要带着自己的小问号去,可以向讲解员叔叔询问自己提出的小问号
一萱:我们要出去半天,是不是要带着水杯啊?
凝希:我们还要去参观水稻,那要不要带着防晒帽?
天若:还要穿的运动一点,不然走半天会很累的
聪聪:还要听老师的话,不能随便走,走丢了可就不好了。
斯鸣:我们怎么去啊?还是和之前参观超级学程一样,我们坐公交车吗?
骏彩:这个海水稻研究基地是袁隆平爷爷的吗?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袁隆平爷爷?
? 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声中,我们也提出了这次参访的小要求,因为是第一次参访所以要求显的很重要,不仅让孩子了解我们参访需要准备的物品,要让孩子在准备的过程中养成自己物品,自己收拾准备的好习惯。
? 经过几天的准备,我们终于踏上了探索海水稻基地的旅程。
? 到了海水稻基地之后,孩子们看到大片大片的海水稻,孩子们发出了阵阵惊叹
志远:一眼望不到头的海水稻,都是叔叔们种的吗?孩子们又提出了小问号。
海水稻基地和之前的参访活动不同的是,它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就是专家们种的海水稻,室内主要是海水稻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海水稻成熟之后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比如海水稻成熟之后,不仅可以变成餐桌上香喷喷的米饭还可以酿成米酒。
? 讲解员叔叔先带孩子们参观了室外海水稻,原来全国一共有好几处海水稻研究基地,因为我们所在的区域是盐碱地,而全国的盐碱地也占了我们祖国面积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面积科学家们在盐碱地上进行了探究,了解到盐碱地不宜生长植物但是看到了自己面前成片成片的海水稻,忍不住对科学家们的智慧,想起了阵阵掌声,更赞叹他们真是了不起。
? 在海水稻当中,我们看到了海水稻都是不同的有高高的巨人稻,可以长到两米多,稻穗从绿变到黄慢慢的成熟,看到了紫色的海水稻,但是大多数海水稻都是没有名字的他们只有一个符号和日期,只是科学家们做了一个标记,如果她不适合盐碱地的生长的话,那他也是没有名字的。
? 参观完了室外海水稻之后,我们就到了室内参观海水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一开始的牛耕到机器,慢慢的到现在可以大面积的机器收割。孩子们通过和视频感受着我们国家的进步和农民伯伯收割的不易再次发出感叹我们国家真了不起。
? 这次参访孩子们不仅了解海水稻生长的过程,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珍惜粮食的情感,在参访回来当天的午饭,孩子们的小盘子就像小镜子一样干净,一粒米一片菜叶都不剩的吃光了,并向中班的小弟弟妹妹发起了珍惜粮食的倡议。
袁隆平团队在沙漠试验地里种出的水稻,已经达到一亩地生产500多公斤的水稻的水平。
要知道,沙漠属于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地带,而水稻是喜欢在水中生长的庄稼。按常理来说,水稻是不可能在沙漠中生长出来。但我国沙漠地带面积广阔,而且沙漠地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除了干旱以外,其他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而且另一方面,种植水稻可以防沙固沙,可以说在沙漠中种水稻是一件利于环境、利于人民的好事。
? 而这次袁隆平团队实验的基地并不是普通的沙漠,而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也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所以,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这次试验的成果显得意义非凡。据央视报道,这次试验是在2018年开始,在试验中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为了提高水稻的存活率,他们生产了一种小分子氨基酸混合有机营养液,可以促进海水稻生根,促进发育。
? 每当我们提到袁隆平时,心中都不禁竖起大拇指,如果没有他,我们中国人民不会那么快解决温饱问题。而在科尔沁,有一个叫腾飞的小伙子也在干这样伟大的事情。在20年前,他就已经萌生了在沙漠种水稻的想法。但他并没有像袁隆平一样,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种植,而是在科尔沁,但也并不轻松。科尔沁本身是草原,但由于常年气候干燥,导致科尔沁变成了一个沙漠,腾飞团队一开始的技术也不稳定,于是就迟迟没有开始项目,但他非常的有决心。于是他们研究科尔沁的地理环境,找到了一个新方法:在沙漠上深挖一米,然后铺上不会渗水的红纱,这样就解决了水分渗漏的问题,只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就可以种出水稻。现在,科尔沁也可以种出水稻了。
?相信以后我们国家的沙漠地种植水稻面积会更加广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3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