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之名从何而来?——一个古老的传说
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有一天,郎中外出给一位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又来了很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人坐在家里等她丈夫回来治病,而丈夫一时又不回来。她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药嘛,一把一把的草药,一包一包地往外发放,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们打发呢?她忽然想起灶前烧火的地方有一大堆草棍子,拿起一根咬上一口。觉得还有点甜,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小纸一包一包包好,又逐一发给那些来看病的人,说:“这是我们家老头留下的药,你们拿回去用它煎水喝,喝完了病就会好的。”那些早就等得着急了的病人们一听都很高兴,每人拿了一包药告辞致谢而去。过了几天,好几个人拎了礼物来答谢草药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草药郎中愣住了,他妻子心中有数,悄悄地把他拉到一边,如此这般地小声对他说了一番话,他才恍然大悟。他问妻子给的是什么药,他妻子拿来一根烧火的干草棍子说:“我给他们的就是这种干草”。草药郎中问那几个人原来得了什么病?他们回答说,有的脾胃虚弱,有的咳嗽多痰,有的咽喉疼痛,有的中毒肿胀……可现在,他们吃了“干草”之后,病已经全部好了。从那时起,草药郎中就把“干草”当作中药使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秘,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又以其润肺功能治咳嗽多痰。不单如此,郎中又让它调和百药,每帖药都加一两钱钱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钱=5克。进去,并正式把“干草”命名为“甘草”。从此,甘草一直沿用下来。
湖南有哪些中草药种植园
《盲山》
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黄璐饰)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热情大方的姑娘胡晓晓。她在工作和金钱的诱惑下和胡晓晓一起坐车去山区采购中草药。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后,发现胡晓晓和她的老板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经被家里人卖给40岁农民黄德贵做老婆了。到这时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贩子的当了。
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黄德贵的拒绝。黄德贵强 奸了她,并且将她关在屋里。白雪梅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毒打、漫骂。
白雪梅从此失去自由,被迫生活在一个陌生而野蛮的山村。
满意请采纳。。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斫曹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广阔天地。2000年全乡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0亩,形成了村村组组种药材,家家户户卖药材的好局面。栽培品种60多个,药材收入96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平收入达6620元。1999年8月国家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省长储波视察了斫曹乡的中药材综合开发后,陈耀邦部长高兴地说:“你们这条路子走对了,做法很好,值得推广。”
上斫村 石坪村 新铺村 姚家村 罗富村 十字村 新奎村 砂坪村 檀树村 梓山村 马鞍塘村 黄泥坳村 岩泉村 木口坝村 和塘坪村 堤塘村 万福村 胡田塘村 崇山村 欧坪村 李家村 野鸡坪村 唐家岭村 龙潭村 长流村 蔡大坪村 栽棠村 袁家村 梧桐村
一是因地制宜,建设药材基地。斫曹乡耕地少,分布零散,但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药材。过去由于受“田里栽水稻,土里种红薯”的传统粮食型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药材生产一直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近年来,他们实施“以药兴乡”发展战略,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
湖南中药材种植基地仿野生态种植园[1]位于素有“南国药都”之称的邵东县廉桥镇十公里的药材之乡斫曹檀树村原食品站。本地是南方最大的药材种植基地,拥有药材种植面积三十万亩,交通十分便利。欢迎各位有志于药材种植的朋友前来交流种植技术,本生态园向全国各地供应优质旱半夏,金银花,板蓝根,柴胡,荆芥,黄芩,白芷,白术,玉竹,牡丹,芍药,射干,玄参,桔梗,瞿麦,红花,益母草,苦参,瓜蒌, 远志,薄荷,牛膝,远志,防风,丹参,黄芪,甘草,天南星,蒲公英,连翘,地黄,南沙参,旱半夏,吴茱萸,栀子,槐米树,黄精,百合,白芨,何首乌等几十种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保质,商品药材可按市场价回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4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