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肉 2.1 拼音名 2.2 猫肉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功能主治 2.6 猫肉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猫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猫肉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味 3.9 归经 3.10 功能主治 3.11 猫肉的用法用量 3.12 注意 3.13 附方 3.14 各家论述 3.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猫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猫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猫肉 1 拼音
māo ròu
Māo Ròu
2.2 猫肉的别名家猫
2.3 来源食肉目猫科猫Felis ocreata domestica Brisson,以肉入药。
2.4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2.5 功能主治滋补,袪风,解毒。主治虚劳体瘦,瘰疬,风湿痹痛,溃疡及烫火伤等。
2.6 猫肉的用法用量4~8两;外用猫肉炼油涂敷。
2.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猫肉 3.1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3.2 拼音名Māo Ròu
3.3 英文名Cat as food
3.4 猫肉的别名猫、猫貍、家貍、乌圆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猫科动物家猫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lis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随时杀猫取肉,鲜用。
3.6 原形态家猫,体长约为50cm,重23kg。头圆吻短,上唇中央2裂,口周列生2030根刚毛。眼较圆,耳竖立,多呈三角形。瞳孔于阳光下缩成线状,黑暗中扩大成圆形。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尾较长,但短于体长。全身被软毛,色泽不一,有白、黑、黄、灰色或双色、三色相杂。我国各地饲养的家猫,绝大多数个体全身被有横纹。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性较驯良,爱清洁,善跳跃及攀援。视、听觉灵敏;喜捕鼠类,好食荤腥之物。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3.8 性味味甘;酸;性温
3.9 归经肝、脾经
3.10 功能主治补虚劳;祛风9湿;解毒散结。主虚劳体瘦;风湿痹痛;瘰疬恶疮;溃疡;烧烫伤
3.11 猫肉的用法用量内服:煮汤,125250g;或浸酒。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3.12 注意湿毒内盛者禁服。
3.13 附方①治瘰疬有核、脓血出者:猫貍一物,料理作羹如食法,空心进之。(《补缺肘后方》)②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猫肉适量,煮熟连汤随意吃。(《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14 各家论述1.《纲目》:治劳疰,鼠瘘。
2.《本草求真》:补血,治瘩洼,又治瘰疬。
3.《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痹痛,散瘰疬结核,补虚劳,消虫胀,疗汤火伤。
3.15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猫肉的方剂 圆肉党参炖猫肉ndùnmāoròu处方:桂圆肉15克党参30克猫肉150~250克制法:将上3味同置盅内,隔水炖熟...
痰核瘰疬膏猪脚爪壳内,煨存性)海藻30克大贝母30克蓖麻子肉15克制法:用麻油120毫升,同上海、贝、麻三味...
雌黄芍药丸,蜀椒1分,恒山虎肾1分,貍肉1分,乌脑1分,斑猫1分,矾石1分,附子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大红膏仁家传珍方选》方之大红膏:方名:大红膏组成:蓖麻肉5两(打烂),嫩松香10两,杏仁霜2两,银朱2两...
五骨散骨1两,野猫项骨1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半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主治:落马...
更多用到中药猫肉的方剂用到中药猫肉的中成药 麝香丸
麝香散、通灵丸组成:麝香半钱(分),全蝎14个,猫儿薄荷14叶(裹麝香、全蝎,瓦上焙干)。主治:耳...
四逆散说研究与临床》(1985;l:35):本方对麻醉猫有显著的升压作用,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丹参载丹参有养阴定志,益气解烦是有一定道理的。丹参对猫丘脑后核内脏放电的影响:2.5~3kg猫19只,...
更多用到中药猫肉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猫肉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猫
明时珍曰∶本草以猫、貍为一类注解。然貍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胡KT《易简方》云...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五兽部]毛虫毛尿屎(李时珍云)本草以猫貍为一类注解然貍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质貍身而虎面柔毛而利...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猫治鼠蛊毒。(鼠不论已溃未溃。服之皆验。蛊毒亦少食猫肉。则蛊不能为害。)头骨则能以治痘疮倒靥。(倒靥用...
