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乔木普洱茶和古树普洱茶有什么区别,哪种好喝?

一、茶树的区别

乔木普洱茶和古树普洱茶有什么区别,哪种好喝?

1、乔木普洱茶:乔木本义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主干离地面30公分以上才发生分枝现象的均可称其乔木。乔木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驯化栽培的古树,另一种是野生的古树。

2、古树普洱茶:指生长百年以上的实生苗发育出的茶树,它只是表达了一个茶树存活的年龄,重点在存活时间上,数量稀少。一般指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二、外形的区别

1、乔木普洱茶: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2、古树普洱茶:叶子相对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

三、成本的区别

1、乔木普洱茶:密植、高产,适于大批量生产,而且通过高超的拼配技术,也可以拼出层次丰富、口感一致的普洱茶。

2、古树普洱茶:悠久的树龄、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是普通乔木普洱茶难以相比的,古树茶滋味更加厚重、更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但在采摘难度和成本方面更高。

百度百科-古树茶

普洱茶的生熟之分,功效与辨识

生茶:

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为生茶。

生茶茶性较列, *** ,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茶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

熟茶: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称谓熟茶。

1973年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联合研制渥堆发酵法成功之后,当年昆明茶厂生产的茶砖因其茶汤金黄润泽,参枣味浓郁,被受普洱茶人推崇。

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

1、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

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

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

一九七三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73厚砖茶」,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从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味感觉,却有一股「沉香」。

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最好的熟茶茶香。

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

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

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从叶底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

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

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

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一、测含水量

感官审评茶叶水分要靠丰富的经验。

抓一把茶叶在手中,稍用力握紧,感觉茶叶刺手,且能听到茶叶折断的脆声,用手指能捻成碎末,为干茶,否则含水量偏高。

根据手感的微妙差别,经验丰富的茶师能准确判断出茶叶含水量。

二、察外形

外形要从茶叶的色泽、形状、整碎、净度四个方面检验。

把茶叶放到茶盘中,两手托平,紧握对角,平面回旋筛动十余转后,盘中的茶叶就会按轻重、大小分层次集中于盘内。

体形大、身骨轻的茶叶浮于上面,叫“面张茶”;细紧重实的集在中间,称为“中段茶”;细碎的沉于盘底,叫做“下段茶”。

用手抓起面张茶,看粗细、色泽和净杂程度;再看中段茶的细紧、嫩度和重实程度,嫩度是看芽量和叶质老嫩程度,以毫芽多、叶质嫩为好;再看下段茶的碎末含量。

“中段茶”多属嫩芽,以细、紧、重、实为好;“面张茶”因粗糙、叶质老、身骨轻而次;“下段茶”多属碎末、老梗、沙石之类的杂质。

所以,“中段茶”所占比例越大,茶质越好。

综合上、中、下段茶的比例,就可以评定出茶叶外形的等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千万别忘了抓一把茶叶,对着强光看看有无白色毫毛。

没有毫毛,说明这些茶叶是泡喝过的废茶,毫毛少,说明这些茶叶加工时搓揉过度,或是阴干后又暴晒干燥的;毫毛匀均者,必是上等佳品。

沱茶的鉴别则还需注意:条形茶以紧直,重实为好;松散、钩曲、轻飘为次;圆形茶以圆而紧为好,松散多块为差;扁形茶以扁平挺直光滑为好,松糙短纯为差。

三、内质

茶叶内质的检验,主要是:闻其香、品其味、观其色、察看叶底。

具体方法是:取一撮茶叶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杯盖。

绿茶用80℃开水冲泡、红茶用100℃开水冲泡。

5分钟后微揭盖子,先嗅杯中香气,再看碗中汤色,然后品尝茶汤滋味,最后把杯中茶叶倒入掌中,观察叶底嫩度、色泽和匀度,以判定内质各因子的优劣。

闻香时要先热嗅,后再冷嗅,集中精力辨别香气的高低、强弱、香型是否正常,有无烟、焦、霉、馊或其他异味;品味是品其茶汤的滋味,茶汤入口后,用浅啜的方式使茶汤反复冲击舌头味觉神经,让舌面细胞仔细品味茶味的浓淡、香醇、甘甜或苦涩等。

普洱茶的鉴别还需冲泡三至五遍观察茶叶耐泡程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5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