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仙人球的功效与作用
仙人球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仙人拳(《中国植物图鉴》),刺球、翅翅球、雪球(《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球的茎。
植物形态仙人球
茎球形或椭圆形,高15厘米,绿色,肉质,有纵棱12~14条,棱上有丛生的针刺,通常10~15枚,直硬,**或暗**,长短不一,辐射状。网目部有白绒毛。花夜开,生于侧面的网目部,即在刺的上方,长喇叭状,长20厘米许,红色,芳香;花筒外被鳞片,鳞腋有长毛。浆果球形至卵形,无刺。种子细小,花期5~6月。
各地园圃有栽培。
性味甘淡,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寒。"
②《陆川本草》:"性寒,微酸。"
③《湖南药物志》:"淡,平。"
功用主治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痈肿,汤火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滑肠,泻火,消痈。"
②《陆川本草》:"清心肺,止血。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
③《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选方①治汤火伤,蛇虫咬伤:仙人球全草,捣汁涂。(《湖南药物志》)
②治手掌生疮毒:仙人球全草,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胃痛:仙人球(剥去外皮)三两,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提醒您:仙人球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蓝刺头
属于菊科蓝刺头属植物,分布于东欧、非洲至亚洲,中国约10余种,主产西北至东北。粗壮草本,有些似蓟,茎和叶背多少被白色绵毛;叶互生,常羽状齿裂或深裂,齿和裂片有刺;头状花序各有1小花;总苞由刺状外苞片和线形或披针形的内苞片组成,全部花聚合成一稠密、圆球状的复头状花序,下有俯垂而藏于花序底的叶状苞片;瘦果长形,四棱形或圆柱形,常被长柔毛,顶端有短鳞片多枚。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很有药用价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67923.html