《药性切用》:[卷之六上兽部]猫胞治反胃吐食,烧灰用。猫尿∶治虫蚰入耳,滴入即出。猫肉∶治鼠、劳猫涎∶治瘰瘿瘤,亦治鱼骨哽。《药性切用...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补益法白蔹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猫皮毛
(《纲目》)
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皮毛,动物形态详"猫肉"条。
功用主治治瘰疬,疮疡。
《纲目》:"治瘰疬诸瘘,痈疽溃烂。"
用法与用量外用:烧灰调敷。
选方①治瘰疬:先以石菖蒲烂研罨患处,微破,却以猫狸皮连毛烧灰,香油调敷。(《证治要诀》)
②治乳痈溃烂见内者:猫儿腹下毛,坩埚内煅存性,入轻粉少许,抽调封之。(《济生秘览》)
③治鬼舐头(即油风):猫儿毛灰,膏和敷之。(《千金方》)
提醒您:猫皮毛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白蔹,中药名。又名山地瓜、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
别称白根、五爪藤、昆仑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性味苦,微寒纲双子叶植物纲目鼠李目白蔹知识简介白蔹是什么中药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药材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外皮为红棕色或红褐色,切面为类白色或浅红棕色。
白蔹怎么读白蔹的拼音是[báiliǎn]。
白蔹的别名叫什么中药白蔹别名又叫做白根、五爪藤、昆仑、猫儿卵等。
白蔹和白薇的区别1、来源不同
白蔹是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而白薇是萝_科、鹅绒藤属草本植物。
2、功效不同
白蔹的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而白薇的功效为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白薇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
1、清热解毒
白蔹是一味味苦、性寒的中药材,中医认为寒能清泄,苦能消肿,所以将白蔹根煎水后饮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2、止血
白蔹还具有出色的止血作用,将白蔹磨粉后外敷于疮口可以有效止血,还能防止疤痕颜色过深。
3、消痈散结
白蔹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人体内细菌的滋生,因此适量食用白蔹能够起到消痈散结的作用。
白蔹的美容功效与作用白蔹色白质细,且含有大量的黏液和淀粉,用白蔹粉制成面膜外敷,可以起到消除皮肤炎症、淡斑、美白等作用。详细>>
白蔹的副作用和禁忌白蔹有毒吗白蔹是有毒的,但是它的毒性比较小,因此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使用,对人体并不会造成明显毒副作用。
中药白蔹有什么副作用过量食用白蔹会摄入较多的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而且还会加重身体器官的负担,引起头昏、腹泻等不适。
白蔹的禁忌1、白蔹的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白蔹;孕妇慎服白蔹;痈疽已溃者不宜服白蔹;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白蔹。
2、白蔹的配伍禁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白蔹价格多少钱一斤目前市面上的中药白蔹价格在一斤30-50元左右,如果是磨好的白蔹粉,价格要贵一点,一斤的价格在60-80元左右。(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价格请以商家标价为准。)
白蔹怎么用白蔹怎么服用白蔹可以单独用药材熬水喝,或者是配伍其他中药来熬制中药汤剂口服等方法,具体的用药量和搭配药材的方式,需要在中医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程度来决定。
白蔹怎么外敷白蔹外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其煎汤后外洗,还有一种是将其磨成极细的粉后外敷于患处。Maigoo小编提醒大家注意,磨粉最好让中药房帮忙研磨,因为如果粉质不够细腻的话,外敷药效会大打折扣。
中药白蔹配伍方剂1、白蔹膏
组成:白蔹1两,白及1两,白蜡3两,黄耆1分,麝香(研)1分,乳香(研)1分,牡丹皮1分,芍药1分,丁香1分,麻油半斤。
用法:每用少许、涂贴患处,日3-5次。
方剂主治:唇疮。
方剂出处:《圣济总录》
2、白蔹散
组成:白蔹一两,川大黄一两,赤石脂一两,赤芍药一两,莽草一两,黄芩一两,黄连一两(去须),吴茱萸一两。
用法:上为末。以鸡子清和如泥,涂布上,贴于肿处,干即易之。
方剂主治:痈疽。
方剂出处:《太平圣惠方》
懂视网中药小编提醒各位注意:中药的配伍讲究对症用药,所以在配药的时候最好找专业的中医进行调配,不要轻信网上的用药建议,以免导致健康受损。
白蔹怎么保存
中药白蔹可贮藏在干燥容器内保存,保存时注意将其放在通风干燥处,这样可以防潮、防蛀。
白蔹的种植方法扦插繁殖扦插繁殖在每年的7月左右进行,截取枝条,每段插穗上留3-4个节,留一定行株距将其斜插于土中。苗高30cm左右时应搭架缚蔓以利于攀援生长。
分根繁殖分根繁殖一般在春季植株未萌芽前进行,首先将植株挖出,每株分出带芽的根3-4个,按行株距40cm×40cm开穴栽种,每穴栽1个带芽的根,覆土,将周围压实浇水,约20天左右出苗。
中药白蔹炮制方法净白蔹的炮制方法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炒白蔹的炮制方法取白蔹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取出,放凉。
本百科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请勿轻信网上用药建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6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